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流言滿京畿 - 大明閒人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860章:流言滿京畿

大明閒人 by 大篷車

2019-10-24 22:12

  弘治十二年夏深的北京城悶熱無雨,空氣中似乎都帶著一股喧燥,令人有種心浮氣躁的感覺。

  而比這空氣更躁動的,卻是人心。先是蒙古公主入京,天子有意以皇家子弟擇而配之,引得一大幫的龍子龍孫們蜂擁而來;

  隨後卻又傳出,這蒙古公主其實早有心上人,那便是為大明很是大漲了一番臉面的武清才子、被人稱為「燕市公子」的蘇默蘇訥言。於是,一個草根平民與皇親國戚爭風的段子,引得京中百姓八卦之火熊熊。

  而再往後,事態陡轉之下,卻道是那公主實則是來大明潛伏的奸細,欲要跟關外蒙元餘孽裡應外合,圖謀大明的。而那位燕市公子蘇訥言,實則更是一個大號的漢奸,因沉迷美色而出賣了國家利益……

  好吧,民眾們有些懵了,開始分辨不出究竟哪一個消息是真,哪一個傳聞是假。不過好在很快天子便做出最終判定,皇后娘娘接一場將要舉行的文會,徹底讓那些傳聞蘇默和蒙古公主叛國的言論,再沒了半分立場;

  然而這事兒雖然平復了,但那日邊關六百里加急傳回來的軍報,道是蒙古火篩進犯邊關,卻是至今還沒個結果。這讓京中百姓在紛雜的氣氛之中,頭頂總是壓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陰雲。

  眼看著這波未平,隨即又是兩條小道消息流傳開來。一個是曾經號稱大明第一神童的楊慎,正式對外表明,將參加皇后娘娘即將舉辦的宮廷文會。

  聽到這個消息的所有人都是不由的精神一振,無數原本沒打算參加的人,這會兒也想方設法的求了一張入場券。當然,都是打著送自家青年子侄參加的旗號。

  要知道,皇后娘娘可是說的明白,這是為了慶賀小公主痊癒的慶典,邀請的都是年輕人,老人們就敬謝不敏了。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次文會的真實目的是什麼,不過就是為了答謝蘇默治癒小公主的恩情,幫他戰場對抗那些龍子龍孫而已。可是如今有了楊慎的參與,那便又是不同了。

  楊慎與蘇默,這兩個都是一時瑜亮的少年碰上,尤其楊慎還是曾經號稱第一神童的,他們的觸碰將會迸發什麼樣的火花?真是好期待啊。這種百年不遇的事兒,豈能平白錯過?

  而在更多心思深沉的人心中,則又看的更加深遠一些。蘇默自身只是平民沒錯,可其身後呢?那可是站著幾位當今的國公,隱隱有代表國朝武勳集團的意味。

  而楊慎呢,則是清流名士領袖楊廷和之子,更是文官集團首腦李東陽的「小友」。毋庸諱言,楊慎的高調參與,擺明了是代表這兩大集團的嘛。

  大明一朝,武勳與文官兩大集團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摩擦不斷,已然漸漸有了升級的跡象。那麼,如今這兩個小年輕的對碰,誰敢說其中沒有這兩大集團博弈的影子?

  若如此,那此番的文會碰撞後,又將為國朝的政治格局,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更不要說,這其中還有皇家這個第三方的參與,就愈發使得局勢撲朔迷離起來。一眾大佬們,焉能不把眼睛擦亮,關注起來?

  但是,這個本就相當震撼的消息還不等開始發酵,另一個更離奇、更火爆的傳聞,一出來就將這個消息徹底壓了下去,勾動了無數人的各種心思。

  那個傳聞是:京畿最近出土了一件可奪天地造化的異寶,持此異寶者,可攝他人氣運以養自身,不但可延續自身壽數,更厲害的是,還能進而增加一家一族之氣運,甚至最終,或能影響一國之氣運,達到改朝換代的效果……

  好吧,最後這句據說完全是以訛傳訛的結果,誰也不敢將其宣之於口。但是私下裡,因此而勾動起多少野心家的心思,那就無人可知了。

  而且,就算最後這個說法實屬無稽之談,但單單只是前面那些傳聞,就足以令所有人瘋狂了。

  增加壽數、增加家族氣運啊,這尼瑪豈不是要逆天了?世上人,又有哪個不渴盼長生,又有誰個不希望自己的家族福延綿長的?至於說這個異寶的前置條件:攝取他人氣運……嘁,管它攝取哪個他人的呢,只要能對自身有利,旁人管他去死!

  那麼好了,最後一個問題,這個異寶究竟是什麼樣?現在又在什麼地方?

  答案是,這方異寶是一塊神奇的石頭!至於具體在什麼地方,目下唯一能確定的是,它肯定已經落入了某個人的手中。但具體是誰,卻無人得知。

  不過讖言中倒是給出了一個提示: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

  好吧,所有人都凌亂了。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一句很多人都知道,其出自老子的《道德經》。但是後面那句如同狗尾續貂的話又是什麼鬼?其出自何處,又是個什麼意思呢?

