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羽翼豐滿
隋唐大猛士 by 木子藍色
2019-11-5 20:33
這邊羅藝的兩千人馬剛安排妥當,侯莫陳乂和馮孝慈二人也帶著兩千人馬到來。
羅成跟馮孝慈以及侯莫陳乂也算是老相識了,這時也不客氣,笑著便一手挽一個進了營。
「我們這次帶來兩千人馬,比不得羅虎賁的兵強馬壯,但太守說了,羅郡丞為前鋒過河,那也是咱們遼東郡的大事,所以必須全力支持。」
「四百輕騎,一千六百卒,人已經帶來了,如何安排編伍,全聽郡丞的,我們哥倆這次來,也不回去了,就留下來隨郡丞一起過河。」
看侯莫陳乂這爽快的樣子,羅成那自然是更加歡喜。
「那就真的是太謝謝李太守了,也多謝侯莫陳參軍與馮參軍相助。」
「都是自家兄弟,客氣啥。」
雖然馮孝慈和侯莫陳乂都是四十出頭的大老爺們,可跟羅成這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卻是直接稱弟道弟起來,這份熟絡倒是讓一邊新來的慕容長生和尉遲亮好生羨慕。
侯莫陳乂跟慕容二人一樣,也是鮮卑人,但他是三字複姓,姓侯莫陳,名乂。這個姓帶著很濃郁的鮮卑人特色,鮮卑人姓氏除多是複姓外,三字姓也很多。比如步六孤、可地延、莫那婁、吐谷渾等等。
其實鮮卑人本來沒有姓,部族名便算是姓。後來拓拔氏建立北魏後,便大力推行定姓族,把姓和族分開。
再到後來,積極漢化,更是把那些帶有明顯部族印記的複姓、三字姓等改成漢人單姓,比如勳臣八姓,穆(丘穆陵)、陸(步六孤)、賀(賀賴、賀蘭)、劉(獨孤)、樓(賀樓)、於(勿忸於、萬忸於)、嵇(紇奚)、尉(尉遲),讓此八姓改為單字漢姓,然後還規定說這八姓跟關東四姓相同,都是可以直接做到高官,是為甲姓。這相當於晉人的九品中正制相當,都是定出姓氏門第來。
在後世的時候,中國根本沒有鮮卑這個族,但與消失的契丹族不同的是,鮮卑族其實不是消亡了,而是同化在了漢族當中。
在古代中國,鮮卑族算的上是被同化的最徹底的一個胡族,蓋因為鮮卑人本身就很積極的主動漢化,後來鮮卑建立的魏朝滅亡,那些鮮卑貴族更是漢化的徹底。
就比如現在隋朝有許多鮮卑貴族,甚至還都是貴族高官,但他們哪怕有些人還沒放棄複姓、三姓,可實際上無論是他們的衣著服飾,還是他們的語言習俗,都已經變的跟漢人沒什麼區別了。
侯莫陳乂雖然有個三字姓,但也就是外貌比漢人稍有些不同,但其實說話之類的並沒什麼不同。
李景早跟羅成說過,侯莫陳乂最擅長的是謀略,尤其是軍略。
所以羅成便請侯莫陳乂做了他的行軍長史。
那兩千人馬,大部分確實也都是新拉起來的隊伍,可好在他們裝備都很齊備,於是羅成便把四百輕騎直接補充進了慕容長生的親衛團,一千六百步卒,則跟三個步團混編,羅成乾脆又新建了一個步團。
他從民兵營裡又補充了幾百人進來。
於是他這個先鋒軍,便擁有了三個輕騎團,四個步兵團,外加一個重騎營,全軍一萬二千戰兵,形成了一個滿編的戰時野戰軍。
馮孝慈也統一團步卒。
坐在帳中,目光掃過諸將,羅成頓時有股子兵強馬壯之感。
「將軍,先鋒軍戰兵一萬二,我建議分成中前後三廂。」魏記提議,兵馬多了,自然也有不同的統帶之法。
侯莫陳也點頭同意魏征提議,他說分廂的作用是為了在戰時,能夠分兵。一廂就是一路,這樣先鋒軍隨時可以分路出擊,互相攻守配合。
羅成從諫如流。
目光掃過諸將,他心中已有了合適的都將人選。
「前廂,由斥候輕騎團、步一團組成,三千人馬。授羅嗣業為都將!」
老三有些意外的站了起來。
「將軍,嗣業資歷淺薄,不敢擔此重任。軍中有齊偏將、李偏將、馮參軍、侯莫陳參軍、慕容校尉、尉遲校尉、賈偏將等都資歷比我老。」
被點到名的那幾位,則個個擺手搖頭。
如馮孝慈、侯莫陳、慕容長生、尉遲亮那都是新來的,自然是不好意思來爭這都將的位置,而賈潤蒲、齊國遠、李如珪三將,則都知道老三本事,也無間相爭。
最後還是羅成道,「羅偏將,本先鋒選任都將,那自有考慮,用你不是因為你是我兄長,而是因為你一向以來的表現。」
最後羅嗣業才勉強同意接下這前廂都將之職。
羅成又授趙貴為前廂副將。
