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童貫的平燕策 -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四百三十三章 童貫的平燕策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 by 木木三大少

2019-10-25 20:23

 其實鄭居中還有一些沒有說的,那就是澶淵之盟不只是約定大宋給遼朝歲輸歲幣,還約定了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而由於宋朝對遼朝的貿易長期處於「出超」地位,每年的歲幣基本上又流回宋人手裡。通過對遼貿易,宋王朝每年可獲八十萬貫價值的順差,數額超過送出去的歲幣。

 所以實際上,大宋是經濟上真正獲利的一方。這個情況,掌管大宋經濟的宰相蔡京又如何能不知曉。

 遇到太宰鄭居中這種執拗之人,蔡京也無可奈何,只得對他說道:「上意巳決,豈可沮乎!」

 蔡京這是拿皇帝壓人啊!鄭居中作色而起,對蔡京說道:「使百萬生民肝腦塗地,公實使之!未知公異日如何也?」

 蔡京被鄭居中質問以後,發作不得,心中也好是無奈。

 自王安石變法以來,黨爭激烈,無論新黨舊黨,都需要得到皇帝的支持,其結果就是皇帝的權力變得更大,逐漸無人制約了。蔡京號稱權傾朝野,可宋徽宗還不是想罷他的相位就罷,沒有錢用了想起用擅長經濟的蔡京就起用。

 現在的政事,宋徽宗可一言而決,蔡京唯有四處搜刮錢財滿足皇帝的需求而已。並且日後人們還不會說皇帝不聖明,大多只會說奸臣誤國,身在其位,就要給皇帝背黑鍋,這個宰相可不好當啊!

 鑒於朝野上下都有反對聯金伐遼之策的人,宋徽宗為了平息分議,讓現在統領大宋最大的軍團西軍,對軍事有經驗的太尉童貫建言獻策。

 當年獻上聯金伐遼之策的趙良嗣本就是童貫從遼國帶回來的,宋徽宗問計於童貫,這傾向已然很明白。

 童貫掌管西軍多年,這些年對西夏採取步步為營的堡壘推進戰略,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不能說不知兵。他領命後,就給宋徽宗上了平燕策,大概意思是對於大宋來說,雲中是根本,燕薊是枝葉。若要取燕雲,當分兵騷擾燕,而後以重兵取雲中。攻取雲中後,則燕薊亦在掌中。

 童貫所上的平燕策從軍事上而言,不無道理,雲中是牧馬之地,相對於平原地帶的燕薊有居高臨下之勢。大宋若當真能夠奪取雲中之地,厲兵秣馬,再取燕薊當事半功倍。

 得到童貫所上的平燕策後,宋徽宗大喜,朝堂上就定下了聯金伐遼之策。廷議的結果,是蔡京等人負責派出使臣與金國跨海商議,訂下盟約,而太尉童貫則受命做好伐遼的軍力籌備。

 太尉童貫是宋徽宗最親信的重臣,為了幫宋徽宗完成伐遼取燕的豐功偉業,童貫立即馬不停蹄地趕往蘭州。那裡是童貫的中軍所在地,童貫此番欲一鼓作氣地解決西夏國之患,然後揮軍北上河東,謀取遼國的雲中。

 ……

 大宋西北邊疆的湟州,三月的珠固峽裡暖風襲來,河水已經解凍。峽谷中浩門河水蜿蜒急流而下,濤聲不絕於耳。峽谷兩岸峭壁聳立,松柏樺樹遮天蔽日;林間鳥聲鳴囀、鹿獐隱沒;山澗小溪潺潺,野花競艷,清香撲鼻,好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然而,一陣陣腳步聲擊碎了珠固峽的寧靜,薄霧中,只見一隊頭戴范陽帽,身穿步人甲的宋軍全副武裝地走出了峽谷,沿著浩門河左岸迤邐而下。

 這支宋軍,正是西軍名將,熙河經略使劉法統帥的兩萬大軍。此番劉法軍從古骨龍城出發,要趕去癿六嶺上的統安城,再從那裡出擊,與蘭州出發的童貫主力軍夾擊西夏的卓囉和南軍司,之後再北上攻擊西夏核心地帶的靈州。

 去年六月,西夏國夏崇宗李乾順為了抵禦童貫的堡壘戰術,也於癿六嶺夏、宋分界處,修築割牛城,屯重兵防守,以守衛南部的卓囉和南軍司。童貫得到諜報後,命廓州防禦使,「神箭」何灌由膚公城星夜出兵,將割牛城攻破,改名為統安城。如今劉法軍星夜趕往統安城,就是準備出其不意地對夏軍發起攻擊。

 老將劉法頂盔貫甲,騎馬統領著黑壓壓的中軍匆匆前行,他眉頭微蹙,想著自己的心思。對於此次的分進合擊,劉法心有疑慮。

 童貫趕回蘭州之後,立即策劃對西夏的攻擊計劃,命熙河經略使劉法率兵攻擊西夏。

 劉法認為西夏軍隊這幾年雖經宋軍重創,但是元氣未傷,貿然出兵勝數不大,不願冒險進兵。

 童貫急於了結西夏戰事,將兵力調動到河東,但此時還不能將朝廷的平燕策宣之於眾。所以童貫只能強迫劉法,對他說道:「君在京師時,親受命於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難之,何也?」

 童貫的這句話,讓劉法無言以對。因為劉法在東京汴梁朝見宋徽宗時,的確是誇下海口,說對西夏必勝,所以才被加官進爵,授以重任。現在總不能說大話將官職弄到手後,就擁兵自保,畏敵不前了吧?

 眼看再不出兵,就有「欺君」之罪,劉法無奈之下只好率兵兩萬向前線的統安城進發。

 「父親,你看,癿六嶺!我軍登上此山,就可到達統安城了!」劉法的兒子劉正彥指著左手側遠方因為霧氣散去而露出來的雪峰,對父親說道。

 因為天氣尚寒,雖然河水已經解凍,但時至午時,癿六嶺的山峰才雲開霧散,在陽光下露出了本來面目。

 劉法辨認了一下山峰,對劉正彥說道:「傳令下去,全軍離開浩門河向左邊的癿六嶺進發,日暮之前進入統安城!」

 劉法軍前軍,衣甲鮮明,刀槍林立,軍中兩面大旗迎風招展,一面大書「前軍楊」,另一面上書「雄勇將軍」。

 前軍都統制,大將楊惟忠威風凜凜地騎在馬上,看著身後的精兵,顧盼自雄。

 楊惟忠乃是西軍猛將,在這西北邊境與西夏作戰數十年,屢立戰功,宋哲宗朝時,為了表彰楊惟忠的戰績,官家特賜「雄勇將軍「旗幟給他,以示恩寵。

 當收到中軍劉法的傳令後,楊惟忠立即率領前軍向左邊的山嶺進發。此時,他身邊的一員副將對他說道:「劉法老將軍怎地如此操切?莫如就在這河邊埋鍋造飯,讓軍士們吃飽了再登山不遲。」

 楊惟忠聞言答道:「兵貴神速,劉法老將軍定是想打西夏軍一個措手不及吧!王進,登上前方那個山嶺後,讓軍士們就地歇息,吃些乾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