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張鳳書擔任癌症希望基金會志工達13年,長期傳遞愛與希望,直至自己父親罹患大腸癌轉位為病患照顧者,才深刻體悟病患家屬的難為,歷經摸索與磨合,她找出與病父相處的最佳關係就要像跳「雙人舞」,且家人更要同心一致,才能一起走過這條艱難的路。近期她將照顧癌父的心得彙整成書,傳授自己的「照顧心法」,盼鼓勵更多癌友及他們的親屬。
張鳳書今天獲邀到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分享陪伴父親抗癌的歷程,大同醫院院長尹博志表示,自己也有親人罹癌,可以體會那種徬徨與無助,尤其坊間相關書籍多數是日文譯本,因國情不一,無法完全切中需求,透過張鳳書淺顯易懂的分享內容,盼能幫癌友與家屬更有信心對抗病魔。
張鳳書說,她父親2020年夏天一次如廁時出血,就醫發現升結腸長了5公分腫瘤,確定罹患大腸癌,她和多數人一樣慌了手腳,更難以置每年都做乙狀結腸鏡的父親,為何都未察覺。
後來她父親在同年6月切除19.5公分大腸,再經過8個月時間化療,她因自行照顧,感覺整個人回到像照顧出生嬰兒般的忙碌,這段時間還一路摸索,不斷諮詢專業意見,才懂得如何稱職當一名照顧者。
張鳳書說,她父親心臟裝2支支架,肺部纖維化,罹癌化療後,口腔粘膜破,口味劇變,食欲不振,光是要吃什麼,怎麼吃,對照顧者而言都是壓力。走過來時路她認為,陪伴過程最困難的不是疾病治療的問題,家人同心尤其重要。
「有知識就有力量,能打敗無知的恐懼」張鳳書表示,癌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病患在專業協助走完療程,未來仍具有希望,但最好別捨棄現代治療而尋偏方。在心靈照護上,也盡可能做到快樂陪伴,照顧者本也要學習抽身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否則病人還沒好,自己可能就先倒。
過程中她學習在多重角色中能自由切換,對病人也更同理,衝突時就先逃開,與病人的溝通,要像跳「雙人舞」,多一分徵詢,就不會因期待落差而產生磨擦。張鳳書在陪病過程,也讓父親學習如何計算所需的蛋白質等營養,她指父親學會這些新知後,不僅有參與感,更能與他人分享,生活有新的正能量。
如何高效率進行癌症照顧?張鳳書認為,照顧者應學會自我減壓,時間與金錢的運用更要彈無虛發,這樣才有時間享受自己的生活。
張鳳書今天獲邀到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分享陪伴父親抗癌的歷程。記者王昭月/攝影
藝人張鳳書今應邀到大同醫院分享照顧癌父的心路歷程。記者王昭月/攝影
藝人張鳳書今應邀到大同醫院分享照顧癌父的心路歷程。記者王昭月/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