「後廂,由破鋒輕騎營、步二團組成,三千人馬。授齊國遠為後廂都將,羅存孝為後廂副將。」
齊國遠推辭了幾下,老四雖然有心想當這都將,可也知道羅成說話向來沒的討價還價的,他選了齊國遠為偏將,那他想當也當不上,便也乾脆的應下這副將,於是最後齊國遠還是做了這都將。
中廂則兵馬稍多,擁有六千人,為一個親衛輕騎團,兩個步兵團,還有一個重騎營組成。羅成便任命了馮孝慈做這中廂都將,然後授賈潤蒲和李如珪為副將。
侯莫陳乂做了先鋒軍長史,魏征為記室,王子明為錄事。
因嗣業、齊國遠皆升都將、存孝、趙貴、李如珪、賈潤蒲皆升副將,於是各團偏將位置又空了出來。
七個團偏將,除了慕容長生任親衛團偏將外,其餘六團,羅成便任命了杜伏威、輔公祏、郭孝恪、張亮、王君廓、李君羨、石猛七人為偏將。
下面各營,也都提拔了一大批老弟兄上來。
這麼一來,一眾軍官幾乎人人都升了官,自是皆大歡喜。
仗還沒打,各個先升了官,這自然值得高興。
不過如侯莫陳乂這樣的老將,也只是一笑而過。對於他們來說,都很清楚這次渡河其實是很危險的。
「要帶輔兵、民夫嗎?」
這其實是個很麻煩的問題。
如果兵馬少,以輕騎為主,渡河入遼,自然是機動方便,不容易被高句麗人圍堵,可麻煩也有,就是缺少攻堅能力以及防禦能力,更缺少補給,沒有長期作戰的能力。
可如果說多帶糧草輜重,就得需要帶上一支數量不小的輜重兵和民夫隊伍,而輜重兵與民夫隊帶上了,又得增加糧食消耗。還會因此拖累軍隊的機動性能,很容易會被圍堵。
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只能二選其一。
選擇不同,便意味著入遼後的行動策略不同。
「我想先聽聽大家的意見!」羅成沒急著表態。
諸將你瞧我我看你,沒人急著先說話。
「侯莫陳長史,要不你先說說?」
羅成點名。
侯莫陳也沒推辭,笑了笑道,「這次陛下特旨令將軍為先鋒將軍,率部先渡河入遼,陛下的旨意是過河偵察敵情,所以我們此次並沒有攻堅拔城的任務,因此我以為,倒不如在遼河西岸建個大營,儲存輜重糧草,並令步卒駐守。」
羅成已經猜到他的想法,「長史可是說我只帶輕騎過河?」
「沒錯。」
只帶輕騎過河,便沒存打仗的意思,頂多就是游而不擊,這是真正去武裝偵察去的,萬一情況不對,立即撤回河這邊,後面有大營,有步卒接應,不至於危險。
「太保守了些。」羅成搖了搖頭,並不喜歡這個方案。
「那要不就進一步,把輜重和糧草儲存在河西岸,然後在河東岸也隔河再建一個大營,裡面駐守步卒。」
確實是進了一步,但也只是讓步卒過了河而已。
依岸而守,其實還是先前的策略。
「魏記室,你呢?」羅成問魏征。
魏征坐在那裡瞇著眼睛,聞聲也只是呵呵的笑,好半天才道,「我覺得吧,既然咱們被點了先鋒,這又過了河,若是不打一兩仗,不拔一兩座城池堡壘,那豈不顯得咱們太畏縮膽怯了?這也對不起皇帝欽封的先鋒將軍名號啊!」
「可是攻堅拔野,卻不是那麼容易的,高句麗山城多,皆十分險要,易守難攻。若是我們頓兵堅城之下,久攻不下,則易被附近高句麗人合圍。咱們孤軍一支,萬一被圍,斷了歸路,可就完了。」
慕容長生做為在遼西長大的將領,對高句麗人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些的,他提醒魏征。
誰都想要功績,可若是為了功績,硬生生的把自己送了,就不值得了。
誰料到,魏征卻呵呵的笑道。
「這我也是知道的,不過我們只要不去打新城、蓋牟城、扶余城這樣的大城要塞,而是打幾個小點的城堡,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小城也不好打,就如通定城,當初羅亞將率第一軍,可也是費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最終拿下的。」尉遲亮也出聲提醒魏征,他總覺得這個瘦黑的傢伙,有點呆傻的樣子。
不過羅成聽著聽著,卻是眼前一亮。
「諸位,本先鋒心中已有計劃了,取地圖來,我與諸位細細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