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含元殿生波 - 漢血丹心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九百三十二章 含元殿生波

漢血丹心 by 流年書柬

2019-11-15 17:53

大漢長安,春雪消融。時隔多年之後,名叫終軍的男子終於再一次主動請纓,接受了最艱難的任務。

歷經歲月洗禮的他,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但在所有人印象中,願請長纓縛蒼龍的少年,仍舊像一把開刃的劍一樣,從來都不曾折損過鋒芒。

那些壯懷激烈,也許都已經成了過往。功勳與榮耀,被青史銘記。少年高傲的情懷,在經過這些年執掌重權後,變得越發穩重成熟。

大漢王朝開創百年,尤其這高速發展的二十多年,才造就繁榮盛世,璀璨文明。除了歷史的機遇之外,離不開一大批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而終軍就是這其中的傑出代表人物。

這位從小就胸懷大志的人,自從執掌大漢司隸校尉府以來,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為大漢王朝的吏治清明、朝堂穩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元召在長安的時候,對於交給司隸校尉府的所有事宜,都素來非常放心。在內心深處,就連他對終軍也是非常敬重。這個人內中的風骨,正是華夏風範的表率。

有時候,元召會在暗中慶幸,而且有巨大的成就感。這種感覺並非是為了自己對於這個國家做出了什麼貢獻。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深切地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不管是司馬相如、東方朔還是終軍,在自己的介入下,他們終於可以施展各自心中的抱負。去真正的開創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如同原先歷史軌跡中那樣,或夭亡,或屈辱隱忍滑稽附會,或不甘心的消磨盡生命……。

元召以自己最大的能力,為類似於他們的許許多多人,搭建了一個寬闊的歷史舞台。而他們也不負所望,各有成就。

不管是任何時代,只要有了一批這樣的國家脊樑,那麼繁榮昌盛,必然可期。就算是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或者是危局,他們也一定會竭盡全力,以國為任,渡過難關。

也正是因為這樣巨大的信任感,元召才能放心的放下一切,把長安以及整個大漢朝堂都托付給他們,然後去萬里西征,而不必顧及身後之事。

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當國家遇到危難的時候,不必擔心會找不到可堪大任的人。

西方大陸的消息,終於還是傳揚開來。長安的朝野之間,雖然得到的極力控制,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慌亂。

雖然元召可能遭遇不測這樣的絕密信息,只有皇帝一個人知道,他怕引起動盪,沒有對任何大臣提起。但只其他幾個消息,就足夠令人感覺到震驚了。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大漢騎兵軍團,竟然在西方大陸陷入到困境中。先是瘟疫疾病的侵襲,然後是波斯餘孽的圍攻,因此造成巨大傷亡……再然後,就是燕王和廣陵王如同叛逆行為的發生。

這一系列的事件,因為長安得到的具體細節並不算清楚。所以還不能評估後果會嚴重到什麼程度。然而在這些撲朔迷離的背後,還是有許多有識之士發覺了這其中的不同尋常。

尤其是燕王和廣陵王的反常行為,令人費解。當初他們在長安的時候可是規規矩矩的,從來不敢逾越半分。怎麼現在敢公然如此?更何況,有元召在,他們又是怎麼生起不臣之心的呢?這一切都不符合常理。

但這些疑惑,沒有人能夠得到答案。無數的目光,也只能投向未央宮,盼望著皇帝陛下能夠做出明確的解釋。

皇帝並沒有解釋什麼,也沒有再繼續公佈任何關於西方大陸的消息,更沒有提及關於元召的任何一句話。

就算是一些大臣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尚書檯和御史大夫那裡,他們也沒有得到更多的瞭解。尚書令大人東方朔和御史大夫司馬相如,跟他們知道的是一樣多。自玉門關大將軍府傳回來的最新軍報,也只是說燕王和廣陵王割據王城擁兵自立,和漢軍大營互相對峙,處於一種僵持的局面中。

事關重大,沒有人會漠不關心。朝野之間,許許多多種議論開始浮現。而許多聲音並不樂觀,不免搞的人心惶惶,動盪不安。

也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未央宮中終於有消息傳出來。皇帝陛下決定,要求所有在長安的朝廷大臣、宗室勳貴、各部有司長官、以及部分諸侯王,共同參加明日的大朝會。

所有人都預感到,皇帝陛下的這個特殊命令,很可能經過長久的考慮。也許,有些重大的事要發生了。

那天,也只是一個平常的日子。當所有該來的人都聚集在含元殿,皇帝劉琚平靜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看著這些熟悉的面孔,努力的平息心情,以便使自己的思路更清晰。

