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謀劃立寨
明末之大國崛起 by 暮看雲
2019-10-26 18:30
朱聿鍵指著遠處的小漁村道:「這裡地勢不錯,足以修建一個港口,只要我們在這裡建設大量工廠並連同與京師的商路,利用靠近港口的優勢可以大賺特賺。這裡能利用的地方很多,能修許多工廠,糧食則依靠外運。安全問題也有保障,只需修築城牆和炮台,哪怕建虜來攻也能守得住。」
「建虜?他們如何能打到此地來,這裡可是接近京師的。」徐光啟好奇的問道。
朱聿鍵一時沒有注意,竟然把後金入關劫掠的事情說了出來,經過徐光啟這麼一說他才恍然大悟,原來皇太極第一次率軍入關劫掠是崇禎二年的事情,現在還沒什麼人相信這個事實。
見到徐光啟詢問,朱聿鍵只有訕笑著打馬虎眼:「我只是比喻而已,這是有備無患嘛。何況歐羅巴人的戰艦很厲害,就算不防備建虜,也要防備紅毛人從海上來進攻。」
「的確有可能。」徐光啟點點頭,他想到了被紅毛國佔據的夷州島。朱聿鍵就站在那裡,指著附近的地區規劃起來,而旁邊的郝玉蘭則拿著紙筆,在那裡快速記錄著。如今這位木蘭衛的統帥可謂一專多能,現在又當起了貼身秘書。
朱聿鍵的規劃很大,他打算在這裡先建設肥皂、玻璃和火柴工廠,要預留大量土地,今後還要有機械廠和冶煉廠,甚至還需要造船廠和軍械廠。未來朱聿鍵打算將這裡打造成自己在北方的工業基地,專門用於支援對後金的作戰計劃。
這些地方都是不能耕種的鹽鹼地,價格會非常便宜,他打算將附近數平方公里都買下來進行開發,相信足夠這個工業基地發展起來了。更讓朱聿鍵感到滿意的是這裡距離大沽炮台只有兩里多路,如果後金騎兵來了還能得到炮台的幫助,而且此地距離海河口很近,等於他的貨物通過海河連接的大運河,還能行銷於內地,商路完全暢通,而且運費低廉。
朱聿鍵考慮先在這裡修建起工廠來,給安德烈供貨,以後找個地位足夠高手段也足夠好的人過來坐鎮,相信此地發展不難。
朱聿鍵謀劃著自己第一個北方港口城市的時候,紫禁城內氣氛已經凝固到了極點,朱由檢被一群宮中侍衛「保護」著,住在慈慶宮已經兩天了。這樣如軟禁一般的情況,並非是因為魏忠賢飛揚跋扈,而是明朝的慣例。
作為皇位的繼承人,一般都是太子居住在慈慶宮內,如今天啟帝並無子嗣,這個宮殿自然是空著的。如今天啟帝已近彌留之際,朱由檢在此候旨也是必然的。這兩天雖然看似風平浪靜,宮中的氣氛卻非常緊張,朱由檢始終沒有睡好過。
他遵照朱聿鍵的囑咐,不敢動宮中任何飲食,是憑著宋獻策給他的一袋饅頭和一葫蘆水過了兩天。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朱由檢還借看劍為名,從侍衛那裡要來了一把短劍。他藉故沒有歸還,如今這把短劍就藏在他所坐之地的墊子下面,作為他最後的依憑。
就在朱由檢坐立不安的時候,天啟帝已經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他的屍體在慢慢變涼。眼看著自己最大的依靠就這樣沒了,魏忠賢不禁悲從心中起,他長歎了一口氣。本來以為有皇上的保護,他足以風光數十年時間,再舒舒服服的找個吉穴風光大葬,卻不成想變成了這番局面。
唐王朱聿鍵突然出京,這個情況讓魏忠賢始料未及,他在接到消息之後就派人出去尋找。根據唐王府管事宋獻策所說,唐王的帶著人沿燕山山脈向著八達嶺長城的方向去採風了,可是尋找的人快馬加鞭感到八達嶺也沒有發現唐王車隊的蹤跡。
兩天過去了,魏忠賢已經死了尋找唐王的想法,如今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擁信王為帝,說不定對方會念及擁戴之功,讓自己安安穩穩的過下半輩子。另外一條路就是造反自立為帝,魏忠賢盤算了一下手中的力量,雖然五彪五虎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看似勢力龐大,但這些人有多少斤兩他都很清楚。真正能打的將領如曹文詔、袁崇煥都領兵在外,這些人也是最看不起閹黨的人,想要招攬他們無異於緣木求魚。
如果有天啟帝在,魏忠賢就代表著朝廷的意志,這些大將自然是唯唯諾諾,如果一旦他要造反,這些原本唯唯諾諾的大將,立刻就會變成索命的閻羅。魏忠賢思慮良久,最終不得不做出了一個看似最合理的決定,可惜他並不知道這個決定將直接決定他悲慘的命運。
朱由檢坐在慈慶宮大殿的椅子上閉目養神,這兩天除了睡覺之外,他一直保持著如此姿勢從未改變過,那些守在附近的宮中太監早已對信王的沉默習以為常了。
一陣紛亂的腳步聲由遠及近,驚動了正在閉目養神的朱由檢,他吃驚得抬起頭來。看著大群太監和宮女越走越近,他全身不由自主的緊繃了起來。
走在最前面的正是那位衣著華麗滿臉皺紋的老者,赫然是九千歲魏忠賢。朱由檢心中咯登一下,他下意識的伸出右手,握緊了坐墊下短劍的握柄,等待著自己命運的宣判。
魏忠賢邁入大殿,快步來到朱由檢面前,展開一副黃綾卷軸朗聲道:「大明信王朱由檢接旨。」
不管願不願意,接旨是必須的,否則那就是砍頭的大罪。朱由檢強壓下內心的慌亂跪倒於地:「朱由檢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先皇驟崩,歸於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聖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遺命,屬以倫序,入奉宗祧。內外文武群臣及耆老軍民,合詞勸進,至於再三,辭拒弗獲,謹於今時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深思付託之重,實切兢業之懷,惟我皇弟信王朱由檢,運撫盈成,業承熙洽。茲欲興適致治,必當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舊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涼德,尚賴親賢,共圖新治。欽此。」魏忠賢懷著無比複雜的心情,將這份遺詔宣讀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