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宋徽宗看相伐遼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 by 木木三大少
2019-10-25 20:23
皇帝要為自己的雄心壯志尋一個說服眾人的理由,自有那擅長於揣摩官家聖意的大臣跳將出來操持此事。少宰王黼就搶在眾臣之前來為道君皇帝分憂解難了。
王黼初名王甫,因與東漢宦官王甫同名,故皇帝宋徽宗給他賜名為王黼。
這王黼或許祖上有胡人血統,他長得金髮金眼,目光炯炯,高鼻樑下的一張大嘴,據說可以吞下拳頭。
雖然生得有些與眾不同,王黼此人卻甚是講究衣飾儀容,再加之他有口才,才智出眾,善於巧言獻媚,因而深得為人輕佻的宋徽宗喜愛。
王黼雖然生得像是異族人,卻也是崇寧年間進士出身,他初為相州司理參軍,後升為校書郎,又遷為符寶郎、左司諫。
其後通過巴結蔡京、梁師成和諂媚宋徽宗,王黼從校書郎之職,迅速陞遷到御史中丞,翰林學士的高位。
就在今年二月,王黼又被提升任命為特進、少宰,也就是擔任右宰相之職,成為了宋徽宗身邊的親信宰執大臣。
王黼由通議大夫超晉八階,被任命為宰相,是大宋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另外宋徽宗還賜給了他城西的大片府第豪宅。
王黼遷居那天,以教坊樂為先導,所需的東西,全都取於官府,由此可見王黼是此時乃是最受道君皇帝恩寵的人。
此時的朝廷上,太宰鄭居中反對聯金,宰相蔡京因為建造艮岳花銷用度無數,以致國庫空虛,無錢用兵,掌管朝廷財政的他對伐遼之議也變得態度曖昧。太尉童貫還在西北與西夏人作戰。宋徽宗身邊,一時竟然沒有重臣站出來操持出使遼國一探究竟。
在宋徽宗急需重臣支持時,深受皇恩的少宰王黼當然要為官家分憂。在善於巧言獻媚的王黼看來,這可又是討得道君皇帝歡心的機會!
少宰王黼向宋徽宗推薦了當朝畫學正,婺州人陳堯臣,說他善丹青,精人倫,可以出使遼國,繪製沿途山川人物,探聽遼國虛實。
所謂精人倫,就是民間所謂的看相算命也。自詡神仙下凡,在大宋朝廷內外不遺餘力地推崇道教的道君皇帝當然是對這相術深信不疑。
宋徽宗將畫學正陳堯臣擢為水部員外郎,假尚書之職,命他出使遼國,悄悄地去給那老朋友天祚帝看一看面相。
陳堯臣領命之後,立即帶著兩名畫學生與他同行,以出使的名義跑到遼國中京大定府去走了一遭。親眼見過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後,陳堯臣秘密繪製了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畫像,急急地打道回府。
回到東京汴梁,陳堯臣受詔面見宋徽宗時,獻上了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畫像,並對皇帝稟報道:「虜主望之不似人君,臣謹寫其容以進,若以相法言之,亡在旦夕。幸速進兵,兼弱攻昧,此其時也。」
因為精於人倫的陳堯臣斷言遼國天祚帝生著一副亡國相,遼國必亡。宋徽宗因此信心大增,最後決策聯金伐遼,在遼國滅亡時乘火打劫地撈一些好處。
可是,因為上次金國使臣來訪時,朝廷舉棋不定,在對金國的外交中有失禮之舉,似乎惹怒了金國國主,導致登州地方的兵馬矜轄馬政和平海軍指揮使呼延慶都被扣留在了金國。
須知首次渡海與金國取得聯繫的官員正是登州兵馬矜轄馬政,如今他本人陷在金國,還有甚麼人可以代替他將朝廷之意渡海帶給大金國呢?
這個麻煩還須得交於登州知府王師中來料理!宋徽宗君臣在朝堂上合議之後,立即給登州知府王師中下令,命他在登州尋找推薦可以渡海聯絡大金國之人,向金國君臣傳遞朝廷的善意。
恰在此時,西北邊疆又傳來喜訊,因為被童貫搶佔了橫山,西夏國失去了天然屏障和重要的兵源地,被迫遣使求和,願意對大宋稱臣。
宋徽宗君臣已經準備對遼國用兵,於是欣然接受了西夏國的求和,決定停止西北用兵,將西北邊疆的西軍主力抽調出來,逐漸轉移集結於北方河東與河北之地,夾攻遼國,恢復燕雲。
因為大宋朝廷的戰略轉向,被太尉童貫和西軍一時壓制住的西夏國又幸運地贏得了喘息之機。
太尉童貫此時也從西軍中選拔出兩萬擅戰矯健的軍士,新組建了一支勝捷軍,以為將來伐遼之用。
幾乎在宋徽宗君臣決定聯金伐遼之時,大金國天輔三年六月,遼國太傅習泥烈奉冊璽來到金國都城會寧城,向金國國主完顏阿骨打轉達了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善意。
習泥烈說,為了遼東黎民免遭刀兵之禍,讓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大遼國決定與大金國議和,並冊封金國國主完顏阿骨打為「東懷國皇帝」。
當聽到遼國要冊封自己為甚麼鳥「東懷國」的皇帝時,金國國主完顏阿骨打就知道遼國的天祚帝耶律延禧並無誠心求和之意。
大約二百年前,大契丹國初立時,皇帝耶律阿保機滅亡了女真人生活的渤海國,將其改名為東丹國,並封自己的兒子耶律突欲為東丹國國王。東丹國成為了大契丹國的屬國,最後完全被大契丹國所吞併。
如今遼國冊封女真人的國度為甚麼「東懷國」,頓時讓金國君臣想到了二百年前的「東丹國」。遼國皇帝這是依然將大金看作東部邊疆的屬國啊!
還有這個「東懷國」的「懷」字是何意?讓女真人世代懷念大契丹國皇帝對他們的恩德?天祚帝耶律延禧真當完顏阿骨打君臣沒讀過書啊?實在是欺人太甚!
完顏阿骨打在與遼國議和時,提出的條件是大金國與大遼國成為平等的國家,以兄弟之國相交。因為完顏阿骨打年長,希望天祚帝耶律延禧以兄稱呼之。
如今看來,很顯然高傲的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尚未認清形勢,依然將大金國視為遼國的叛逆割據政權,不願承認大金國的對等地位。
看清天祚帝耶律延禧本來面目的完顏阿骨打當然不會接受遼國的冊封,他憤怒地打發走了遼國太傅習泥烈後,對群臣說道:「遼人屢敗,遣使求和,如何只飾虛辭作為緩兵之計?遼人並無誠意可知也!我等當議進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