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兵力不足
明末之大國崛起 by 暮看雲
2019-10-26 18:30
教師們開始向蒙古孩子灌輸,華蒙本是一家,只不過因為理念不同而分家的兄弟。然而從現在看來,選擇遊牧生活的蒙古人祖先顯然錯了,他們的生活太過困苦,不如重新回到華夏族的大家庭之中來,過上安逸的生活。
除了這樣的思想教育之外,畜牧專家也在向成人們傳授新的畜牧技巧,讓他們得以定居在一地,由遊牧變成養殖,這樣的效率不但更高,而且還能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何樂而不為。
他們只需要建立起牧場,利用自身的優勢大量放養牛羊,農業司下屬單位會定期收購肉類和奶類,而商人會高價收購皮毛。他們有了錢之後,可以平價換取必須的鹽茶和鐵器,這樣的生活不正是他們一直所憧憬的嗎?
牧民們變得越來越安定,慢慢適應了當地的生活,而部分年輕人甚至加入了冬季的狩獵隊和伐木隊,前往北方狩獵毛皮或者伐木。這是冬季北方唯一能夠賺錢的行當,只要幹上三四個月可以獲得不少工錢。因為政府對他們的救濟只持續到春天,到時候就要通過勞動賺取生活費用了,所以加入冬季工作的蒙古青壯很多。
對於這樣的情況,周立勳是大力支持的,這表示蒙古人開始融入華夏族的生活之中了。試想等到他們習慣了賺取工錢購買自己必須的物品,利用自己的勞動享受幸福生活,誰還會再回到飢寒交迫的遊牧生活之中。在沒有高層蒙古貴族的壓迫之下,蒙古牧民們被迅速同化了。
周立勳忙著同化蒙古人,趙寬所面對的卻是另外一個問題。在大雪過後,道路已經無法通行四輪馬車了,而鐵路的修築距離此地還非常遠,對各城補給就成了大問題。
根據軍方的估計,一旦春暖花開之後,沙俄就會開始準備重新奪回鄂畢河以東的各個據點。按照總參謀部的計算,這場大戰至多只能拖到六月,然後整個西伯利亞邊疆區就會面臨巨大的軍事壓力。
入住的軍隊可以等到春天再集結,但是後勤補給如果到了那個時候再準備就太晚了。尤其是地理位置最險惡的鄂畢城,那裡是如今唐軍所控制最靠西的據點,由於道路並未修通,物資難以運到那裡。
因為糧食彈藥不足,那個大城只有五千駐軍,如果依靠他們抵擋沙俄的第一波進攻,恐怕城市很快就會易手。必須在春暖花開之前,給鄂畢城送去足夠的補給物資。經過趙寬的調查,擔負這項運輸任務的工具很快被找到了,它就是馬拉雪橇。
因為緯度非常高,西伯利亞邊疆區進入十一月之後,鬆軟的雪層表面就被凍硬了。這是高緯度地區的特有現象,本來足有一米深的雪層表面白天被陽光曬得融化,夜晚則再次結凍,這樣反覆幾次之後,雪層表面就形成了硬殼,而這層硬殼足以支撐巨大的重量。
馬拉雪橇不要使用太好的戰馬,只需在蹄子上打了防滑釘的劣馬即可。因為雪橇在雪面上滑行阻力非常小,拉動起來並不困難,一匹馬所拉的雪橇除了趕車人以外,還能拉上足足五百斤貨物,並在雪層上以每小時三十公里的速度前進。
依靠這樣效率高的運輸工具,大量物資開始源源不斷的從北海送往鄂畢城。沿途有大量堡壘進行接應,運輸隊伍完全沒有在野外過夜的痛苦,他們反而能夠在一個個堡壘吃上熱飯睡上熱炕,如果馬匹太過勞累還能換馬,這樣的條件讓運輸隊可以舒舒服服的將後勤補給物資甚至是增援部隊送到鄂畢城前線去,整個邊疆區的防禦能力在快速增強。
然而這樣的形勢完全無法讓趙寬放心,他是個心思縝密的人,對一切危險都考慮在前面。在後勤補給問題得到解決之後,他又開始發愁兵力問題了。因為需要掌控龐大的沿海省和東波利亞省,劉體純手下的兵力被極度分散。何況在與哥薩克人發生衝突之後,北方殖民地的戰略態勢急轉直下,他們需要面對西方的沙俄和南方的蒙古、滿清勢力,兵力早已入不敷出了。
雖然不是軍事主官,趙寬還是與袁崇煥聯名將自己的憂慮上報給了朱聿鍵,希望能夠得到解決。朱聿鍵接到這份情況之後,立刻找了政務院和總參謀部的官員們來商討。
茅元儀的想法非常簡單,從遼東漢民和朝鮮人中間擴軍,在冬季這個間歇期之中,至少為北方再訓練一個守備軍,以便應付春季對沙俄的作戰行動。可是總參謀部的想法很快遭到了政務院的反對,財政司司長孫鋡是其中表現得最激烈的一個人:「王爺有所不知,如今封地內的情況雖然越來越好,但財政依然不容樂觀。」
「我們的稅收很少嗎?」朱聿鍵皺了皺眉,他感覺自己努力了這麼久應該不至於收不上稅來。
「當然不是,今年的前十個月,我們在工業印花稅上收取了一千一百萬兩白銀,商業貿易稅八百萬兩白銀,農業稅四百萬兩白銀,此外還有其他收入近五百萬兩白銀。因為冬季兩個月的商業活動比較少,估計所能收取的錢會少一些的,大概還有兩百萬的入賬。」孫鋡解釋道。
「想不到我們一年的財政收入有這麼多了?都加起來這不是有三千萬兩白銀了,如今朝廷每年也只能收入一千三百萬兩而已。」朱聿鍵笑道。
「可是我們收得多,花得也多,更何況今年如此多大財政收入,還是因為王府的棉紡廠和遠洋貿易的收入都被王爺捐給了財政,這些錢算入商業稅收才會有如此的規模。」孫鋡說道:「實際上我們的三千萬兩白銀之中,要交給朝廷三百萬兩,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每年要投入三百萬兩白銀,另外造船廠除了商業船隻建造利潤被投入軍用之外,財政司每年還要投入一百八十萬兩。鐵路和公路的修建每年投入五百萬兩,北方的稜堡修建是四百萬兩,向各殖民地移民每年兩百萬兩。」
「一千八百八十萬兩?這麼多,不過還是剩了一千一百二十萬兩,也不算少了。」朱聿鍵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