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東風
大唐第一少 by 墨青空
2019-11-6 21:25
對於世家的瞭解,玄世璟是不及晉陽的,畢竟晉陽從小就在李二陛下身邊,耳濡目染之下,知道不少東西,所以晉陽才勸玄世璟,對待世家,萬事不可著急。
洛陽那邊的錢莊跟鄭家的人牽扯上了關係,那就緩而圖之,一步一步慢慢來,事情總能解決掉的,既然竇家那邊沒有問題,那晉陽也就不擔心竇家會與鄭家聯合起來,對付玄家了。
但是聽自家夫君這麼說,打了竇孝果,竇孝果似乎還要來拜訪自家夫君,這算是好事了?
雖然不知道自家夫君是怎麼想的,但既然不是壞事,也就無需太過擔心。
次日清晨,玄世璟起了個大早,主要是晉陽醒的早,她惦記著孩子,自然睡的不會太久,晉陽起床之後,玄世璟也醒了,在床上躺了一會兒之後,也就起身收拾利索了。
吃過飯之後,玄世璟去了書房,吩咐賬房的人將自家的賬本都送到書房來,想要在書院那邊再折騰一番,至少也清楚自家的家底兒能支撐到什麼地步。
雖然書院在向朝廷靠攏,但是現階段想要讓朝廷出錢,想都不要想,戶部現在雖然有錢了,但也是鐵公雞一個,想要從戶部手裡摳出點兒東西來給書院,難如登天。
而且,書院的事情,玄世璟也是自己一個人在這兒熱血沸騰,旁人還不知道玄世璟的打算呢。
玄家的賬目不是一個小數目,每個月的進進出出,賬本都能記得厚厚的一疊,長安城錢堆那邊,不斷的往莊子上送錢,每一筆入了庫的錢財,都有詳細的記載。
大唐推行新幣的政策已經有半年的功夫了,但是玄家積攢的,大多還是金銀和銅錢,新幣的進出,也是最近的事情而已,玄家也大可到錢莊去,用金銀,兌換新幣出來,只是以往玄家沒有那麼大的需求,也就沒費這功夫。
但是現在玄家要花錢了,總要緊跟市面上流通的錢幣的步伐,不能直接拿金錁子銀錁子出去花費。
玄世璟在自己家裡,光是翻看賬本,就足足用了兩天的功夫,一直到了第三天,玄世璟才把賬房的人給叫了過來。
玄家賬房的幾先生,都到了玄世璟的書房之中。
晉陽身為玄家的當家主母,自然也要在場。
書院的事兒,玄世璟已經跟晉陽透過氣兒了,晉陽也知道玄世璟今天是想做什麼,所以她安安靜靜的坐在玄世璟的下首,一切都聽玄世璟的安排。
「最近這兩天,我把賬本統統都看了一遍。」玄世璟坐在書案後頭,開啟了話頭:「咱家現在庫房之中,余富出不少錢財來,因此,我打算對莊子上的書院,再次進行擴建,先前諸位也都看過書院的規劃圖,我打算這幾天,就召集工匠,開始書院第二階段的建造。」
主家決定要做的事情,賬房先生們是沒有權利反對的,他們的責任就是要將賬房裡的錢財管理好,把每一筆收入支出都記載的明明白白。
「書院要動工擴建,咱們家的錢,就得如同流水一樣出去,每一筆賬目,都要記載的清楚明白,而且,咱們家庫房之中,多的是真金現銀,還要先去錢莊之中,兌換錢幣出來,才能使用,這也是一個大工程啊。」玄世璟說道:「錢幣兌換方面,諸位多多用心,我會派幾個人,與你們一同前往長安。」
「是,老爺放心。」
玄世璟話音落下,幾個賬房先生紛紛應聲。
玄家積攢了這麼多金銀在庫房之中,若是不花費出去,那也就只是些保值的貴重金屬,花出去的,才是錢。
玄家如今斂財的速度有些快,家裡積攢的錢財也很多,玄世璟覺得,這些錢不花出去,早晚是個禍患,適當的散散財也是有好處的,至少讓這些錢財,在百姓之間多多流通一番。
而玄家也不是什麼都得不到,往後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只要書院在,玄家就不會斷。
玄世璟這是一筆目光長遠的投資。
「兌換銀錢的事兒,盡快去做,只要錢一到位,人都召集齊全了,咱們莊子上就能開工了,至於書院那邊,我會親自過去打聲招呼的。」玄世璟說道。
書房裡的眾人紛紛點頭應聲。
玄世璟做事向來雷厲風行,自家的賬目檢查過了沒問題,也吩咐賬房去兌換銀錢之後,玄世璟便找到了東山縣令馮浩,讓馮浩幫忙貼個告示,就說莊子上招人修建書院。
而修建書院這事兒,馮浩先前也帶著人做過,辦起這事兒來,也是手到擒來了,雖然現在馮浩是官員,但也是東山縣的父母官,管著莊子上的這一塊兒呢,若是平日裡縣衙裡清閒,他也能帶著人幫不少忙。
玄世璟來到了文學院,高士廉仍舊在明德書院,偶爾會到文學院這邊來,而文學院這邊,一直都是蕭瑀在打理。
蕭瑀在文學院之中有一間自己單獨的書房,這算是他這個院長的特權,而蕭瑀的書房之中,最為醒目的,便是屏風上面的書院的規劃圖。
這是玄世璟給出的規劃圖,蕭瑀直接找人做成了屏風,就立在自己書案的後頭,推門一進來,一眼就能看到。
玄世璟進蕭瑀的書房的時候,自然也是見到了這幅圖。
「今天這是刮了哪陣風,把你給刮來了。」蕭瑀坐在書案前,抬頭見到玄世璟進來,笑問道。
「東風。」玄世璟笑著走到蕭瑀的書案前,盤膝坐了下來:「今日來找蕭老先生,還是書院的事兒。」
「說罷,又要怎麼折騰?」蕭瑀問道。
蕭瑀現在的年紀可不小了,依照蕭瑀的性子,是不願意再折騰了,但是玄世璟要折騰書院,這對書院來說是好的,今年的招生,蕭瑀在馬車裡遠遠的看著書院這邊兒,人實在是太多了,現如今書院即便是想要收這麼多學生,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今書院的名聲,可不止於這東山縣周圍的十里八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