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國號大清
明末之大國崛起 by 暮看雲
2019-10-26 18:30
聽到皇太極的詢問之後,範文程知道機會來了,他連忙整理衣冠跪倒參拜道:「啟稟大汗,臣認為如今女真各旗皆損失不小,必須先提振士氣恢復信心。臣認為不如改國號稱皇帝,誓與大明不兩立,這樣才能提振民心士氣。」
範文程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了眾多女真親貴們的議論,這其中有反對的也有支持的。支持的人大多與皇太極親近的,希望他能夠更上一層樓,反對的則多半是阿敏和莽古爾泰一系的人,他們害怕皇太極掌握了絕對的權利,反而會讓己方受害。不過這一部分人雖然鬧得很凶,領頭的阿敏和莽古爾泰卻低著頭不敢言語,所以讓他們的聲勢逐漸小了下去。
對於範文程這個時候提出建國稱帝,皇太極感到非常滿意,不過阿敏和莽古爾泰一系的人反對,他也是知道問題所在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阿敏表態了。皇太極笑瞇瞇的看向阿敏:「二貝勒認為應該怎麼做?」
聽到皇太極叫他,阿敏打了個激靈,他知道這句回話關係著他的未來。他的父親本是努爾哈赤的弟弟努爾哈齊,與皇太極等人只能算是叔伯兄弟而已。當年努爾哈齊企圖分裂後金,結果被努爾哈赤幽禁而死。努爾哈赤感覺虧欠弟弟,就將他的兒子阿敏帶在身邊如親生兒子一般撫養。
努爾哈赤的大兒子褚英早死,二兒子代善後來成了大貝勒,為了表示對阿敏的視如己出,努爾哈赤讓他做二貝勒。這樣一視同仁的做法,讓阿敏掌握了極大的權利,這才讓他成為四大貝勒之一。
作為後金的大汗,女真人的習慣與蒙古人差不多,向來是皇族親貴之中能者居之,如果阿敏能夠表現出比皇太極更好的能力和更大實力,他還有可能搶到汗位,但立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按照立國的傳統,一旦成為皇帝,皇太極的地位就會非常穩固,就算將來傳位一般也是他的兒子,兄弟們基本上就沒有希望了,而他這個叔伯兄弟就更加不可能了。
如今最有繼位可能的多爾袞剛剛被恢復了貝勒身份,他自然是不敢出來與皇太極頂撞的,而另外一股大勢力的阿敏和莽古爾泰也沒法直接反對,可是現在皇太極問到他了,阿敏總要有個表示才行。
想想自己未來灰暗的前途,阿敏歎了口氣:「我認為立國可行。」現在保命要緊,阿敏只能選擇放棄未來可能到手的汗位了。
皇太極將這一軍,讓阿敏不得不表態支持,也完全打壓了他手下那些人的氣焰。見到阿敏都已經服軟了,那些人自然就鬧不起來了,皇太極這一句話,立刻讓支持立國的一方佔據了優勢。
趁著今天在朝堂之上的優勢,皇太極趁熱打鐵,立刻宣佈將後金國更名為清帝國,他自己登基為帝並尊努爾哈赤為太祖。除此之外,皇太極還將女真族更名為滿族,以取圓滿之意。範文程見到計謀得逞,他第一個跪倒山呼萬歲,那些漢臣和支持皇太極的人也都跪倒。見到大勢已成,阿敏的和莽古爾泰也只能無奈的跪倒,跟著所有人一起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了。
登基大典還需要另行選擇黃道吉日,不過範文程已經開始口稱皇上了:「皇上,如今我大清立國之初百廢待興,又該如何解此危難?」
這可以算得上是立國的第一次廷議,必須拿出個切實有效的章程來,尤其是滿族的人口問題必須得到解決。皇太極思慮片刻說道:「如今大明必然防守嚴密,暫時不宜輕舉妄動,好在袁崇煥已除,未來我們在遼東作戰必然能獲得更大優勢。只是朝鮮情況未明,我們最好加以提防,同時派人前往打探。」
「皇上,我國各地損害嚴重,應該如何恢復?」岳托上前問道。
皇太極說道:「將咱們劫來的東西都分發下去,彌補各旗的損失,派人去與蒙古各部說,東西我先借用了,明年秋天還他們多加兩成,至於人口問題就要勞動諸位了。」
皇太極掃射一下諸多貝子貝勒說道:「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何在?」
「臣在。」三兄弟連忙出列跪倒在地,對於多爾袞這個有野心的小兄弟,皇太極打算運用手腕讓他為自己所用。不過多爾袞還稍微嫩了點,要想好好利用需要磨練一番,皇太極也願意多讓他擔當些工作,讓他感覺到自己對他的重視。
「我命你們三人帶領兩白旗人馬去北邊,去抓捕生女真補充我們的人口。我打算休養生息一年時間,希望你們能抓到至少兩萬名生女真。」皇太極說道。
「遵命。」三人同時躬身答應著。
皇太極滿意的點了點頭:「我們上下一心,必能讓大清興起,還請諸位盡心竭力,為我族之昌盛而努力。」
「謹遵皇上諭旨。」眾人紛紛答應著,皇太極也暗暗下定了決心,朝鮮和大明暫時都不易再打,看來他最近的目標要放在蒙古方向了,林丹汗就是他必須清除的障礙。
已經在船上住怕了的朱聿鍵選擇了速度慢的陸上行程,他們先沿著已經修好的水泥路,從漢城經平壤直達義州,然後再沿著鴨綠江畔北上,直達羅津港,這條路程不算近,但正好能讓朱聿鍵瞭解一下如今朝鮮的境況。
宋獻策沿路隨行,除了跟著朱聿鍵一起去羅津港看看烈士墓園之外,他還可以跟朱聿鍵多商量一下今後的工作安排。因為要商量政事,郝玉蘭就做到了另外一輛馬車上,而朱聿鍵所坐的馬車上就只有五個人了。朱聿鍵和宋獻策自然在車上,此外還有一心去拜見兄長墓地的劉體純,隨行保護的騎兵團長吳之番,以及另外一個讓朱聿鍵意想不到的人——周立勳。
周立勳是松江府人士,自自幼頗有才名,與陳子龍、夏允彝等人齊名,被稱為雲間五子,後來他以太學生身份屢試不第,遂死了科舉這條心返回江南專心鑽研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