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奉召入京 - 明末之大國崛起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八十二章 奉召入京

明末之大國崛起 by 暮看雲

2019-10-26 18:30

按照大明朝祖訓,皇帝無子嗣則兄終弟及,而這個登位的人選就是信王朱由檢。朱由檢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天啟帝朱由校的異母兄弟,其為人比較低調,與魏忠賢沒有什麼往來,與其他外臣也沒有往來。

朱由檢看上去沒有羽翼,對魏忠賢的威脅不大,但也正是這樣的低調,讓魏忠賢感覺摸不透對方的想法。如果讓這樣一個人登上帝位,等待魏忠賢的將是未知的局面。

未知就意味著危險,魏忠賢不想冒如此大的風險,但如果阻止他登位,總要有個緣由吧,至少也要有個替代的人選,這個時候魏忠賢看到了一封奏折。那份奏折是陳奇瑜和一些南陽官員聯名發來,請求朝廷認可朱聿鍵登上唐王之位的。

這種奏折本是例行公事,朝廷一般也是直接批復的,但魏忠賢見到這份奏折,眼睛卻亮了起來。他忽然想起來,之前幾個月似乎也有一份陳奇瑜發來的奏折,與這個朱聿鍵有關的,當時他並未在意直接扔到角落裡了。

魏忠賢趕快四處尋找,終於在一個櫃子裡,找到了那份落滿灰塵的奏折。這份奏折正是當初陳奇瑜呈上,要求朝廷下旨將唐王世子朱器盛和世孫朱聿鍵釋放的奏折。這份奏折之中,詳細寫明了朱聿鍵的狀況,聲稱其並無大錯,卻從12歲就被關入私牢,十數年不予釋放實乃冤獄。

看到這裡魏忠賢拍案而起:「太好了,就是他了。」魏忠賢立刻命令寫下詔書,不但下旨正式冊封了朱聿鍵,還要求其入京師謝恩。本來希望埋頭發展經濟,把南陽府作為基地,大力發展工商業的朱聿鍵,接到了這樣一份莫名其妙的詔書。

藩王受封登位本是正常,但入京謝恩卻沒有先例,別說是朱聿鍵這個血緣淡薄的唐王,就算與皇帝比較親近的新楚王登位,也沒有被要求去京師謝恩。對於朝廷的這個要求,朱聿鍵雖然感到奇怪,但皇上的聖旨不可違逆,他只好收拾行裝準備上京。

如今南陽府的形勢一片大好,不但匪患基本上被清除,唐王府還獲得了大量商業和農業資源,正是大展拳腳的時候,朱聿鍵卻要去京師了。眾人斟酌再三,決定讓宋獻策跟著朱聿鍵去京城,他智慧超凡能夠隨機應變,如果有什麼危險也能全身而退。在護衛方面卻是難辦了,朱聿鍵手下能打的人不少,但缺少大將之材,最有才華的李信卻有人命官司,輕易不能拋頭露面。

剩下的人中田見秀掌控唐軍,輕易無法走開,李仲的憲兵隊初建,正是要緊的時候,絕對不能離開,算來算去,只能讓李倫和李侔去了。為了給他們加強保護力量,田見秀從唐勇裡調撥了兩百好手擔任護衛之職。宋獻策則攛掇朱聿鍵,將木蘭衛當做他的貼身親衛使用,這樣照顧他起居的侍女和貼身護衛可以合併在一起便於行動。

這樣木蘭衛被擴充到七十多人,只不過除了原來的三十多個人之外,剩下的人多是十四五歲的女孩子,她們主要擔任照顧朱聿鍵的任務,同時向郝玉蘭學習武藝。

當然宋獻策還有一個自己的想法,始終沒有告訴朱聿鍵。木蘭衛這些人雖然都是還俗的尼姑,但個個貌美如花,萬一朱聿鍵能看上哪個,說不定能稱其好事。一個上位者沒有後代是很為人詬病的,朱聿鍵在牢裡住了那麼多年,到現在都沒有王妃,自然談不上後代,這已經讓跟隨他的眾多人擔心了,如果那個女兵成其好事,生下個一男半女,哪怕女兵沒有名分,大家也能鬆口氣。

朱聿鍵不知道宋獻策的想法,他一門心思都想在離開之後穩固後方的問題。很快朱聿鍵封李信為唐王府總管,張書堂為副總管,田見秀為總教習,囑咐唐王府一切由張書堂、田見秀和李信三人負責,自己這才帶著大隊向著京城進發。

這一次的大隊絕對夠大了,唐王儀仗和大量應用之物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東西就足足裝了一百多輛馬車,此外朱聿鍵把所有的學生都帶上了。如今為大明培養人才的計劃決不能停歇,朱聿鍵不想因為進京而耽誤了這項工作,所以他帶著學生們邊走邊學。

如今朱聿鍵的學生除了最初的十三個人,以及孫可旺等小乞丐以外,還從流民中招收了不少孩子,總人數已經達到了四百多人,為了照顧這些孩子又帶上了不少僕役。加上木蘭衛和護衛隊,這支大隊伍的人數已經高達一千三百多人,車輛近五百了。浩浩蕩蕩的車隊穿州過府,沿著官道向京城而行。

此時已經是十月末了,天氣開始逐漸轉涼,秋風一陣緊似一陣,吹得人瑟瑟發抖。朱聿鍵不想坐車,他也披上了襯棉披風,騎著馬跟在了隊伍之中。

本來南陽府已經製造出了新的四輪馬車,其舒適程度絕對比如今的兩輪馬車要高出一個層次,但可惜大明朝各省的道路質量太差,即使是官道也難以通行,結果這次出來的車隊,仍然全部使用兩輪馬車。

對於兩輪馬車的顛簸,朱聿鍵是敬謝不敏的,他只能選擇與護衛們一起騎馬。這樣一來,朱聿鍵雖然要多受些風霜,卻能夠更加仔細的觀察如今大明朝的國情了。

沿途的田地都已經收割,呈現出一片荒蕪的景象,路上行人極少,即使有也是面有菜色。明末的小冰河期已經初露端倪,雖然全國各地都只是零星出現災荒,但更大災荒的徵兆已經出現。

朱聿鍵雖然對歷史不算清楚,但他也知道在崇禎在位時期,北方曾經歷過非常嚴重的災害,陝西河南等省甚至到了顆粒無收的境地。雖然他無法記清是哪一年,但這個時間不會太久遠。他之所以在伏牛山區大力推廣土豆種植,就是希望提前鋪開耐旱作物的推廣,為將來的大旱做準備。

越往前走朱聿鍵越是憂心忡忡,如果未來的旱災太過嚴重,單憑土豆是否能讓北方各省渡過難關,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或許糧食的問題,比經濟發展更為重要,畢竟人要先活下去,才能提及生活質量的問題。朱聿鍵突然發現,有時候能夠預見未來也不是什麼好事情,尤其是在自己明知未來的可怕卻無法改變的時候。滿懷著對未來的憂慮,朱聿鍵第一次踏入了明代的北京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