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浴血遼東染冰花
漢血丹心 by 流年書柬
2019-11-15 17:53
世界上,任何戰爭的勝利,如果不是勝得一鼓作氣酣暢淋漓,那麼這樣的勝利,付出的總是難以言說的代價。所謂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在那些赫赫功績的光鮮背後,留下的是滿目瘡痍遍地殘痕。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不管在哪個朝代,這一首詩都是對戰爭最生動的寫照。大漢朝開拓三邊,驅逐匈奴,雖然取得了偉大的功勳,譜寫了一曲曲抵抗外辱的慷慨戰歌,卻也為此耗盡了國運,這是元召極力想去避免的事情。
綜合各種情報來源,匈奴人已經又在蠢蠢欲動了。相信明年或早或晚,大戰必將再次爆發。時間緊迫,已經容不得再多做耽擱。為了避免一旦開戰,形成拖拖拉拉的持久戰,一打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元召上奏皇帝,要求朝廷下旨意,命令駐紮在江北的所有漢軍,開展冬季訓練,提高其作戰能力,做好與匈奴開戰的準備。
朝堂上大漢太尉的職務,自從空缺之後,一直都沒有再設立。這當然是皇帝本人的意思,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朝廷內外都已經明白,皇帝陛下這是想把軍權牢牢的抓在自己手裡。因此,有關軍事方面的問題,無論大小,都是要皇帝本人親自批准的。
對於這樣的做法,雖然臣子們在暗中不免有些腹誹,但隨著皇帝威嚴一天天的加重,卻沒有人再公開表達不滿。
皇帝馬上就批復了元召的奏章,下達了旨意,除了在北部邊關的將士們要加緊戒備以外,分別駐紮在燕、趙、河間這幾個諸侯國的十幾萬漢軍,也展開了冬季大練兵,以防患於未然。
長樂塬上黑鷹軍的訓練,自然從來沒有停止過。被很多人寄予無限希望的這只軍隊,現在已經發展到了將近兩萬多人的規模。其中的一萬多騎兵,更是精銳中的精銳。這些年,為了培養出這支騎兵,耗費了元召無數的心血。
光是戰馬弓弩武器的配備,砸進去的錢財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自己還要替皇帝供養這麼一支軍隊?元召有時候想起來就會頭疼啊,他已經好幾次在皇帝面前拐彎兒抹角的說過,黑鷹軍已經成軍了,朝廷應該把它正式的歸入編製,總是讓他們駐紮在私人封地上算是什麼事兒嘛!
也不知道皇帝劉徹是怎麼想的,每次聽到他的抱怨,總是打哈哈,然後板起臉來,說什麼朕最先開始派給你那幾百人的時候,是去給你幫忙看家護院的,那時候幫了你的大忙,總是應該得到些回報的吧?最起碼應該長點兒利息吧?你把他們培養成一隻真正強軍的時候,朕再收回來自己養著,在此之前,抱怨無效!
面對著這樣一臉蠻橫無賴的皇帝,元召還能怎麼辦?只能自認倒霉了 。這些年,他四面八方發展那些產業掙來的錢,除去送進未央宮的之外,到有一半兒是用在了這支黑鷹軍身上。現在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趕快與匈奴人開戰吧,到時候讓衛青領著這支勁旅去建功立業,開創他自己的時代,自己也好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出去。
這段日子,元召也並沒有閒著,幾樣新式的武器,在他的親自指導下,誕生在劍湖旁邊的鑄造爐旁。幾位按照他的指點,把這些形狀奇怪的部件一一做出來的冶煉師傅們,感覺有些奇怪,他們並不知道這是用來幹什麼用的。
元召驗看過之後,感到非常滿意。這些大殺器,不是給黑鷹軍準備的,而是為了某個女子的情意,給正在準備中的出海船隊預制的武器。
經過元召給皇帝的詳細分析之後,他最終同意了諸侯王們組建聯合出海船隊的請求。元召說的沒有錯,這不失為一條新的出路,畢竟都是同宗同祖的劉姓子孫,沒有必要趕盡殺絕,只要他們有辦法憑著自己的能力在大漢的疆域之外開疆擴土,那自然可以放他們去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以淮南王為首的那七八家南方諸侯,他們的實力聯合起來,是一股龐大的力量,自己只需要提供給他們一些助力,相信他們必將會開創出一番新的海外天地,對這一點元召並不擔心。當前的頭等大事,還是要放在準備西域事宜上,年關之前召集的親信班底聚會,就是要籌劃怎樣為這件事做最周密的準備。
然而世界上的事,計劃總是不如變化快,意外往往就在不經意之間來到。從未央宮而來的宣旨內侍,就在這個時候,風風火火地趕到了。
「陛下有旨,宣長樂侯元召,馬上赴長安覲見!」
在八個宮中侍衛的簇擁中而來的,是皇帝身邊的心腹內侍。似乎早就知道元召接旨意後會有些疑惑,在屏退外人之後,他臉色凝重的低聲對元召透露了大略的情況。漢軍在東疆失利,被真番國打敗了,損失慘重,將近兩萬餘人馬死在了遼東!