這次朝會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討論關於西征事宜的。主持朝會的尚書令東方朔,把這幾天陸續收到的幾封急報正式做了通報。雖然大多數人都已經通過不同渠道知道這些事,但真正在朝堂上聽聞詳細,還是都感覺到暗自心驚。

司馬相如抱病而來,面容有些憔悴。自從前段時間為了幫助西征軍度過瘟疫難關,主持籌備調度各種物資以來,他不分日夜的操勞,終於舊疾復發,已經修養了好長時間。皇帝本來已經批准他安心養病,但今天他還是來了。此時聽著東方朔把所有事情都講完,他和其他人一樣,預感到事態可能比想像的還要嚴重。

「從玉門關外而來的消息,暫時就是這些了。相隔遙遠,瞬息萬變,那邊也許已經有更多的事發生,我們卻不得而知……只不過,可以預見,事情只有更糟糕。請皇帝陛下和諸位大臣一起早做決斷,也許還能避免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事情既然牽涉到燕王和廣陵王,就算是東方朔,也不能當眾明確的說出自己的傾向。因為,如此事關重大,牽連廣泛,皇帝陛下還沒有表態,身為臣子的不能僭越。

含元殿上有暫時的沉默。正襟危坐的大臣們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不一樣。這其中有部分從前與那兩位王爺有過交往的人,已經在心中急速的權衡,不知道接下來他們會不會受到牽連。

趨利避害

,人性使然。誰也不想無緣無故的就招惹來禍端。更沒有人想把自己的命運交給未知。如果能夠和他們脫開關係,誰也不想主動開口來評判這件事。

「在西征軍遇到困難的時候,正應該同心協力,共赴難關……然而,朕的那兩位王兄,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卻偏偏在這個緊急關頭,公開與西征軍決裂。甚至不惜以犧牲諸將士性命的方式,想要實現自己的野心……如此行為,不僅對不起先皇和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更加對不起西征將士和所有的大漢民眾。朕聽聞之,同為高祖皇帝子孫,亦不禁深感有愧……若罪若罰,諸卿無需忌諱,可當殿直言,以納善策。」

皇帝開口說話,每個人都聽在耳中明白。雖然身為帝王,他極力的壓抑了自己的情緒,避免失態。但大臣們還是從他的話語中,察覺到了隱藏的憤怒。對於一向溫文爾雅的劉琚來說,以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在這幾年來,還是第一次。

而這樣的話,在大臣們看來,幾乎已經可以稱得上是誅心之語了。皇帝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確,要對燕王和廣陵王治罪了。

按理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臣們就應該秉承皇帝意志,暢所欲言,對二王的罪過加以討論,迅速制定懲罰措施,是誅是罰,立刻而定。

然而,含元殿上仍舊是一片沉默。誰都知道,燕王和廣陵王的行動一旦展開,就絕不會那麼容易收手。說不定現在西方大陸上已經互相殘殺,血流成河了……如此大罪,按律必殺無疑!

「陛下,且請三思啊!燕王和廣陵王無論怎麼說,都是和陛下同宗同血的兄弟,更何況,先皇帝留下的血脈,除了陛下,就只有他們兩個人了……。」

說話的是一位老資格的宗室老臣,聲音中帶著悲涼。劉皇漢室內部的殘酷絞殺,他們這些人已經看的太多了。本來就不旺的皇家宗苗後裔,如果再繼續砍伐,恐怕早晚有一天會面臨斷絕的危險!

皇帝臉色有些蒼白。如果離得近的人細心觀察,會發現他的手指絞在一起,有一些不正常的動作。他非常不希望有人會在這個時候拿這樣的事當擋箭牌。如果沒有其他阻力,他的計劃自然會水到渠成。但如果摻雜上這些因素,他就不得不拿出魄力,為自己的選擇做最後一搏。

劉琚從來就不是一個理性的人,特殊的成長經歷,使他心中最看重的,唯有親情和感情……在這些東西面前,江山之重,輕如鴻毛。

「按照大漢律例,王子犯法與民同罪。更何況,他們的行為已形同叛逆……朕不敢因私情而姑息!」

「律法是律法,人情是人情!陛下可不要忘了,當初漢文皇帝對待淮南王致其慘死,後人頗多非議……難道陛下也要效仿嗎?」

幾個宗室老臣一起站了出來,言辭變得犀利,態度非常頑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