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千秋功業 且待從頭
漢血丹心 by 流年書柬
2019-11-15 17:53
大漢朝堂上的人,現在還大多並不真正了解開通西域的重大意義。即便是皇帝,也只看重其戰略作用的多些。所以當元召以無比重視的態度,去做各種準備的時候,很多人並沒有當回事兒。
關於那支已經上船遠行的西去使團,會取得豐碩成果,完全是可以預期的,對於這一點,元召懷有很大的信心。
歷史上的張騫通西域,前後花費了將近十三年的時間,才回報給長安確定的消息。又經過兩三年的漢匈激戰,才打通了河西走廊,開啟了東西方絲綢之路的光輝起點。
而這次經過自己的精心策劃,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一年的時間,他們就應該能帶著好消息回來了。所以,下一步要做的事,就是開始戰爭的準備和商源的彙集了!
時間有些緊迫哦,只有一年的準備時間,要做的事太多,人手也不夠用,要不要向皇帝陛下提出請求,成立一個有自己領導的特別部門呢?元召有些猶豫。
說實話,元召對於皇帝劉徹的用人魄力還是很佩服的。無論是此前的嚴助、終軍、司馬相如,還是這次的張騫,可以說都是簡拔於微末之中。雖然有自己的事先舉薦之力,但他能夠如此大刀闊斧的啟用新人,且都是去完成這麼重要的任務,已經足以看出這位皇帝的胸襟了。
送走他們後,元召與同來的人中午就留在了青郊外酒樓。這片酒樓的規模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與元召剛來的時候截然不同了。「青竹佳釀」盛名在外,成為馳譽天下的名酒!
此處正處在長安西郊大道隘口,與西南方向的長樂塬相隔也不遠,卓家的莊園與酒類作坊向長樂塬逐漸延伸,食客與運酒的商賈整日絡繹不絕。
卓文君早已派人準備好一切,專門清出一層酒樓來招待他們。多日不見元召,這位即將為人母的溫婉女子,親自出來張羅著接待。
元召看著她挺大的肚子和臉上的幸福,心裡也替她喜悅。司馬相如治理西南夷成效顯著,政績斐然,不僅迅速平息了那片地區的騷亂,使幾個蠻族番邦重新歸附大漢。而且,利用水路運輸的優勢,開闢出一條暢通無阻的渠道,使西南夷諸邦所獨有的土特產通過江河轉運,來到長樂塬上,轉化為巨大的財富,成為未央宮中那處秘密內庫的重要來源。
這些,外人知之者當然甚少。可是,司馬相如僅憑著這一點,已經令皇帝心情大悅,當著元召的面稱之為「能臣」!再加上他此前的名聲,早已經是簡在帝心的人物了。只待秋後西南夷局勢徹底穩定下來後,就會有詔命令他回長安述職,可想而知,覲見天子之日,就是委任重任之時了!
元召找了個機會,悄悄把這些情況說給文君知道,好讓她安心養胎。她自是驚喜,復又感激。
文君今年芳華已經二十七歲了,她的第一段姻緣並不如意。錦瑟青春,年華虛度。遇到司馬相如後,雖然算得上兩情相悅,琴音和弦,但良人為了胸中抱負,常年奔波四方,聚少離多,她婉轉細膩的心中一直空空落落,沒有什麼寄托。
而現在,長卿如同展翅的雄鷹,終於飛上了雲間。自己在這個年紀竟然也迎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愛之結晶……什麼都是這般如意,復有何求!文君看著眼前的少年,清秀的眉間寫滿了感激。
「元哥兒,姐姐的好運氣,都是從認識你之後才開始的呢!呵呵,你就是那種命格中注定的貴人吧?等長卿回來,我們可是要好好謝謝你的了。」
元召聽到她這麼說,連忙謙遜的搖了搖手:「阿姐無需多言!元召孤身流浪世間,五年前相識之日起,早已把阿姐當作自家親姐姐一般看待。吉人自有上天福佑,阿姐這麼好的人,自然就會得到幸福安寧多多的。」
「借小侯爺吉言了!我家小姐每次私下說起小侯爺來,也是從來沒有當成外人過的。即便是家主老太爺,每當聽到從長安傳到蜀中有關小侯爺的消息,也是要仔細詢問詳細的。聞喜,則飲酒讚歎,聞憂,則擔心難以進食啊!」
在一邊恭敬的插話之人,是卓家從蜀中派過來的管家。巴蜀第一豪門自從與元召建立起關係以後,連帶著對這個早些年叛逆出家門的女兒也重視起來了。
在詳細的瞭解了元召與青郊外酒樓的親密關係以及蒸餾酒的巨大效益後,卓遜果斷的做出了決定,派出大批家中精幹,奔赴長安青郊外,好好幫著自家小姐發展壯大產業,不管怎麼說,都是一家人,有這麼好的機會為什麼不抓住了呢!即便文君生下的孩子是司馬家的人,那又有什麼關係呢,替外孫創下一份偌大的家業,不也是一樁美事嗎?
