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金國使臣入東京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 by 木木三大少
2019-10-25 20:23
想到遼國燕京城裡有個美艷的寡婦孤苦伶仃,無人照顧,大宋鐵血男人宋徽宗還怎生忍耐得住?
很快,宋徽宗就下旨調集各路兵馬共二十萬,發動二次北征。
既然十萬兵馬打不過遼軍,那就增兵到二十萬。大宋別的不敢吹牛,就是幅員萬里,人口眾多,兵多將廣而已。
這二十萬大軍北上,一人吐一口唾沫星子,也能淹沒負隅頑抗的遼軍吧!
宋徽宗帶著建立不世功業的企盼,命令河北、河東宣撫使童貫不必回京覆命,直接留在河間府重新整編軍隊,再次伺機北上。
因為背盟伐遼是不義之舉,再加之宋軍在雄州城慘敗,朝中對於二次北征的反對聲音也很大。
面對朝中的反對意見,宋徽宗又降下一道旨意,要求群臣不得擾亂軍心,凡有異議者一律處斬。
見道君皇帝鐵了心,朝中反對伐遼的人只得忍氣吞聲地選擇了冷眼旁觀。
因為第一次北征遼國時打了敗仗,原本的東、西路統帥種師道和辛興宗都被裁撤掉。
宋徽宗任命雄州之戰中死戰不退的檢校少傅、河陽三城節度使劉延慶為都統治,代替了原來的小種經略相公種師道,並賜劉延慶旌幢七寶金槍和御袍束帶為其壯行,以示激勵。
同時,宋徽宗又命劉延慶的次子,耀州觀察使劉光世取代了辛興宗在西軍中的位置,讓他配合其父作戰。
宋徽宗此舉也是吸取第一次北征東、西兩路軍各自為戰,不能很好的協同作戰的教訓。
如今劉延慶上陣父子兵,當無各自為戰的弊病了吧?
大宋的制度是以文制武,因此軍中主將雖定,但太尉童貫及太師蔡京的兒子蔡攸仍為河北、河東宣撫司的主、副宣撫使,負責統領全軍。
太尉童貫的宣撫司衙門留在了河北河間府籌備指揮二次北伐,但是趙良嗣和馬擴這兩個幕僚卻被朝廷召回了東京汴梁城中。
趙良嗣和馬擴匆匆趕回東京汴梁城,方才知道是金國使臣來了。
宋軍第一次出征伐遼時,並未按照海上之盟的約定通報金國,約定共同出兵的日期。
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得知宋國伐燕,擔心宋國獨自佔領燕京地區後,承諾每年轉送給金國的歲幣不再支付,對金國大為不利,就派使臣烏歇、高慶裔渡海出使宋朝。
因為完顏阿骨打是在出征遼國西京道的途中派出的使臣,金國使臣經過幾個月的跋涉,方才繞道渡海在登州上岸。
當大宋第一次北征以慘敗收場,又在組織二次北征時,烏歇等才走到大宋的東京汴梁城。
朝廷得知金國使臣在登州上岸後,就召回了趙良嗣和馬擴二人。
趙良嗣和馬擴二人多次出使金國,對金國最為熟悉,那《海上之盟》也是他二人北上金國談成的。
因此,接待金國使臣,與他們唇槍舌戰,趙良嗣和馬擴二人是最好的選擇。
烏歇、高慶裔等人在驛館住下後,宋徽宗立即派趙良嗣到驛館面見金國使臣,並代為詢問烏歇等人說道:「陛下聽聞貴國軍馬雖然已經打到白水泊,但仍未能按照原來兩國約定抓住或殺掉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
我們又聽聞天祚帝已經跑入夏國,並從夏國借兵復仇,如今已經渡過黃河,從貴軍手中重新奪回了西京,並佔領了西京周邊大片土地,不知情況屬實麼?」
宋國這是想試探我大金軍的實力麼?
烏歇心中暗自鄙夷了一下,自信地對趙良嗣答覆說道:「我出發時聽說遼國天祚帝向塞北沙漠那邊逃去了。我軍已經派人追擊,相信必能擒獲天祚帝。
而且塞北沙漠地帶為韃靼人所有,韃靼人已經向我大金俯首稱臣。
天祚帝耶律延禧倘若真的逃到韃靼人那裡,就等於已經被我軍抓住了。」
趙良嗣與金國使者見過面之後,立即將金國使臣烏歇說的話回稟給了宋徽宗,宋徽宗決定親自接見遼國使臣。
很快烏歇、高慶裔在大宋上朝時,以金國來使身份上殿,向宋徽宗轉達了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問候,以及皇帝對大宋獨自伐燕、戰後如何劃分燕雲之地問題的關切。
面對金國使臣的疑問,宋徽宗君臣自然是一致否認自己有不遵守《海上之盟》的行為,對金國使臣好生安撫了一番。
十萬西軍敗給遼軍後,宋徽宗君臣通過對比,這才認識到橫掃遼國的金軍是多麼強大。
為了利用金軍為大宋消滅遼軍,宋徽宗對這次到來的金國使臣十分重視,多次命朝中重臣宴請烏歇等人。
與此同時,宋徽宗又賞賜了二位金國使臣大量金銀絲綢、名貴茶葉等物,並將他們安排在龍德宮居住。
金國使臣的如此待遇,遠超以前宋遼兩國交好時的遼國使臣。
在大宋君臣的慇勤管待下,金國使臣烏歇等人終於相信了大宋的誠意。
於是,烏歇等人告知趙良嗣,皇帝還等待著大宋表明態度,以免造成兩軍誤會。自己準備返回金國向皇帝完顏阿骨打覆命了。
得知金國使臣要回國,宰相王黼用正式的禮節接見了烏歇,口傳聖旨說道:「燕京現在無主,只是遼將蕭干立了一個他奚族的蕭太后掌權,在繼續負隅頑抗。你們金國打遼國連戰連捷,已經殺入了西京大同府,又怎麼能容忍後方還有這麼個遼國小朝廷?希望貴軍早日將他們滅掉。」
顯然宋徽宗在組織二十萬大軍伐遼時,又想不勞而獲,讓金軍為自己掃清障礙。
金國使臣烏歇對此心知肚明,對宰相王黼譏笑道:「哈哈哈~蕭幹那廝算得甚麼?他不過是我軍的一個手下敗將。你們宋朝竟然還把他當回事麼?
王宰相放心,我回金國時會把你們的請求奏報我大金國皇帝。
只是你們一邊說輕輕鬆鬆就能打敗遼國,用不著我們金國幫忙,另一邊又需要靠我們出兵幫你們攻打蕭干他們,這不是自相矛盾麼?」
宰相王黼這廝面皮極厚,雖被金國使臣說破了心思,依然淡定地以《海上之盟》的條款給搪塞了過去。
與此同時,為了讓金軍協同作戰,宋徽宗命趙良嗣、馬擴二人隨同烏歇等金國使臣,帶著國書,回使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