  《道德經》原文是,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按照這個字面意思,似乎兩下裡頗有些呼應之意。到好似是某種對《道德經》原文的釋義。可是誰也不敢確定,畢竟所謂讖言,很多都是似是而非,具備相當的迷惑性。若只是那麼簡單的字面釋義,那便不是讖言,而是講學了。

  尤其是,這個讖言指示的還是一個人的情況下。若此,那究竟是針對這個人的表面特徵,還是針對其性格又或是其他什麼的?完全不好把握啊。

  那麼,這種情形下怎麼辦?很快,有聰明人首先想到了某個途徑:《道德經》!

  別管究竟是不是釋義,既然開頭點出的句子是出自這本道家典籍,那就肯定就和其有著割捨不了的聯繫。既如此,弄本道經回來研究一番,或許便能有所得也說不定。

  由此,便又衍生出一個傳聞,說是《道德經》一書,也是有著很多不同的版本的。讖言中所語,其實就是從其中某個古老的版本延伸而來的。但究竟是具體是哪個版本,很遺憾,那就需要自己去摸索了……

  於是乎,忽然一夜之間,京城中洛陽紙貴。原本並不怎麼暢銷的《道德經》,一下子成了搶手貨。京城中各個書店書坊中,無論何種版本的《道德經》,瞬間被搶購一空。這使得原本只要一銀的《道德經》,竟而被生生炒到了一個駭人聽聞的高價,甚至最後就算有錢都買不到的地步。

  所有人似乎都魔怔了,沒有人去考究這個讖言的來歷和真假,從眾,這個心理學上的名詞,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於是,書商們笑了,刻印商們也笑了。某個陰暗的角落裡,某個無恥的人也笑了,笑的見牙不見眼的……

  「訥言,這樣……行不行啊?一旦被人抓到,那……那……」英國公府上,後院蘇默的書房中,武清縣墨韻書坊的掌櫃,張文墨滿臉忐忑,緊張的一頭的大汗,坐立不安的向蘇默問道。

  一天,才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因著單賣《道德經》這本書,他足足收穫了兩千多兩大錢。這個瘋狂的斂財速度,著實把張掌櫃的嚇著了。

  好吧,那個所謂的神石的讖言,就是蘇默一手打造的。之所以能如此快的形成這種沛莫能御的洪流,得益於他早早在京城這邊的佈局。當然,最重要的是,其中還有那個最初的同盟,道門的全力配合。

  什麼事情,一旦跟佛道兩家牽扯上,在這個愚昧的時代而言,那便等於跟神秘事件有了聯繫。或者換一種通俗的說法,便是跟成仙得道扯上了關聯。

  這個時代,真人啊、高僧啊什麼的簡直不要太多,而且還都有相當的市場。這從當年成化時,連憲宗皇帝都沉迷其中的事兒,便可見一斑了。

  有了道門的暗中奔走,傳謠鼓動,這事兒真心是再簡單不過了。對於張文墨的擔憂,蘇默表示毫無壓力。眉花眼笑的數著剛到手的銀子,嘴都快咧到腮幫子上去了。

  「怕個毛線!」舉著一張廣進錢莊的通兌銀票看了又看,蘇默頭也不抬的隨口撇嘴道。

  「大夥兒都在賣,又不是只咱們一家,所謂法不責眾,便是如此了。再說了,真要抓,也得先去抓那些散播讖言的傢伙吧,哪裡輪的到你我。咱們啊,就是個平頭老百姓,瞅準機會掙點小錢兒,沒事兒。」

  好吧,這事兒張文墨也被瞞著,壓根不知道始作俑者正是眼前這位。旁邊侍立的胖子卻是臉色古怪,一副便秘的表情。

  抓散播讖言的傢伙?少爺啊,咱能有點節操不?人道是卸磨才殺驢呢,你老人家倒好,這驢還在磨上呢,您這就惦記著是紅燒還是清蒸了,要不要這麼沒下限啊?

  還有,看這裡,往這看,往這看,這還有個屬於道門的傢伙呢。您老這麼當著我這道門的人,張口閉口的要打要殺的,你還真是不拿自個兒當外人啊。

  胖爺此刻,這叫個怨念深重啊。

  「可是……」聽著蘇默的回答,張文墨欲言又止,滿臉糾結。他是不知道這事兒的始末,但尼瑪頭天晚上就被通知大批運來各種版本,幾乎把墨韻書坊京城分部整個快塞滿了的舉動,張文墨要是再猜不到裡面的貓膩,那他真可以去跳河了。

  「沒有可是!文墨兄,你只管放膽去做。我,自有我的道理!」蘇默抬手蠻橫的打斷他,淡淡的說道。腦中浮起昨晚的神秘相會,一雙細長的眼中,有莫名的寒光,一閃而逝。

  e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