元召感謝謙遜幾句,順便問侯一下卓遜老爺子的健康。在未來的發展中,卓家還將會是重要的臂助,這個關係需要好好的維護。
蘇靈芝從很小的時候,就與文君親近,此時她圍繞文君身邊不放,心中有些好奇,文姨肚子裡的小寶寶到底是怎麼懷上的呢?
被靈芝糾纏不過,也不知道文君在她耳邊悄悄說了些什麼,元召忽然發現靈芝的臉紅了起來,飛快的瞥了他所在的方向一眼,卻正遇上少年溫和的目光,羞的低下頭,再不敢看他。
元召知道靈芝臉皮薄,從來不敢對她隨便怎麼樣。雖然心中暗笑,卻裝作沒有看到。文君與司馬相如的這個未出生孩兒,雖然還不知道男女,但早已被他們預定為元召門下弟子了,這是很早以前就訂下的事。
說到弟子,元召看了看跟隨自己的人,小冰兒已經遠赴西域,崔弘、卓羽、關喜、陸浚、李陵在座,年齡大小不一,來歷各不相同。接下來是該好好根據各自的特性進行培養了,不出幾年,當有大用。
換了一身漢服的余丹今天話並不多。他想留在長安的請求,皇帝已經答應下來。但是他委婉的推辭了皇帝賜予府邸的好意,提出想住在長樂塬上,待到長安學院建成後,匈奴王子想入內學習漢家文化。
皇帝劉徹開心的批准了他的一切請求。在漢匈兩國的未來較量中,作為也許會發揮重要作用的這枚棋子,現在需要好好的招待和保護。而把他安排到元召封地,自然是最讓皇帝放心的地方。
余丹對於兩方的合作,表達了最大的誠意。隨扈他萬里來到長安的「飛火」勇士們,他只留下了兩個人在身邊,其餘的,都隨著大漢赴西域的使團回去了。作為熟悉那邊風俗習慣的這些人,會同留守大月氏國的其餘忠於余丹王子的勇士們,將會遵照王子的命令,幫助漢使破除一切障礙,使這次偉大的使命能夠順利完成。
元召心裡有一個模糊的策劃,只是在漢匈還未分出勝負的情況下,現在提出來還有些為時過早,所以,他並沒有對皇帝陛下詳細的闡述過。不過,這不妨礙提前做些這方面的準備。
匈奴王子想進長安學院學習?這是天大的好事啊!當元召聽到皇帝的猶豫,說是朝中大臣們議論,恐怕讓蠻夷外族偷學了漢家典籍去,學會了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增長智識,反噬其身,對大漢形成威脅怎麼辦啊!?
元召當場就對這種弱智的理論嗤之以鼻!這樣的大臣,想要依靠他們實現皇帝心中開疆闢土廣佈聖德的夢想,也真是難為劉徹了。
「弱化其野心,分化其軀幹,同化其思想。」這才是對付對手尤其是勢均力敵對手的最有效手段!
什麼匈奴王子,南越王子入學漢家典籍,這只是開始而已。將來大漢兵鋒所指,西域各國王子,樓蘭王子、大宛王子、朝鮮王子……等等,都將會匯聚長安的。
到時候,長安學院將會把漢家儒學文化中的「精髓」輪番灌輸到他們腦中,什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從四德,人倫之道,以德報怨……這些,教會他們膝蓋不是用來支撐身體頂天立地的,而是虔誠跪拜,卑躬屈膝的。教會他們頭腦也不是用來獨立思考表達自我的,而是順從聽話歌功頌德的。
第一次聽到這番言論的大漢天子眼神有些呆滯,但他沒有說什麼,也沒有再更進一步問元召這些話的含義。深深的看了那個少年一眼,劉徹心中有著深深的警醒,還好,他說的這些「儒家精髓」,只是想贈送給異族,如果是大漢天下的子民,被這些學說逐漸教化……想到這兒,不寒而慄!
「把元卿的話,完整的記下來吧!為來者鑒……。」御音昭昭,殿角,早已運筆如飛的司馬遷,眼神明亮,紀錄的更加認真。
這些君臣對話,在落實之日沒有來到之前,不會洩露出一個字。所以,世人一無所知。元召不動聲色的看著余丹王子的臉,心中有著淡淡的愧意。
「如果將來,你是大漢真誠的朋友,自然會保你族群富足,草原安寧。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