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醫療和教育
明末之大國崛起 by 暮看雲
2019-10-26 18:30
第二就是中醫培養的不易,因為中醫醫學數千年的不斷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複雜無比的體系。其初時的發展理念就極為先進,採取標本兼治的方法,從根本上去除病症。但是過高的發展理念,以及診斷和開藥方的難度,讓中醫成了一個極為依賴經驗和天份的學科。一個好的中醫郎中需要經過數十年的經驗積澱,見識過大量病例並進行龐雜的學習,才能真正成為醫療聖手。
所以後世雖然最好的中醫要比西醫強許多,但數量卻太少,而且越是年紀大的中醫,其治病的能力就越強,反觀那些剛剛走出校門的中醫,其能力就有待商榷了。
這兩個先天不足限制了中醫的發展,儘管朱聿鍵非常清楚中醫才是未來發展的真正道路,而以化學產品為基礎治標不治本的西醫,只不過醫學道路上的一個分支,它最大的好處只是便於普及而已。
磺胺類藥物的出現,成了讓醫生普及的好辦法,那些醫生在利用中醫診治的同時,可以用對所有病症都有一定療效的磺胺類藥物,讓病人快速回復健康。同時也能利用中醫的藥物,對病人進行治本的輔助治療,這樣不但讓大量經驗缺乏的新中醫郎中有了獨立行醫的可能,還讓他們有了積累經驗的機會。
在磺胺藥出現之後,朱聿鍵就開始著手準備普及醫療,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準備,磺胺藥也已經大批量生產,條件終於已經成熟了。磺胺藥的出現,讓現在醫療條件太過落後的情況得到了轉變,一旦新生兒夭折率和孕婦生產死亡率大大下降,百姓平均壽命大幅延長,對人口發展戰略也是很有推動作用的,因此朱聿鍵立刻宣佈在府縣兩級開設正式的醫院。
人員從醫學院中調撥,以老郎中搭配更多的新郎中,建立起各級醫院。有了那些經驗豐富的老郎中坐鎮,新郎中們也有了治病實習的可能,他們可以邊學習邊診治,並有磺胺類藥物作為最後的方案,這樣醫院就可以正常運轉了。
無意中設立的醫學院,居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效果,讓朱聿鍵感到非常欣慰,不過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教育系統還有許多缺失。他的第一批學生們本來學習時間就不足,在成為各地的老師之後,每月都會回來幾天,只要他尚在寧波府內,就會對他們進行再教育。
這些孩子都非常努力學習,他們通常在各自的學校工作崗位上,也自己主動學習,將所有自學不明白的問題積累起來,等見到朱聿鍵的時候進行詢問。雖然回來學習的時間不同,情況卻都差不多,所有學生基本上都是每月來五天聽課,花費兩天詢問講解問題,三天再快速的講課,然後讓學生們回去自己學習。
這樣的授課效率極高,更何況他們都是偏科學習,經過這兩年斷斷續續的講解,初中課程已經基本教授完成。如今只是十七世紀三十年代,後世的初中課本已經是這個世界的頂級知識層面了,如果還想繼續學習,就要自己進行研究了。
在這些學生的學習結束之後,朱聿鍵就開始琢磨著建立更多的學校。目前最早進入學校學習的浙南學生,已經學習了三年多時間,因為年齡參差不齊,他們其中有許多大年齡的人都有了足夠的文化基礎。面對成年人的夜校同樣有了豐碩的成果,現在浙南五府的文盲率已經降低到三成以下,而且許多人都完成了小學的課程,設立初中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問題了。
對於那些完成小學課程的成年人,朱聿鍵並沒有讓他們繼續深造的打算,他反而是決定以每月二兩白銀的薪水,聘請他們前往福建組成新的小學,在福建開展普及教育。
這樣一份高薪的工作,得到了許多人的擁護,教師招收任務非常迅速的完成了,很快福建各個府縣的小學就建立了起來,同時這些人也開始擔負夜校的教育工作。這可比朱聿鍵初到浙南五府的時候要輕鬆多了,因為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即使以福建這個人口超過六百萬的大省,建立學校也相當輕鬆。
處於擴大基層教育之外,那些從南陽府就跟著他的學員也可以從小學教育中解放出來。他們有著初中的文化知識,足以在寧波府建立第一家中學,當然做為這種近似於後世大學知識水平的學校,朱聿鍵沒打算讓所有人都來上,他的教育法規定也只是小學義務教育而已。
中學知識作為這個時代的高端學問,只需要少數人掌握即可,所以寧波中學在最初的五年招生計劃中,並沒有必須完成小學義務教育的要求。只需要年齡在二十歲以下,可以通過入學考試的人,都可以進入中學。
除了中學這個高端學府之外,還需要開闢更多的學校,以應對越來越專業化的教育模式。很快聘請高級工匠為客座教授的技術學院,聘請老農教學的農學院,以及聘請退休船長水手的海務學院都被建立了起來。這裡同樣教授常規知識,但更多的是學習各種工作的專業知識。
為了鼓勵大家加入這些學院學習,朱聿鍵在已經設定工匠等級的基礎上宣佈,只要從技術學院和海務學院畢業的人,王府麾下各個工廠定點招收,而且最初評定級別也會提升一級。另外工廠除非特招,否則還將逐漸關閉對社會招工,全部從正式的技術學院引進工人,這樣的規定當然讓兩所學院很快繁榮了起來。
農學院同樣受到追捧,這裡畢業的人有可能加入到生物實驗室下設的農作物培育基地,得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就算無法進入這個基地,也會被政府特聘為農業科學普及人員,享受政府的薪水在各地普及新的農業知識,以提高農作物產量。這樣一來朱聿鍵的封地內,教育體系終於基本完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