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導,由於疫情衝擊及資金困難,魏德聖導演的《台灣三部曲》決定停拍,改用動畫呈現,並為此發行NFT募資。《台灣三部曲》是魏導的畢生夢想,所謂三部,包括荷蘭人、漢人及原住民三個視野。為了實現這個夢想,魏導與台南市政府合作,選定烏樹林118公頃的農地,要打造綜合電影與主題樂園的「豐盛之城」,總計預算(含拍片)135億。
回想魏導當年為了拍攝《賽德克巴萊》,斥資八千萬在林口打造了霧社街場景。由於《賽》片引起轟動,創下國片高票房紀錄,連帶吸引了大批影迷到該地參觀。可惜材質不耐保存,終究不得不拆除。或許有鑑於此,所以這次魏導乾脆直接打造永久性的場景,讓電影的影響力持續下去。
由於媒體給豐盛之城冠上了「台灣迪士尼」的封號,很容易使人以為它分成影城和遊樂園兩大部分,就像九族文化村一樣,遊樂園收入可以支撐較冷門的文化展示。以台灣目前電影產業欲振乏力的情形,很難期待藉由影城來帶動其發展。如果旁邊有個遊樂園,即使前往影城拍戲的團隊不多,仍多少能刺激一些人氣。
但若上其官網看介紹,則會發現這個所謂的主題樂園與其說是遊樂園,不如說是博物館。它的目的是營造大航海時代台灣的真實情境,重現的三大主題就是前述的「三部」:荷蘭人建的「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漢人的「普羅民遮城」(赤崁樓),以及原住民的「西拉雅部落」。
其實,所謂歷史場景的重現,文化部就做了好幾個計畫,譬如淡水的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屏東的牡丹社事件,花蓮的布農族舊社等等,都是針對實際地點,進行深入研究,改善相關設施,以豐富文化旅遊的內涵。豐盛之城其中二大主題的「本尊」,也同樣在台南。想好好認識熱蘭遮城和赤崁樓,何必放著真實地點不看,偏偏要去附近「體驗」仿作呢?
豐盛之城主題樂園的風險之一,是很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蚊子館。它的面積是中正紀念堂廣場的近5倍,卻要呈現史料相對稀缺的17世紀台灣,挑戰不可謂不大。熱蘭遮城是台灣與世界接軌的起點,歷史意義重大,但做為樂園的主題,要如何吸引觀眾,卻是個難題。至少從目前窺見的計畫,還看不到有趣的亮點。
由於這是為了特定電影量身定做的樂園,所以電影的票房必為成敗關鍵。假如《台灣三部曲》像《賽德克巴萊》一樣,再度掀起觀影熱潮,也許會有一段黃金期;反之,則建設經費就白白浪費了。新冠疫情衝擊下,電影院生意一落千丈,展望未來幾年,似乎也不太樂觀。
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環境衝擊。早在魏導與台南市政府簽約前,就有不少人擔心將對生態造成難以復原的破壞,甚至還有人質疑,憑什麼文化產業的價值可以凌駕一切?
魏導的熱情與魄力值得肯定與欣賞,但這個逐夢的內容卻隱憂重重。如今退而求其次,改做動畫,或可稍微鬆一口氣。只是,豐盛之城這個亮點不太豐盛的計畫,是不是也該重新檢討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