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今天是亞洲武打巨星以小龍逝世50週年,不少大陸媒體也以專題報導形式懷念這位「武術之王」。巨星李小龍成功把中國功夫帶到好萊塢,令人遺憾的是在1973年的7月20日,年僅32歲的他猝然離世,成為影迷心中永遠的痛。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在好萊塢歷史、流行文化和武術迷心中佔據著永久的位置。當年他初次面試影片也被影迷重新懷念。 今20日是李小龍逝世50週年紀念日,身為「武術之王」,李小龍不只留下經典電影和精湛的武技,更是引領了世界性的功夫熱潮,他的出現改變了當時好萊塢電影中亞洲人的形象。
讓許多大陸影迷印象深刻,還是李小龍當年面試的影片,根據福斯電影釋出經典畫面,李小龍前半部分是坐著面試,用流利的英語與面試官交流,對話相當精彩,後半段是臨場表演武術,整個過程自信從容。 綜合陸媒報導,當年李小龍參加面試時才24歲,全程用英語溝通。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出生地,之後講從6歲開始拍片及18歲離開香港的經歷。 ▲李小龍面試時展現堅強功夫實力,奠定日後巨星之路。(圖/達志影像) 過程中,一度提到自己小孩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具體談論功夫,變得十分嚴肅。他向面試官說,「功夫是空手道、柔術的鼻祖,有較為完整的訓練系統,動作流暢富有連貫性。」 當被問到用水形容武術,李小龍表示,「說水可以穿萬物,包括最硬的花崗石,而且水也是非實質的,無法抓到它、傷害它,任何功夫都渴望達到這個境界,柔軟靈活似水,隨對手變化而變化,而空手道等,都是一兩個動作就停了。」
解釋完武功理論,李小龍向面試官展現真正的「中國功夫」,影片裡他出拳速度極快,甚至還能聽見聲音,他先用簡單手部動作讓體驗者知道接下來方向,但速度真的太快,體驗主反應就幾乎慢半拍,都打完了才躲。 見到體驗者有點緊張,李小龍說「別擔心,我有分寸。」然後分別從頭部、腰部、腿部等攻擊點,解釋功夫的靈活性。最後又帶來了經典的「螳螂拳」表演。 整場面試,李小龍自信笑容、流暢英語口語以及表達舒展的肢體,全部發自內心,一下子幾乎主導整個現場,最終他也成為日後功夫電影「獨一無二」男主角。作為最早把功夫帶到好萊塢的演員,他的演藝生涯短暫精彩。 ▲永遠的功夫巨星李小龍。(圖/達志影像)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7歲開始練太極,14歲拜師葉問練詠春,還吸納了洪拳、白鶴拳、少林拳、戳腳、等多家長處,創立了「截拳道」。赴美讀書開的第一所武館就是「振藩國術館」,希望讓全世界瞭解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 往後他拍攝的武打題材也實現了夢想,不僅讓英文詞典收錄了「kung fu」一詞,還讓中國功夫傳至全球,以及經典電影台詞,「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即使逝世數十年,李小龍「黃色連體服」功夫造型依然熱門,包括香港影星周星馳致敬李小龍電影等都曾出現過。據了解,香港文化博物館本月11日起,該館舉辦一系列向李小龍致敬紀念活動,包括「李小龍——經典永續」展覽、放映李小龍主演電影《細路詳》、與李小龍基金會合辦「李小龍日營」等。
CR: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0720/2543944.htm?redirect=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