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該殺的殺
大唐第一少 by 墨青空
2019-11-6 21:25
戴胄這兩年看上去是一天比一天更顯老態,看樣子是大理寺的確是忙,這不,李治的事兒又給大理寺添了新的要忙活的事兒。
皇家的事兒忙活起來可不簡單啊,這可是嫡出的皇子,雖是李二陛下在甘露殿直接下旨宣判,但是後續一應的事務還是須由大理寺辦理,對於這事兒,大理寺敢疏忽嗎?還不是的兢兢業業忙前忙後的把事兒給辦利索,辦漂亮了?否則陛下心情本就不好,大理寺不就是往刀口上撞嘛。
「李治,張亮,今日之事,你們二人,可還有什麼要說的?」李二陛下高坐上方,俯視著跪在殿中的李治和張亮兩人。
「兒臣,無話可說。」李治跪伏在地上對李二陛下行禮,此番失敗,他已經徹底的死心了。
「臣,萬死。」張亮亦是叩首行禮,謀反事真,在十六王宅發兵圍困陛下也是真,容不得他狡辯,還不如老老實實的認了,說不定陛下念在自己南征北戰為大唐征戰這麼多年的份兒上,還能從輕發落。
「張亮。」李二陛下沉聲說道:「你為大唐征戰多年,無論是先皇在位,亦或是朕登基,至今,朕可曾虧待過你?」
「未曾。」張亮伏首在地上回應道。
「那你說說,此番行事,是為何?難不成,就僅僅是因為一個方士的話?你是大唐的國公,是刑部的尚書?行事如此輕浮?盡心方士之言?」李二陛下斥責道。
「臣知罪。」張亮說道:「臣自知一時被慾望蒙蔽了心智,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臣無顏面對陛下,請陛下降罪。」
「且不著急。」李二陛下說道,隨後目光看向戴胄:「戴胄,將那方士帶進來。」
「是。」戴胄應聲之後,便對著站在大殿門口的人使了個顏色,外面的人心領神會,將那方士押著進了甘露殿。
「好一個天竺來的高人,神僧,離開了朕的皇宮,原來大師還在長安有下家。」李二陛下呵呵一笑:「怎麼,大師覺得,朕的這皇位,是要做到頭了嗎?」
「不敢,不敢。」天竺的方士連忙搖頭否認,眼前上首坐著的帝王,可不是他國家的那些昏聵的皇帝,能夠任由他欺瞞,從他被趕出皇宮的時候就知道,這位帝王的脾氣秉性,不是自己能夠糊弄的了的。
「不敢?朕看你不是不敢,而是太敢了,與李安儼合謀,拉攏張亮,幫助九皇子李治謀反,好大的膽子。」李二陛下怒道:「當真以為朕不會殺人?」
「陛下饒命,陛下開恩。」天竺方士跪在甘露殿中不斷叩首求饒,本以為從天竺來到大唐,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誰曾想大唐長安,水會這般深,根本不是他一個僧人所能踩得到底兒的。
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
「來人,拖出去,腰斬。」李二陛下袍袖一揮,斷定了這個從異國他鄉來到大唐的方士的性命。
這天竺方士被殿前的御林軍脫出了甘露殿,叫聲還一直源源不斷的傳到這殿中來,只是卻是漸行漸遠了。
此事跪在地上的張亮心中是忐忑的,方士被腰斬了,自己呢?往常陛下即便是要人命,不過是賜酒、梟首罷了,此次卻是腰斬......
「方士的罪名定完了,接下來就說說已經死了的李安儼的事兒吧。」李二陛下說道:「璟兒,將你查到的事,說說看。」
「是。」玄世璟拱手應聲,隨後將從年前李安儼與杜荷兩人在長安城中操縱商人惡意與朝廷作對,阻撓新宮修建,再到李安儼聯絡老世家勳貴共同支持李治舉事的事情都說給眾人聽,一應證據,也已經由錦衣衛呈送到大理寺去了。
「諸卿,現如今,李安儼已死,但是其罪,身死也不可抵,諸位愛卿以為如何?」李二陛下看向殿中政事堂的幾位大臣。
在這年頭,想要人死罪消那是不可能的。
「陛下,李安儼所犯之事,其罪當誅,事情是他率先跳起來的,雖然人死在了十六王宅,但是謀反大罪,非其一人,便能抗下,依照大唐律例,當抄其府宅,沒其財產,流放其宅邸之中丫鬟雜役......」長孫無忌拱手說道。
李二陛下點點頭:「嗯,既然輔機如此說,那便下旨,李安儼人已經死了,也就不追究了,責令大理寺,查抄李安儼府邸,府中丫鬟下人,男子流放,女子充官伎,其妻兒,賜死。」
「是。」戴胄應聲道。
「那方士和李安儼的罪名,已經了結,接下來咱們談談,咱們的刑部尚書,鄖國公張亮張大人。」李二陛下靠在書案上看著張亮說道:「既然咱們的鄖國公對自己的罪名已經認了,那就說說,依照大唐律例,該怎麼判?」
只要牽扯到謀反,天子不為其求情,那就是死路一條,沒別的說,歷史上的侯君集也只是個個例罷了。
「依律,當誅。」褚遂良說道。
跪在地上的張亮生怕自己的家人也步了李安儼家人的下場,連忙磕頭求道:「陛下,此事都是臣一人所為,府上家人,全然不知啊,況且,今日臣聽李安儼之言,原本只是想救九皇子離開十六王宅,臣本無意謀反,臣是被李安儼拉上賊船的啊,陛下,臣一人身死,毫無怨言,乃是臣罪有應得,只是臣的家人.......」
「好了,朕知道,此中情況,朕已經全都知曉,你也無需多言。」李二陛下說道:「肯認罪,就好,中書省擬定詔書,滄海道行軍大總管,刑部尚書張亮行造反之事,現奪其鄖國公之爵位,削其官職,擇日於長安西市斬首示眾,至於九皇子李治,屢教不改,發配涯州,永不得回長安。」
李二陛下終究還是沒有要了李治的命,或者說,沒有直接要了李治的命,但是發配到涯州,與要了他的命也沒什麼兩樣了,從長安到涯州,路途遙遠,一路艱難,李治要一步步的從長安走過去,這等勞累,豈會是他能扛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