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69052
- 帖子
- 28615
- 主題
- 16998
- 精華
- 0
- 積分
- 4284
- 楓幣
- 243
- 威望
- 4047
- 存款
- 129000
- 贊助金額
- 600
- 推廣
- 1
- GP
- 11016
- 閱讀權限
- 90
- 在線時間
- 1734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22-12-1
- 最後登入
- 2024-12-21
|
《青春發言人》數位專題「小路的選擇」入圍加拿大班芙影視節洛磯獎。(公視提供)
〔記者林欣穎/台北報導〕長期關注青少年議題的公視兒少節目《青春發言人》以青少年自傷自殺數位專題「小路的選擇」入圍加拿大班芙影視節洛磯獎。這是繼2016年《老師您哪位?歧視的一堂課》獲獎,以及2019年《青春發言人:憂鬱症系列》入圍後,公共電視第三度以兒少節目獲得提名。
邁入第44屆的加拿大班芙影視節,是一年一度國際影視媒體盛事,今年參賽作品超過45個國家,來自全球150位專業資深影像工作者將在今年六月12日,從141項入圍作品中,選出27個獎項。台灣公共電視將與北美地區一線國際媒體如美國PBS、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等機構,共同角逐「最佳兒少數位內容獎」。
「傷痕底下的秘密–了解青少年自傷自殺」專題邀請到兒少精神科陳質采醫師擔任總顧問,5支影片中包含青少年現身說法個人生命故事、討論校園霸凌、第一線工作的「自殺防治關懷訪視員」給予陪伴者建議等多元面向,深入青少年絕望風暴核心;此外更製作「小路的選擇」故事型互動網頁,使用者可以透過在互動情境中扮演青少年「小路」的爸媽、老師、同學和網友,來理解如何接應身邊親友的情緒困擾,並且辨識重要的自殺警訊。
內容製作過程中,罹患多重精神疾病的少女婷婷,沒等內容完成就選擇結束生命。一路陪伴受訪者的節目部企劃師鄭淑麗表示,這是她從事媒體工作二十年來最大的挑戰。「自殺的議題很敏感,學校老師很肯定公視製作這個專題,但是卻不希望公視到學校採訪,擔心學校被貼標籤,家長也不希望孩子碰觸這個議題,初期找受訪者很難。怎麼讓這個專題對有情緒困擾的青少年與陪伴者有幫助,避免負面效應,製作團隊從拍攝製作到上線的每一天,幾乎都是戰戰兢兢的,反覆與專業顧問和學校輔導老師再三確認。」
影片中的受訪者選擇自殺離世後,團隊內部也針對拍攝倫理反覆進行諸多討論,為顧及家屬感受,專題完成後延遲了半年才推出。青春發言人製作人賴彥如表示,「專題拍攝的受訪者都是承受相當大的社會壓力,幾經考慮後才願意挺身而出分享倖存者的經驗。這些勇敢的受訪者,讓公視團隊即使在過程中面對沮喪和自我懷疑,仍然選擇完成專題。」公視節目部兒少組組長舒逸琪補充,「我們並不是因為「害怕」社會觀感而小心翼翼,而是一定要跟信任公共媒體的受訪者站在一起。」
從憂鬱症到青少年自傷自殺,兒少組長舒逸琪說:「推動困難卻必要的題目對公共媒體而言是挑戰也是責任,希望透過國際獎項的肯定,能有更多人看到小路的故事,讓婷婷的離開不只是停留在悲傷,而是長出力量!」
CR: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42577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