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8章 夜未央
隋唐大猛士 by 木子藍色
2019-11-5 20:33
夜未央。
皇帝站在洛陽宮裡新修建的高達百丈的觀星樓上,這座由打入冷宮的閻妃設計,由其兄弟閻立本閻立德主持修建的觀星樓,可謂是建築史上的又一奇跡。
高聳入雲,離地百丈,在夜晚的時候,人站在樓上,真彷彿已經登上天。
夜風吹動皇帝身上的衣襟,衣袂拂過皇帝的臉龐。
三十六歲的皇帝感歎著人生已經過半。
來到這個時代已經二十年,往事一幕幕的在腦中閃過,有些甚至已經模糊不清了。
「聖人,摘星樓高風寒冷,小心著涼。」內侍監提醒。
馮力士已經因年老多病而辭去內侍監一職,他因患有風溫關節病痛,現在皇帝恩賜他到南京金陵去養老了。接替他的宦官是近年來表現出眾的韋忠賢,這位曾經任過渤海艦隊押船使的宦官,有武功,也靈巧,一路晉陞,終於成為了內侍太監,在任已經幾年,表現還不錯。
皇帝居高臨下,俯瞰著整座洛陽城。
夜晚星空下的洛陽城,多數坊區已經陷入黑暗寧靜之中,但也有幾條熱鬧的商業大街依然是燈火通明,這是夜不收市的洛陽夜市,洛陽城中的幾十萬百姓,每天晚上都會有成千上萬睡不著的人來到這裡,吃宵夜、逛夜市、喝酒看舞等。
目光往西,遠處漆黑一片。
皇帝知道在那遙遠的萬里之外,太子正在北庭碎葉川。
那裡還有皇帝的一個兄長,還有另一個兒子也在。
轉身回到樓中。
韋忠賢便讓人關閉窗門,門關上,外面的風也被攔在了外面,不過皇帝御案前有一面大窗,卻是以透明的琉璃製成,坐在屋裡,依然能夠看到夜空和洛陽城。
皇帝的桌案上還擺著許多簡報。
雖說皇帝才三十多歲,但羅成卻不是楊堅楊廣父子那種勤政的皇帝,他從不會批奏章到深夜。
做為皇帝,他始終認為自己只是這個帝國的掌舵人,負責大方向就好。
政事堂、翰林院,這才是朝廷政府。
朝廷內外事務,都是自有制度,有規定的流程。三省六部九寺五監三衙諸軍衛,以及六京九府三十六道二百七十郡,一千八百縣,如此諾大的天下,若是事事皆由皇帝處置,那皇帝就算是整天不吃不喝的理政也是幹不完的。
地方由道郡縣鄉四級,鄉下有裡村保甲。
道為朝廷中央分擔了許多地方管理事務。
而朝廷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監諸衛也各按職責管理一塊。
重要的事務再由府院負責。
極重要的事情,才會報呈皇帝,由皇帝決策,或是在御前會議上,由重臣們商議。
此外,皇帝都是讓政事堂宰相們票擬,然後翰林院大學士們批紅。
秘書省的秘書郎們則會把這些票擬批紅的奏章,摘錄提煉,然後抄錄一起,形成一片簡報送呈皇帝。
如此一來,每天成千上萬的奏章,彙集到皇帝面前的,也就是一份最多萬言左右的報紙,每件事情頂多一句話,一些不重要的事情甚至都不會送到皇帝面前。
而且那些歷次科舉考試考出的狀元郎們出任的秘書郎們,還會替皇帝把這方方面面的事務,給分門別類,讓皇帝更加省心省事。
既能減少案牘奏章上花費的時間,又不會耽誤事情。
皇帝拿起簡報又讀起了第二遍,比起第一遍的迅速快讀,這一次皇帝速度放慢了一些,甚至對一些關注的內容拿筆在上面畫線畫圈,甚至在邊上做出了簡單批示評語。
等將一萬多字的簡報第二次看完,皇帝重新看了一遍自己剛才圈劃的地方。
做為秘書監的於志寧立馬上前,拿起簡報,「臣馬上讓人跟進。」
於志寧是在原秘書監王珪升任宰輔後接任的,他是隋朝太師於謹的曾孫,名門大族出身,又有才學。
「朕圈記、批示的內容,轉給政事堂和翰林院,讓他們傳閱,重新考慮下處置方案,回頭,記得再結果再上報給朕。」
「臣遵旨。」於志寧點頭。
一份簡報萬餘字,朝廷和地方上的許多奏章,一般就是一句話記錄在上,格式一般就是發生了什麼事,地方如何處置,府院如何處置意見,然後呈到皇帝這裡。
皇帝要是對這事處置沒意見,則只是閱後許可,連個可字都不用寫。但如果皇帝對這件事情產生興趣,或是對府院處置有意見,那麼他會用他特有的幾種圈記符號,來表示他對事情的不同關度程度,或是直接批文示下。
於志寧做為秘書監,手下有一大群狀元郎出身的秘書郎,這些人都是歷屆科舉之尖子,每天負責這份簡報,自然也是十分用心,不敢有半點差池。
但相比起政事堂和翰林院的那些宰相大學士們,卻又輕鬆多了。
要知道這每天萬把字的簡報,可是從每天成千上萬份的奏章上提煉抄錄下來的,許多一般的章折都是根本就沒抄上簡報,不用浪費皇帝時間。但是這些奏章,府院卻都是要一一處置的,好在翰林院分掌軍事,分擔了宰輔們很多壓力。
這麼大的一個帝國,事務確實是太多了。
各種日常的,還有各種突發的,這讓政事堂九位宰相,翰林院九位大學士們忙的焦頭爛額,好多位宰輔甚至連兩任六年都沒有干滿,就請辭外任,或是乾脆因病退居二線了。
實在是事務多,壓力大。
南方荊湖改造工程還在繼續,目前有些成效,但是距離十期完工還依然遙遠,偏偏最近荊湖暴雨成災,長江開始漲水,荊湖雖然經過幾期工程得以疏通了許多,但若是暴雨繼續,依然還是會形成水災。
當然,長江洪水,不僅僅是影響到荊湖兩岸地區,下游的江西、淮南、江東三路,也一樣面臨著極大的防洪壓力。
哪怕是朝廷年年防洪修堤,在江淮下游地區,依然設立了許多個洩洪區,為的是以應對那些幾十年一遇甚至是百年一遇的大洪災,一旦堤壩承受不住,就只能向洩洪區開閘放水,淹沒部份地區,來緩解險情。
雖說棄小保大,是不得已為之,可洩洪區若是淹沒,也一樣會造成無數人家園成澤國,無數百姓將成為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