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趙良嗣的煩惱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 by 木木三大少
2019-10-25 20:23
這西門慶可算童太尉一系的人,無須對他隱瞞吧?趙良嗣略一思量,開口說道:「西門慶兄弟,實不相瞞,此番與金國談判,出了一個大紕漏。唉~只恐我與子充是實難完成聖上的任務了。」
「這卻怪哉!我面見阿骨打皇帝,稟明你二人欲來軍前覲見,談判結盟之事時,那阿骨打皇帝對兩國結盟之事也是頗為熱忱啊!怎地你二人一來,阿骨打皇帝就變卦了麼?」西門慶好奇地問道。
「唉~真是一言難盡。西門慶兄弟,此番有勞你了。愚兄先敬你一杯!」趙良嗣舉杯對西門慶歎道。
營帳裡都是宋人,因此西門慶備下了酒杯,按宋人的風俗飲酒,沒有如女真人那般用一個勺子共飲。
西門慶見狀,也舉杯回應,三人均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藉著酒意,趙良嗣將今日面見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經過對西門慶娓娓道來。
原來,此番道君皇帝宋徽宗為了不得罪遼國,依然不敢派出正式使節,而是命趙良嗣以買馬名義再次使金,與金國秘密締結聯金攻遼的盟約。
由於此時聯金之策表面上仍是機密,因此朝廷沒有使用國書,而是道君皇帝宋徽宗寫了一封御筆信,讓趙良嗣轉交給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用這樣遮遮掩掩的委婉方式與金人交往。
今日在城中帥府拜見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後,趙良嗣立即呈上了道君皇帝宋徽宗的御筆信。怎知道,卻因此鑄成大錯。
原來,道君皇帝宋徽宗寫給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御筆裡說:「據燕京並所管州城,原是漢地,若許復舊,將自來與契丹銀絹轉交,可往計議,雖無國信,諒不妄言。」
也就是說,道君皇帝宋徽宗在信中提出的聯盟條件只是收回遼國燕京所管州城。趙良嗣在完顏阿骨打身邊看了,如遭雷擊,頓時茫然失措。
須知宋徽宗君臣歷來籌謀策劃的都是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故地,但宋徽宗不識地理,在信中卻只提燕京所管州城,犯了一個不該犯的大錯。
趙良嗣心中是有苦說不出,皇帝犯的錯,只能自己這個臣子來承擔。趙良嗣當即鼓動如簧之嘴,向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和他身邊重臣們解釋,道君皇帝宋徽宗御筆信中所言燕京並所管州城,包括西京和平州、營州等漢人之地,企圖混淆視聽,努力將道君皇帝的這個差錯彌補,在談判中挽回損失。
然而,完顏阿骨打身邊已有降伏的原遼國漢臣作為謀士,這些漢臣對於遼國燕京他們當即指出宋徽宗御筆信中所提的只有燕京和涿州、易州、檀州、順州、薊州這六州二十四縣。
趙良嗣理屈詞窮,正欲施展辯才再與金國完顏阿骨打君臣唇槍舌戰,無中生有一番,怎知完顏阿骨打卻打斷了雙方的談判,說時機未到,邀請宋國使臣隨軍觀看他如何攻取遼國上京臨潢府。
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之意是攻下上京臨潢府之後再與宋國使臣就結盟之事展開談判,趙良嗣無可奈何,只得與馬擴二人告退。
想到因為道君皇帝的御筆信出了差池,這次奉旨出使金國絕難談成令朝廷滿意的結果,趙良嗣不由得在帳中長吁短歎,接連吃了幾杯酒下腹,聊以解愁。
西門慶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在暗笑,那鳥皇帝還有甚麼糊塗事幹不出來的?趙良嗣這一生最大的失誤就是選錯了效忠的君王,縱使施展出渾身解數,最終依然徒勞無益,以悲劇收場。你看大官人我,穿越過來後就從來不鳥那昏君狗皇帝,過得多麼逍遙自在!對了,閒著沒事時還能去東京汴梁城給那昏君狗皇帝戴幾頂綠帽子,真是想起來就讓人心情大暢啊!
西門慶暗道,日後得多拉馬擴兄弟幾把,不要讓他如趙良嗣這般傻傻地為宋徽宗徒勞奔波。
西門慶對幫助宋徽宗那個鳥皇帝在「海上之盟」中爭取利益沒有絲毫興趣,因為他知道,紙上的條款也需要實力來保證。宋徽宗那個荒淫的鳥皇帝,多好的牌也會被他打得稀爛。這與金國的盟約商定得再好,也頂不住他後期的花樣作死。
因此,面對愁眉不展的趙良嗣,西門慶並未給他出謀劃策,只是安慰他說,以自己的判斷,金軍的戰鬥力遠勝遼軍,想必上京臨潢府之戰不會曠日持久,不久的將來就可以與金國完顏阿骨打君臣談判締結盟約了,勸趙良嗣不必過於煩惱。
馬擴對於西門慶的話一向信服,他聽西門慶說得如此篤定,也舉起酒杯勸趙良嗣放開胸懷。
雖是西門慶二人如此勸解,但趙良嗣有心事在身,還是很快就將自己灌醉了,馬擴也只得向西門慶告別,扶著趙良嗣回使臣團營地去了。
對於趙良嗣的失態,西門慶卻也能理解。那趙良嗣畢竟與西門慶和馬擴不同。
西門慶二人本就是宋國人,家裡有錢有勢,不需要在聯金伐遼這件事上傾盡全力,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因此,與金國談判的成敗,西門慶和馬擴二人大可一笑視之。
可是趙良嗣是遼國燕京地區的世家大族出身,在宋國無依無靠。他捨棄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和家族,孤注一擲地投奔宋國,並且是「聯金伐遼」之策的始作俑者。對於趙良嗣而言,與金國結盟之事只許成功,不能失敗,因為,他已經押上了自己所有的前途和身家性命。
當賭徒趙良嗣一把押上了全部的本錢,才發現自己選擇的一方昏招迭出時,怎不讓他心急火燎,暗自煩惱?
次日醒來後,趙良嗣的煩惱更多了,因為遼國使臣到達了寧州城。
遼國的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為了給寧州城的蕭乙薛解圍,從中京派遣自己的庶長子,太傅耶律習泥烈再次出使金軍渾河大營,欲向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求和。
當耶律習泥烈從中京風塵僕僕地趕到這寧州城外時,金軍已經攻下寧州城,遼國北府宰相、東北路都統蕭乙薛在亂軍中下落不明。
耶律習泥烈多次出使金國,亦是一個能隨機應變之人。他見金軍已經擊敗了蕭乙薛,立即將出使的目的由解救蕭乙薛軍改為了就地求和,力圖保全上京臨潢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