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失控與可控
未來超級智能系統 by 雁塔小菩提
2019-10-31 22:24
本來這個事情的發展非常順利,越來越多人的開始享受這種麻痺的自我滿足,人類逐漸形成相對穩定的生物鏈模型。
但是人類終究是同級的生物,想要在同級生物內打造大自然的生物鏈模式,這本身就不符合自然規律。
我無法確切的去猜測他們具體是如何經歷從以為自己成功到發現這個方法並不合理的,但在那段時間裡,我看到了很有意思的事情。
人工智能在1956年被提出,是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時期與計算機同時出現的一個技術領域。
之後的十幾年間,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的發展不相伯仲,更準確的說,人工智能的發展更為高速甚至成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最熱門的弄潮兒,然而,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這個風光一時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引領者卻好像被雪藏了起來,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甚至於人們在談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時候都忘記了還有人工智能這回事,直到現在,人工智能被定義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但他明明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先驅。
人工智能的再次興起,很多人都會提到的一個時間點是IBM在1997年展示了他們的深藍之後,人工智能再次被搬上了科技舞台的中央。
那麼中間那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人工智能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果去搜索這個問題,可以看到最主流的說法是,第一批研究人工智能的科研工作者在十多年的努力後發現人工智能太難實現,當時的人工智能實際發展也遠遠慢於大家原先的預計,甚至很多人開始認為人工智能只是一個不可實現的概念。
關於人工智能的美好設想被現實打敗,大量的資金撤出了人工智能這個領域,使得人工智能出現了被拋棄的三十年。
可是這個說法似乎經不起推敲,早在1965年,約瑟夫·維森班就開發了能夠就任何話題展開對話的互動程序ELIZA。
1966年,第一個通用型移動機器人Shakey面世。
1969年,阿瑟·布萊森和何毓琦描述了反向傳播作為一種多階段動態系統優化方法,可用於多層人工神經網絡。
也就是說,在人工智能被拋棄前,人工智能的發展好像並不像他們說的那麼差勁。
另外,在沉寂的三十年間,人工智能的很多成就大家並不清楚,比如,1986就有了第一台無人駕駛汽車。
尤其是1980年,卡內基梅隆大學為數字設備公司設計了一套名為XCON的「專家系統」,一個不成熟但卻邏輯清晰實用的人工智能系統。
同年,日本早稻田大學研製出Wabot-2機器人,經典的人工智能機器人。
1988年,朱迪亞·珀爾發表了工智能概率方法並且在貝氏網路的研發上獲得重大突破,他也因此獲得了2011年圖靈獎。羅洛·卡彭特則在這一年開發了聊天機器人Jabberwacky,實現了機器與人類的交互。
這些AI成就看似確實並不成熟,但當我對比互聯網和計算機硬件的發展歷史,我發現單純從算法來評判的話,本世紀後所謂的人工智能大爆發只是一個在大數據和算力升級下的泡沫繁榮而已,從本質上來說,現在的算法甚至都沒有跳出上世紀60年代的算法邏輯。
直到木龍科技的出現,人工智能才真正意義上出現了所謂的突破。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木龍科技,現在的人工智能並不比上世紀60年代的人工智能聰明多少,他們只是比上世紀60年代的人工智能擁有更好的運用場景和數據資源,所以為何現在突然開始鼓吹人工智能,當初的沉寂又是因為什麼?
為此,我大量走訪了歐米的相關學者,我意識到一個問題,也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在近些年的科技戰中,大家幾乎已經聽不到歐洲企業的名字了,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戰場上,歐洲就像是退賽了一樣。
可是在上世界五六十年代,歐洲可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科技搖籃,所以歐洲為什麼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是因為歐洲只注重製造業還是因為歐洲人懶?他們懶還能懶過米國人麼?
後來我發現,直到今天,在歐洲依然盛行著一種觀點:人工智能威脅論。歐洲對於人工智能的態度或許是全世界最為消極的,甚至是敵對的。
而後當我去米國走訪了一圈之後突然意識到,早在1965年,赫伯特·德雷福斯就出版了《Alchemy and AI》,對人工智能研究提出了重大理論質疑,古德在《Speculations Concerning the First Ultraintelligent Machine》中提出人工智能威脅論。認為超智能機器將會超越人類的控制。
類似的史實我們還可以找到很多,也就是說,人工智能威脅論,是一個曾經在歐米地區盛行的主流思想。
而且認可這個思想的,絕大部分都是人工智能的研發人員,直到現在,那一代研發人員依舊這麼認為。
而在威脅論中最多被提到的一個詞就是:不可控。這個時候再聯想壟斷者最不喜歡的東西,不正是不可控麼。
而且上世紀70年代開始,個人娛樂開始大量出現,我們之前提到的低廉娛樂獲取環境培養進行的非常順利,如果我是壟斷者的話,我想我不會在那種情況下去冒險接受一個不可控的事情。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看本世紀開始人工智能的再次爆發,這個時間段裡發生了什麼。我注意到兩件事情。
第一個是80年代小島國險些崛起,90年代高麗國絕境突破,21世紀初期華夏高速發展。
當Titty Tainment在西方大行其道的時候,這個東西似乎在東方並沒有實現相同的效果,這時候再往下深挖的話就會發現,東方是一個受華夏幾千年思想影響的區域環境,而在華夏的思想沉澱中,擁有超出了只有幾百年歷史的西方文化可以理解的自控力。
這種文化影響下的自控力,與華夏思想的傳承有關,與華夏思想的大愛有關,舉例來說,華夏人都有為子女奮鬥以及認為孩子是一種傳承已然形成了一種天然意識,但是在西方,他們雖然愛孩子,卻不會為孩子過度犧牲自己,但華夏人會,包括受華夏文化影響的小島國和高麗國人同樣也會。
另外就是大愛,一種博愛的犧牲精神,華夏文化可以為國家為民族而奉獻自己的一切,這一點,西方文化同樣沒有類似的沉澱。
所以在東方這一片不同文化土壤下孕育出來的這些國家,他們或許會因為Titty Tainment出現一時的影響,但很多時候會因為其他事情讓自己重拾自控力,突破Titty Tainment陷阱。
換句話說,Titty Tainment在東方出現了失控。
第二件事情,從本世紀開始,華夏在科技上實行彎道超車思維,而彎道超車的核心技術之一,正是人工智能,那個被西方拋棄的人工智能現在華夏卻要將其大肆發展,這又是一種失控,對技術發展的失控。
所以結合這兩點來看,我的進一步猜測就是,面對失控,他們意識到了人工智能不可避免,也意識到了東方人並不會在Titty Tainment陷阱下回饋出他們想要的穩定,那麼繼續假設我是他們,我一定會重啟人工智能計劃,因為在同樣失控的兩個選擇中,誰都會選擇那個更有可能可控的選項。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一旦可控,他將開啟另外一種穩定壟斷的方式。
而我的這所有的猜想如果是真的,以我對你的瞭解,你一定能看到我所能看到的一切,因此,木龍科技對財富來說,就是科技行業的那個風眼,他們放任你的發展,是因為你可以帶來他們想要的人工智能。
但前提是,你不能失控,可是今天你的宣講,卻在透露出你即將失控的信號,為什麼你要做這樣的事情?
我的猜想是,你沒有找到獨自對抗財富的方法,但是你現在急需要一個更好的環境,因為,真正的人工智能,不對,真正的智能,可能要來了...」
劉凡依舊保持著高度的集中和警惕,但他看著卡瑞納的表情也實實在在的出現了變化,「你到底是誰?」
這是劉凡這一晚上第三次問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