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策略 - 明末之大國崛起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八百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策略

明末之大國崛起 by 暮看雲

2019-10-26 18:30

崇禎心中氣結,卻想起在登基之前,朱聿鍵曾經對他說過,大明官場不說也罷,其中無奈的表情他當時還不理解,可是隨著登上皇位之後,他卻越來越感受到了那句歎息中的無奈。或許大明朝廷已經徹底爛掉了,要想達到朱聿鍵封地內的效果,就必須從頭再來。

這個念頭忽然冒出來,讓崇禎也嚇了一跳,他趕快將這個念頭驅逐出腦海不敢再想。他是大明朝的皇帝,他的根基就在朝堂之上,如果將這一切放棄,他又該何去何從。崇禎始終想要中興大明,可惜他所能依靠的卻只有眼前這些愚昧官員。儘管他的心中早已下定決心,無論用何等手段,也要將大明這艘已經破爛的航船修復好,但卻越來越力不從心。

他咬了咬牙突然說道:「朕以為解決方法也是平常,如今大明內外交困,諸位受朝廷供養多年,在此危機時刻也當出力。我看就讓皇親國戚與諸位官員自行捐獻,多者多捐,少者少捐,也算是為國出力。」

崇禎這一句話,卻是讓整個朝堂安靜了下來。崇禎都說了國家危難之際,讓大家輸捐,這可無法用祖制來搪塞。再說捐錢也要皇親國戚第一個捐,他們抵抗的肯定更加激烈,又何必自己來做這個小人。

見到所有人都不說話了,崇禎點點頭道:「既然如此,輸捐之事就這麼定了,如今流賊勢大,籌措軍餉實在情非得已,還請諸位愛卿盡力。」雖然商稅的事情被擱淺,但總算有了緩和國家財政的方法,崇禎的心情也舒服了些。

「啟稟皇上,臣奏請一策可用,或能力挽狂瀾。」此時在文官隊伍中又走出一人跪倒說道。

崇禎仔細一看,竟然是兵部右侍郎楊嗣昌,他頓時就來了精神:「准奏。」楊嗣昌是當年因為以撫為主造成流賊勢大而丟了官的楊鶴之子,因為父親的污點,楊嗣昌多年來在朝中唯唯諾諾不敢鋒芒太露,不過崇禎對他喜愛有加,才讓他一路平步青雲升到了兵部右侍郎的位置。

自從與他同為侍郎的陳奇瑜外派五省總督之後,他感覺到了一絲危機。他與陳奇瑜都有希望成為下一任的兵部尚書,雖然崇禎對他更加愛惜,但畢竟兵部講究的是軍功,如果陳奇瑜在陝西剿匪大勝,他肯定無法與之競爭。

最近聽說陳奇瑜在陝西剿匪並不算順利,他忽然感覺自己有了希望,如果能夠提出更好的策略或許還有希望。今天他本來已經準備好自己的一套說辭,結果偏又趕上崇禎朝堂發難。

很會做人的楊嗣昌敏銳的感覺到,自己或許可以一箭雙鵰,即在皇上面前露了臉,展示一下軍事才能,又可以為朝臣們解圍,得到東林黨的好感何樂而不為,所以他才在這個時候出班啟奏,同時將自己的策略稍微改動了一下。

聽到崇禎准奏,楊嗣昌跪在地上說道:「臣以為如今遼東戰事和緩,可以暫時截留部分銀子用於剿匪。至於國內剿匪之事,臣以為張賊不足為慮,盧象升大人足以應付。李賊則是我朝心腹大患,應當及早剪除,只是陳大人如今剿賊策略只是圍堵,似乎成效不顯,臣有一策可迅速剿滅流賊。」

楊嗣昌給出了一個合理分配資源的方式,又分析流賊強弱,同時還有剿賊的策略,這讓崇禎大為滿意。他感覺楊嗣昌實在真心為他著想,如果朝堂之上的臣子都能如此,相信大明中興就指日可待了,他連忙讓楊嗣昌接著說。

楊嗣昌定了定神回答道:「臣之策名為四正六隅十面網,是以陝西、河南、甘肅、山西為四正,責成這四處地方的巡撫分任剿而專任防,即以剿為主,防為輔;以延綏、直隸、山東、應天、江西、四川這六個省份為六隅,責成這些地方的六個巡撫時分防而時協剿,以堵截農民軍進入自己管轄地區為主,必要時也參加協剿。另以陝西三邊總督統率西北邊兵,同中原地區的五省軍務總理直轄的機動兵力為主力,隨之所向,專任剿殺。以此則李賊難逃,陝西可定。待得李賊式微,再轉而向東則張賊可定。流賊既定百姓歸心,荒田重新開墾賦稅自然增加。」

「好啊,此計甚好,待得天下平定百姓富足則揮軍向北平定遼東。」崇禎忍不住擊節叫好,他沒想到楊嗣昌能夠想出如此好的主意,這樣一來流賊的活動範圍被步步壓縮,最終將被消滅。至於這一套策略將北方完全敞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河套地區以北朝廷無法控制,幸好還有延綏各府與長城用於圍堵。當然崇禎也有將流賊驅逐到草原上,以長城阻隔的想法,讓滿蒙建奴去和流賊廝殺,大明則是得利的。

聽到楊嗣昌的意見,眾人皆開始歌功頌德,崇禎皇帝如此推崇,他們自然也要表示支持。更何況他們都聽的出來,楊嗣昌這樣調度似乎戶部就可以支撐了,他們的捐獻或許可以免除,至於遼東是否會因為削減餉銀而面臨危險,那不是他們需要想的,他們只要知道自己的利益得以保全即可。

眾多文官暗暗鬆了口氣,他們認為自己的家財這次終於保住了,沒想到崇禎在散朝之前卻說了一句話:「此事可先行交兵部議出個詳細的章程,然後再行調派人手。不過官員捐輸的事情也要繼續,戶部入不敷出總是實情,退朝吧。」

官員們懷著鬱悶的心情下朝去了,所有人都盤算著自己的利益,不過大家誰也沒有說出來,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先看看皇親國戚的捐輸再說。如果他們捐的少自己自然能捐的更少,如果他們抗捐,自己當然就能得利了。

崇禎皇帝想著同樣的問題,要想讓文官們老老實的捐出銀子來,就必須讓皇親國戚帶頭。儘管這個辦法不如朱聿鍵增收商稅開放海禁來得有效,但畢竟能夠為戶部增加些收入,同時讓他在朝堂上真正樹立起威信,免得那些文官每天以反駁皇帝為榮。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