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暗流 - 大明閒人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566章:暗流

大明閒人 by 大篷車

2019-10-24 22:12

  「諸公皆大臣,陛下依為臂膀。如今國朝中興,正不知多少大事懸而待決,如何只斤斤一事糾纏?所謂功必有償、賞必有依,一切便按律執行便是。

  然今欽差副使者蘇默,猶游於大漠之上,雖有斬獲但所命未全。與其現在計較尺寸何如待其歸後合併議之?此老夫拙見,但望諸公慎思之。」

  劉健不怒自威,站在堂中郎朗而言,一番話出口,下面眾人則都面面相覷,互相看看,俱都有些訕訕。

  弘治帝滿面欣慰,頻頻點頭不已。先是揮手請劉健坐了,這才轉目看了眾人一眼,最後目光落在英國公張懋身上,溫言道:「英國公,朕自知曉蘇默之功,必有賞賜。然亦如劉愛卿所言,何不欺之其全功而還再議?此,朕與劉愛卿同,卿家勿復多慮。」

  張懋心中長歎,滿是無奈。他原本想著先給蘇默弄張護身符來,便到時候完不成皇命,歸來也不好有人說話。卻不料劉健一番話連消帶打,生生的化解了他的謀算。此刻皇帝既然已經定了調子,他倒是不好再咬著不放了。

  不過好在讓皇帝親口承認了蘇默擄蒙古王子是功不是過,倒也算是達到了基本目的了。當下出班,謝恩不再多言。

  弘治帝見終於將這個老流氓打退了,心中大松,又再溫言撫慰了幾句,這才笑著看向眾人道:「兩日後便是今年第一次大朝,諸卿家當勵精堪酌,用心於事,不可懈忽。」

  眾人連忙起身,齊齊口稱遵旨。

  弘治帝點點頭,便要退去。卻忽有一人搶出,拜伏丹墀下,顫聲道:「陛下,臣有本奏。」

  弘治帝一愣,凝目看去,卻見正是吏部尚書屠滽。只得又罷了到嘴邊的言語,溫聲道:「老卿家快起,有何事要奏,只管說來便是。」說著,以目示意旁邊侍立的杜甫。

  杜甫忙上前扶屠滽起來。屠滽卻搖搖頭,從袖中摸出一本折子,顫巍巍雙手遞上。

  杜甫無奈,轉頭看向皇帝。弘治帝目光沉了沉,微微頷首。杜甫這才接了,轉身呈遞上去。

  弘治帝就御案上翻開折子,但只剛看了幾行,便猛的面現動容,豁然抬頭看向下面,失聲道:「老卿家,你……你要致仕?」

  這話一出,眾皆一驚。

  屠滽匍匐在地,再三拜了幾拜,抬頭道:「臣啟陛下,臣自成化二年,得中三甲,先帝不以臣鄙薄,委以重任。後又陛下以臣老持,不吝先後以兵、吏二部托之,恩厚義重,臣無時不感銘心中,戰戰兢兢,克己以任。賴天子聖明、群賢周全,僥倖從未有大過遺漏。然今老臣年已耳順,老邁昏庸,漸已力不從心。臣原不當惜此殘軀,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國事重於山嶽,豈容絲毫之謬。若戀棧不去,唯恐有負君恩,有損社稷,若此,何顏於他日以對先帝?是故,今日伏啟陛下,求乞骸骨,允臣歸於泉林之下以待其時,則臣必感激涕零,唯望來生有幸,再為陛下之臣,以報隆恩。」說罷,又再叩頭下去。

  弘治帝手足無措,起身從御案後轉出,親手來扶。屠滽不敢違拗,只得顫巍巍爬起,眼中卻已微有發紅。

  弘治帝拉著他手不肯放開,搖頭道:「老卿家何以如此?朕若有過錯,卿明諫便是。朕雖不才,自詡非不納忠直之君。如何竟使老卿家起了求去之念?朕不允,絕不能允!」

  屠滽老眼濕潤,泣道:「陛下自登基以來,勤政愛民、恭簡仁厚,親賢明而遠小人,勵精圖治,何來過錯之說?此番實是臣自覺老朽,不堪驅馳,在其位難承其職。強自戀棧,非國家之福,亦愧對陛下信重。還望陛下三思,以社稷為重,准了臣的乞去吧。」

