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深恩阻斷如參商
漢血丹心 by 流年書柬
2019-11-15 17:53
白露蒹葭過去已經很長時間,城外的風,也已經帶來冬的微寒。可是,長安的初雪,還一直沒有來。
椒房殿的宮人們,已經早早的升起來碳火,皇后體性畏寒,雖然只是剛到冬天,但她已經不勝寒意。
陳皇后的心願有些落空,她聽楚玉說起過南國山川落雪後的盛景,一直期盼了這些日子,卻終究還沒有見到一片雪花。
不過,皇帝倒是在幾天前來過一次,說了一些話,這是近兩年來很少見的事。她知道他喝了酒,也許是偶爾勾起了過去的某種思緒,心血來潮罷了。
至於說要想恢復到過去的情意,她已經漸漸的灰心。自從開始慢慢的收斂嬌縱的脾性,阿嬌皇后早已不再是那個不諳世事的女子。尤其是竇太后故去後,又讓她成長了許多。
雖然已經不做他想,她心境漸趨平和。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她終究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有許多把未來繫在皇后和竇家身上的人,不會就此甘心的。他們經常去大長公主府,鼓動館陶公主,進宮來勸說皇后,好好的想辦法挽回帝心,大家的榮華富貴自然可長保無虞。
對於見識淺薄的母親館陶,皇后有些時候心裡感覺竟然有些厭煩。皇帝是個怎樣的人,他們一起長大,難道還有人比她更清楚嗎?一些逝去的東西,不是她自己努力就能挽回的。
館陶公主每次來椒房殿,在自己的女兒面前,除了抱怨還是抱怨。她不僅抱怨皇帝的忘恩負義,還抱怨王太后的翻臉無情,現在竟然想見她一面都難,也不想想老祖宗在世時,她當初是怎樣巴結大長公主府的!
每當這樣的時候,皇后除了低頭不語,她還能說什麼呢?深宮九重,這本來就是一個勢利的地方,見風使舵趨炎附勢更是大多數人的天性。皇帝的風流薄情和見異思遷,早已經深深地傷害過她無數次。而漪瀾殿那邊之所以變的態度冷淡,這其中的原因,她自然也心中清楚。
丞相田玢的失敗與死去,讓王太后對許多人恨之入骨。皇后與大長公主府,也受到了牽連,因為,她們終究是屬於竇家的人。
說起來那件事時,就連一向傲氣凌人的館陶公主,臉上也閃過一絲後怕的神色。原來,田玢和王太后,他們的目標是竇太后死去以後的竇家!如果他們那次打敗竇嬰而得手的話,想想接踵而來的後果,就會令人不寒而慄。
而竇家在這次驚濤駭浪中無恙,據說是要感謝一個人在其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雖然大長公主府與那個姓元的小子曾經有過很多過節,更是對他與建章宮關係親密而暗中視為大敵,但在這件事情過後,館陶公主的口氣中,卻難得的對元召帶了一絲讚賞。
皇后對於外面發生的這些事,並不關心。在她想來,那些朝堂爭鬥,也只不過是為了各自的權利而已。誰好誰壞,誰勝誰敗,又與自己有什麼關係呢?她只不過是困在這深宮中的一隻鳥兒,外面的世界再精彩,那終究是別人的世界。
不過,館陶公主說過的一句話,還是在她心裡又引起了波瀾。
「阿嬌,無論如何,你要有自己的一個孩子。將來,他會是你的依靠!」
孩子,一個皇子!這正是一切癥結的所在。除掉她以前的任性嬌慣,沒有愛情的結晶,恐怕更是皇帝與皇后之間感情變淡的主要原因。
從前,她曾經有過無數次的希望,可是都終歸變成了失望。想盡過一切辦法,想要懷上一個孩子,卻一次都沒能如願。皇后把這一切都歸結為天意的捉弄。
如果說此前想要一個孩子的願望是讓他成為王朝接班人的話,此刻,她的心態早已經轉變為,想要一個餘生的寄托和陪伴。
更何況,這句話不僅自己的母親對她說過,楚玉也說過了好幾次。而皇帝上次過來椒房殿時流露出的一絲舊情,讓她終於又下定了決心。
也許,還可以再努力一次吧!因為,楚玉說她有辦法可以讓皇后懷上孩子,那是一種南方蠻族中故老相傳的秘法,很管用。所以,皇后在給皇帝梳理頭髮的時候,根據楚玉說過的方法,暗中偷偷剪下了一縷,交給了這個她最信任的侍女。是的,皇后信任楚玉,勝過任何人,這一種特殊的感情,已經無人可以取代。
只是,雪還沒有來,也許等到落雪的時候,楚玉的方法就會起作用吧?在那些漫漫長夜裡,楚玉曾經對她說起過,民間有許多女子,用這個法子,得償了自己的心願。只要是楚玉說的話,她都相信。