元召大吃一驚,這件事的起因發生在他去西域期間,當時聽說只不過是小小的騷擾,皇帝已經派人去處理此事。後來他諸事繁雜,就沒有再過問這件事情,怎麼會突然鬧到如此地步了。
名叫王安的內侍看來已經得到過皇帝的吩咐,讓他把詳細情況提前說給元召知道。因此他一五一十的說來,卻是講述的十分清楚。元召未等聽到一半,已經明白了來龍去脈。他的眉頭緊緊鎖了起來。
原來,在半年之前,與大漢東北疆滄海郡臨界的真番國起兵作亂了。最開始只不過是劫掠財物,後來越鬧越大,他們聚集了幾萬人馬,不時攻入漢地,幾個邊縣的軍民不得安寧,一時間弄得狼煙四起,邊郡告急。
告急文書報到長安後,皇帝經過與幾個朝中大臣的商議,決定先派出欽差使節去實地探知情況,並假以節鉞,授以調動滄海郡駐軍臨機決斷之權。
被派遣而去的欽差使名叫何赦,此人出身於軍中,曾經做過將軍北擊匈奴,對這些地方的風俗比較熟悉。他卻有些膽略,奉旨到達遼東以後,直接帶了身邊的一小隊隨從,以大漢皇帝特使的身份,來到真番國王城,面見真番國王衛右渠,義正言辭的譴責了他們擅自挑起邊釁的行為。
衛右渠繼位國王並沒有多長時間,面對大漢使臣的責問,他只是推脫毫不知情,說那些在兩國邊境作亂的只不過是一些部下的私自行為,待查清楚以後一定會嚴加懲處,給漢朝一個交代云云。其實私下裡,真番王受到逃亡在此的齊王世子劉玄蠱惑,又與匈奴人達成了協議,早已制定下起兵侵襲遼東漢地,以側翼配合匈奴鐵騎再次大舉南下的計劃。
受到冷遇後的欽差使何赦心中極為惱怒,見交涉沒有結果,他便氣沖沖地領著人告辭而別,回轉漢境。一路之上,名為送行實為監視他們行動的真番國大臣更是冷嘲熱諷,態度傲慢的說一些風涼話,徹底激起了他們一行人的怒火。於是,在即將渡過鴨綠江回到漢地的時候,突然發難,把真番王派遣的這四五十名護送官吏全部殺死在江畔,然後立即渡江,馳入滄海郡,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得到消息以後的真番王衛右渠大怒,本來還找不到一個理由挑起戰爭呢,這下機會來了,於是以給死去的人報仇為名,大舉興兵,開始頻繁的在江岸接壤地界進入漢朝境內,燒殺劫掠,無惡不作。
滄海郡僻處遼東,與中原距離遙遠,並沒有什麼正規的漢軍在此駐紮,平時維持秩序的也不過是些在當地招募的兵役,不僅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連一些武器裝備都十分落後,根本就不是侵襲者的對手,因此抵抗的十分艱苦。
何赦倒也是條敢作敢當的漢子,見因為自己的一時憤慨而惹下禍來,他並沒有一走了之,而是把自己瞭解到的詳細情況寫下奏章,派副使星夜趕回長安上奏天子,他主動留了下來,與當地的軍民一起披堅執銳,共同浴血在第一線。
皇帝劉徹接到何赦傳回來的消息後,駁回了廷尉府要治其擅作主張挑起國戰的大罪,念他不墜大漢國威,殺真番大臣有功,不僅不予以責備,反而傳旨任命何赦為遼東督尉,協助太守就地募兵,以抗擊真番軍隊的進攻。
為了這件事,未央宮中的皇帝特意找出了元召給他畫的那幾張地圖,仔細看了看遼東邊境與真番等邦國的情況,他的臉上掠過不以為然的神色。在他想來,像真番這樣的彈丸之國,只不過如同漢朝的一個郡縣大小,能有多大的戰鬥力?在當地組織起一些披甲士卒,讓他們知難而退,也就是了,那麼寒冷偏僻的地方,他的目光並沒有多做停留。
然而,世間的事本來就沒有想當然這麼簡單。皇帝萬萬沒有想到,就因為他的這一眼輕視,兩萬多大漢健兒,血染冰雪,魂喪遼東,就此埋骨他鄉,不得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