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在德還是在險 -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四百零八章 在德還是在險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 by 木木三大少

2019-10-25 20:23

 馬擴雖然因西門慶之言減輕了一些心中的憂慮,不過畢竟他父親是第一次渡海去往遼東金國境內,是以他也不能在西門慶這裡久留,要盡快趕回登州陪著母親等待父親馬政歸來。

 馬擴告知西門慶,自己只在西門堡住宿一晚,明日就要啟程回家。

 西門慶聽了,告知馬擴,自己也欲隨他往登州一行,去見識一下海邊的風土人情,同時考察商路,看看有沒有甚麼生意好做。因此,到了登州之後,還需馬擴之助。

 馬擴上次來陽谷縣時就邀請過西門慶,說自己的父親和老師宗澤都想見一見大破梁山強盜的西門慶,此刻聽聞西門慶要與自己同行,當然是欣喜地一口應承下來。

 與馬擴說定後,西門慶讓眾兄弟陪著馬擴吃酒,自己脫身出來,立即召集人手,準備登州之行。

 西門慶從陽谷縣城裡請來了總管西門忠,讓他挑選幾個能寫會算的心腹之人,和西門忠一起跟著自己去登州開拓新的生意。

 這兩年西門慶的各項生意越做越大,西門慶平日裡東奔西走,將生意都交與了西門忠、西門福等老主管幫忙打理。此番西門慶要準備拓展海上的生意,因此計劃將西門忠也帶上。

 主管西門忠聽西門慶說要在登州紮下根基,與高麗、日本建立海上貿易往來,以後甚至可能與北方的金國也要有生意做時,明白大官人又交給了自己一個重擔。他不敢怠慢,問明出發的日子是明日後,立即起身告辭,要回去挑選得力的人手。

 西門慶叫住了西門忠,對他開口說道:「忠伯,你將平兒也帶上吧!他在我這裡學了兩年,我很看好他,今後在登州的生意,你多教一教他。」

 西門慶口中所說的平兒,乃是這老主管西門忠的孫子,按輩分應該是西門慶的子侄輩。當初西門慶選了幾十個資質好的少年教習文武時,就有這西門忠的孫兒西門平。

 西門忠聽西門慶口中之意,很明顯是要大力栽培自己的孫兒,以後只怕登州的事務都會交託給他,心中大喜,流著喜悅的老淚滿口應承下來。這下子,對於登州之事,老主管西門忠心中又看重了幾分,想著此番去了,拼了這把老骨頭也要全力以赴。

 西門慶很滿意西門忠的狀態,一路將他送了出去,安排人護送老主管回陽谷縣城。西門慶這次要提拔重用還稍顯年輕的西門平,不為別的,只為了他家對自己的絕對忠誠。

 西門慶對於登州,有許多自己的構想,準備將它建設成自己的一個基地。從遠景來說,掌握了海上的力量,西門慶從登州能夠向北去往金國、高麗,向東去往日本,也能夠向南去往南中國的泉州、廣州,或是那還沒有開發的琉球,也就是後來的台灣。

 也就是說,若是掌握了登州,西門慶就有了更多的迴旋餘地。下圍棋有個術語叫「金角銀邊草肚皮」,意思是占角比占邊更好,而占邊又比占中腹好。對於天下爭霸,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實力還不夠強大時,佔有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邊角之地徐圖發展,比置身於周邊都是敵人的四戰之地要好得多。

 對於如今的大宋,四川、兩廣、山東之地可以算得上是好的角,江浙、福建一帶可算得好的邊,都有割據一方,猥瑣發育的機會。本來陝西和河東、河北也可以算得上邊角之地,可惜現在面對著西夏和遼國,無法成為中原爭霸時穩固的後方。

 而現在的東京汴梁,正是典型的草肚皮,從四面八方都可以對它發動攻擊。如果沒有強大的軍力作為支撐,東京汴梁根本不可能守住。

 東京汴梁開封府,這座北宋都城從地理上位於華北大平原的南端,周圍一馬平川,地勢坦蕩,無險可守,從軍事角度來看犯了兵家大忌,是不適宜作為一個王朝的首都的。

 那開封府主要的優勢是居「天下之要會」,汴水河渠連接江淮等地,經濟富庶,但其缺點是軍事上無險可守,難以御外,必須常駐數十萬大軍以代替山河之險。

 趙匡胤一生戎馬,具有戰略眼光,北宋開國時就看出開封在軍事上的弊端。當他西巡看到西洛山川關河雄壯,遷都之心更加堅定,甚至想一遷洛陽,再遷長安。

 然而,大臣們卻安於東京開封的四通八達、漕運便利、重兵屯駐、府庫豐足。同時,追隨趙宋起家的將相也多為後周舊臣,不少人已在開封安家多年,廣置產業,定都開封更符合他們的利益,而遷都顯然會讓他們利益受損,於是群起反對。

 面對群臣的反對,趙匡胤滿心不悅,賭氣般在洛陽住了下來,一住就是兩個多月,似乎要造成遷都的既成事實。

 皇上不肯起駕東返,令群臣大為驚駭,一時無人敢奏。這時,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站了出來。他勸諫說:「東京有汴河漕運之利,每年有江淮數百萬斛的漕米供給京城數十萬兵馬,如果陛下留居洛陽,糧米從何而出?況且,府庫重兵皆在汴梁,根基深厚,安固已久,怎麼可以輕易動搖根本呢?」

 「那就直接遷到長安。」趙匡胤決意遷都,不為所動。他向群臣解釋說:「我想西遷不為別的,只是想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宋太祖趙匡胤的確是有戰略眼光,意識到了冗兵對國家治理會帶來很大的負擔。果不其然,北宋後期的經濟,除了宋徽宗亂搞之外,冗兵冗官成了拖垮經濟的主要原因,而其中尤以冗兵的負擔最為沉重。

 趙匡胤的弟弟、晉王趙光義聽後卻以首叩地,言辭懇切地說:「陛下,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險啊!」宋太宗趙光義放嘴炮挺厲害,可惜軍事政治上實在是比他哥差了太遠。

 趙光義北征契丹,被打得受傷之後狼狽地坐驢車逃走。為了挽回北征失敗的面子,去打夏州的主意,又逼反了黨項族,生生逼出一個西夏來,讓大宋的西北從此不得安寧。就他這樣的戰略水準,也好吹噓甚麼「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