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中都告急 - 明末之大國崛起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六百四十章 中都告急

明末之大國崛起 by 暮看雲

2019-10-26 18:30

通過高效的情報系統,宋獻策和茅元儀第一時間就知道了皇太極的意圖,他們得到情報甚至比崇禎早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茅元儀立刻就想到了皇太極的目的是入寇劫掠,他認為這是提升八賢王名聲的好機會,唐軍應該參加進去。

對於茅元儀的提議,宋獻策也非常支持,不過派哪一部分過去就值得商榷了。滿蒙聯軍超過十五萬,而且全都是騎兵,如果他們動用的兵力少了,在野戰中很可能被對方吃掉,如果動員大軍過多,又容易引起崇禎的猜忌。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作戰方式就與對方比機動性,只要派出足夠的騎兵,才能達到這種效果。不過唐軍內部成建制的騎兵都在北方作戰,要想以大隊騎兵入京勤王,就要從北方抽調兵力,因此宋獻策和茅元儀聯名給在高麗省坐鎮的孫承宗寫了封信,向他說明了情況。

看了兩人在信中的解釋,孫承宗也認為可行性很大,因此他立刻將吳之番的第一槍騎兵師從前線抽調了回來,準備投入到勤王的戰場上。本來這個騎兵師如果從朝鮮出發,越過關寧軍的防線入衛京師是最近的路程,可是先不說能否通過關寧軍把守的山海關防線,這樣做也等於直接暴露了朝鮮成為八賢王附庸的事實。

提前暴露自己的實力,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因此吳之番的騎兵師沒有直接走陸路入京,而是坐上大船從高麗省出發,被運送到了浙南登陸。在經過數天的修整之後,騎兵師全部換回了唐軍軍服,從寧波出發北上勤王。

上次唐軍被調動前往山東平叛之後,等於是崇禎皇帝開了一個先例,承認了八賢王所部唐軍事實上的存在,這等於是給八賢王鬆了綁,讓他不必遵循藩王不得擁兵的禁令,可以堂而皇之的率兵前往國內任何地方了。

這次崇禎發出勤王令,唐軍自然也有北上勤王的法理依據,出兵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根本不需要再向兵部報備。茅元儀和宋獻策商量之後,將駐守封地的各部陸軍之中騎兵連都集中起來,統一編組成騎兵團加強到吳之番的騎兵師之中。

這樣吳之番的騎兵師臨時加強到了兩萬人的規模,對付滿蒙聯軍也就更有把握了,另外也可以讓在北方大戰連場擁有豐富騎兵作戰經驗的吳之番所部,向這些封地內的新手騎兵們傳授作戰經驗。

只要經歷這次長途奔襲的大戰,臨時編組的騎兵們技戰術會得到極大提升,未來再編回原部隊他們可以作為騎兵的火種,訓練出更多的強力騎兵來,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聽說是北上勤王,吳之番大為高興,他當即表示必然打敗滿蒙聯軍,給皇太極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大軍隨即起行,為了戰時決策的準確性,孫傳庭也臨時作為師參謀長加入此次行動。

在國內打響八賢王手下強軍的名號,這是茅元儀的本意之一,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戰準備相當充分,所有人甚至都配備了三匹馬,用於攜帶物資和換乘。吳之番和孫傳庭率軍很快渡過了長江,向著北方前進,然而當他們再次渡過淮河之後,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問題。

夜梟為騎兵師送來了一個加急情報,農民軍正在向中都鳳陽進發,而在那裡卻沒有多少朝廷守軍駐守,明皇陵危在旦夕。接到這個消息之後,吳之番與孫傳庭商議了一番,他們都認為明皇陵事關皇室龍脈不能不保。畢竟朱聿鍵也是朱家子孫,被刨了皇陵聲譽有損,因此兩人臨時決定停止渡河,全軍轉道向鳳陽進發。

為什麼在山西的農民軍會跑到安徽的鳳陽去了,其實這還要從高迎祥率軍進入山西說起。自從洪承疇擔任了山陝總督之後,大批官軍進入山西圍剿高迎祥所部,農民軍的日子變得越來越不好過了。

洪承疇用兵沉穩滴水不漏,雖然進取心不足,但在步步為營的作戰方式下,農民軍的作戰空間被大大壓縮。高迎祥率領農民軍與官軍接戰幾次都遭遇了挫敗,損失數萬人卻無法打破這個包圍圈,最終張獻忠提議全軍向南離開山西,去更加富庶的南方獲取糧食,同時還能避開洪承疇的圍剿。

對於這個提議農民軍的頭領們全都表示支持,因此高迎祥率軍轉而向南,很快越過了濮陽進入山東境內。對於河南北方屯田的盧象升,高迎祥等人沒敢去碰,他們選擇了山東作為突破口。

在菏澤打破了幾個城寨補充糧食以後,他們發現山東去年同樣遭遇了大旱,糧食籌集並不容易。農民軍頭領們商量之後決定繼續向南,因為越往南走災情就越輕,糧食儲備也就越豐厚,因此他們很快進入了徐州境內,並一舉攻克了淮北府。到了這個時候,農民軍的頭領們突然發現,原來他們距離大明朝的中都鳳陽已經不遠了。

這些年被官軍打壓,農民軍的肚子裡都憋著一肚子氣,結果張獻忠提議進攻中都發大財,大家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在淮北府徵集充足的糧食以後,各路義軍開始向著鳳陽方向前進,這讓各地官員大為驚恐。

農民軍越來越靠近中都鳳陽,而那裡卻沒有防禦的城池,這可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當年朱元璋害怕城牆切斷了龍脈,因此只在明皇陵周圍修建了三道城牆,而附近的鳳陽城牆卻被完全拆除了。如果農民軍發動進攻,鳳陽總兵朱國相非常清楚,憑他手下的四千官軍完全無法抵擋,為此駐守鳳陽的幾位大員不得不聚在一起商討。

「四十萬流賊正在向鳳陽而來,諸位大人有何良策?」朱國相首先提出了現在的危機,讓另外幾人眉頭緊鎖。

此時駐守鳳陽的大員除了鳳陽總兵朱國相之外,還有鳳陽巡撫楊御蕃和鳳陽留守太監楊澤。大明朝向來是以文統武,留守太監更是類似於欽差的角色,朱國相此舉無可厚非。只是這兩人根本不通軍事,面對逼近的四十萬流賊大軍,他們也束手無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