所以,楚玉究竟用的什麼法子去做,皇后沒有細問,只要真的能夠有用,她什麼都會答應的。
皇帝劉徹上一次來的時候,並不是心血來潮。那是他夜出未央宮,看到長安城的繁華後,心中感念為太子時,曾經私自出宮去看望那個尚是韶華的少女,兩人也曾攜手夜遊長安,只是那時的街市,遠不如現在的熱鬧。
青梅竹馬的感情,不是說斷就能斷的。但為了王朝的興盛,帝國的未來,他,身為皇帝,不得不做出選擇。雖然知道這個決定很難下,也許會引起無法預料的軒然大波,但這個他已經反覆思考了很久的決斷,必須要盡快的定下來。
因為,大漢王朝,也許明年就要與匈奴人正式全面開戰了。這是漢匈之間的一次國運之戰,必須要派出最勇敢的將軍,最精銳的軍隊,才能在較量中取得較大勝算。
匈奴太強大了,多少年來一直都是壓著漢朝軍隊打。只有他們時不時的越境來擄掠漢人,從來沒有漢朝的將士踏上過草原的邊緣。這種實力的對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即便是這幾年開始樹立起信心,但對於勝利,皇帝心中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漢軍中能打仗的老一輩將領所剩不多了,就算是最著名的李廣與程不識,也已經逐漸老去。而年輕的將領,能擔當重任的並不多。本來這是一個青黃不接的局面。好在,有了突然崛起的黑鷹軍。
以驍騎營三百騎士為骨幹壯大起來的黑鷹軍,在剛剛開始的時候,也不過是作為一支駐紮在長樂塬上的保障力量,用來保護元召所開始奠基的那些製作產業。元召當時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皇帝其實並沒有多想,他對元召鼓搗的那些東西寄予很大期望,讓這小子手頭掌握一點兒力量,並不算什麼大事。
然而,皇帝萬萬沒有想到,他借出了一粒種子,得到的回報是一片森林,而且是一片可做國家棟樑之才的森林!
不過就是短短幾年的時間,這支當初在他意識中借給元召看家護院的軍隊,已經成長為大漢帝國的希望。自從與匈奴首戰,取得首次大勝以來,這支軍旅的發展,已經成為皇帝眼中的重中之重。
如果說開疆擴土、廣佈威德於四海,是皇帝心中的野望和目標的話,那麼打敗匈奴人,就是最需要首先完成的一個目標。馬邑之圍開始,他就已經下定了決心。不過,那次以三十多萬的兵力,而未能傷及匈奴單于分毫,讓他一度灰心喪氣,帝王威嚴遭受了巨大的壓力。
而短短兩年之後,黑鷹軍以一千五百人馬,配合雁門關漢軍,大破匈奴單于親自率領的三萬多鐵騎,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皇帝重新堅定了對匈奴勝利的信心。
黑鷹軍的發展,他從來沒有多做干預,也從來沒有允許任何人去干預。元召雖然替他建立了這支強軍,但那小子很知道分寸,在黑鷹軍的發展壯大過程中,元召的作用,自然是無可替代的,但他從來沒有去干涉過將士們的人事任免權力。這一點讓皇帝非常放心。
黑鷹軍現在已經有將近三萬之眾了。主將衛青,已經被皇帝拜為侍中,這也是一個新的官制,它的厲害之處在於可以隨時直達聖聽,有什麼意見和要求不必經過朝堂相關機構,直接就可以寫奏章送到御案之上。
擁有這種權力的人並不多。衛青雖然只是專心練兵,並不經常入朝參與朝堂事務,但朝廷內外都已看得明白,一顆新的權貴之星正在冉冉升起。因為,衛青並不是普通的將軍,他的親姐姐,正是建章宮的衛夫人,而衛夫人的兒子,已經被立為太子了。
與很多人心中想的一樣,皇帝的意圖,其實早已經昭然若揭。即將到來的漢朝與匈奴的戰爭,需要英勇的漢家男兒奮勇當先,而黑鷹軍和它的將軍,正是可堪匹敵北方草原狼群的最佳人選。
可以預見的是,只要在漢匈之戰中能夠立下戰功,衛青和他背後的建章宮主人,地位必然會大大的不同,至於會達到什麼樣的高度,那就要看皇帝陛下的決心了。
只是,愛恨糾葛,一些絕情的話和絕情的事,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皇帝天子,有些時候,要去做,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