  弘治帝只是搖頭,親自扶他坐了,自己低頭來回踱了幾步,這才抬頭道:「朕以中人之姿以臨天下,至今稍有所成,實多賴諸卿盡心扶持所致。而此中,尤以幾位老臣不辭辛苦,方有今朝中興氣象。老臣屠滽,忠稟直正、敢言公諫,數次呈陳,針砭時弊,無不對社稷國家有大利,此間之功,毋庸贅言。今屠卿既然身有不適,朕豈是不恤寡情之君?便許卿家留朝修養、善加調理便是。然則致仕之事,不允!此,無復再言!」

  至此,便是最終決斷了。旁邊眾人也都紛紛出聲相勸,屠滽眼底閃過一抹失望,卻終是無奈應了。

  經了這一事,弘治帝心中便有些煩躁。強忍著性子擺手道:「罷了,諸卿可還有別奏?」

  他問出這話,原是暗示眾臣退下的意思。誰知道,偏今日注定要多事一般。隨著他語聲剛落,又一人出班高聲道:「陛下,臣請奏。」

  弘治帝當即就是一僵,扭頭看去,眉頭不覺微微一皺。這人卻是左都御史閔珪。

  若說弘治帝於朝中諸大臣心中排個次序,那這些都察院、御史等人,絕對是最頭疼的前三甲之列。

  這些人整天風聞奏事,偏又掌握清流口舌,最是難纏。如今見這位都察院的頭子跳了出來,心中當時就暗暗哀歎了一聲。

  面無表情的返身坐回御案後,抬了抬手淡然道:「閔愛卿要奏何事?」

  語聲淡然,其中不悅之意顯然。閔珪卻好似全無所覺,聽問後當即躬身道:「陛下,前時有右科給事中胡易、監察御史胡獻因災異陳言下獄,至今不曾落判。臣請陛下,當盡快處之為上。」

  弘治帝微微一怔,全沒想到閔珪所言竟是這事兒。一時間不由的臉色漸漸陰沉下來,沉吟不語。

  閔珪所言的這胡易、胡獻兩人陳言之事,乃是說的前不久大明各地據說多有不祥之兆出現。如山東的大水、又如南方的大旱,以及湘西出現了雞生三足,又如川藏有人見雙頭蛇遊走。種種怪異難言,不一而絕。

  因此,時任右科給事中的胡易,以及督察御史胡獻二人,先後上折子進言此事。皆言此乃天降警兆,是主朝中有奸佞不法之輩所致,要求皇帝認真徹查,以靖寰宇云云。

  這個時代,皇家以儒治國,宣揚的是天人感應之說。什麼叫天人感應?別誤會,這不是玄幻小說中的修煉境界,而是說的人間但凡有什麼災異,都是上天給予的警示表現。

  這麼說其實是一種隱晦的說法,直白點的話,就是暗指皇家的失德。而這種失德,或是直指皇帝本人,或是暗示皇帝用人不當。總之,都是皇帝的錯,皇帝必須要給出明確的反應,才能平息上天的怒火。

  這種情形,歷代多有發生,最後多是以皇帝下罪己詔算完。試問,這讓一直自詡清廉勤政的弘治帝如何不惱火?自己這都為了國家社稷累死了,還有人攻擊自己不修德政,可還有地兒說理去嗎?

  所以,皇帝委屈了。於是,讓皇帝委屈的人就倒霉了。那兩個進言上書的棒槌當即就被錦衣親軍拿去大牢了。這好在現在的錦衣衛不似太祖、成祖時期那麼無法無天了,這一任的錦衣衛指揮使牟斌也不是個恣睢酷戾之人,才使得二胡至今還能得保。

  閔珪身為言官頭子,幾日來一直就在費腦筋怎麼進言保出這兩個手下,卻是一時不得計。不成想今日趕上屠滽請辭一事兒,眼見皇帝動了感情,顧念老臣子們的舊誼,這卻是個難得的好機會,閔珪如何肯放過?

  是以,哪怕是見皇帝面色不渝,也依然抓住機會開了口。就是希望能藉著皇帝心情激盪之餘,能網開一面。他所求不多,只求能讓二胡保住命就成,能不能恢復舊職卻是不去多想了。

  其實,以他心中所想,這兩個不知腦子怎麼被擠了的混蛋,不復職才是最好。他到現在也不明白,這兩個混蛋怎麼就突然來了這麼一出。之前不但沒跟他這個言官掌總通風不說,甚至整個都察院、御史台也都沒人得知一點端倪。

  也正是由此,才讓他覺得這次不是什麼詭計,或許真是這兩人一時的頭腦發熱所致。而他這位言官掌總,無論事後如何發作,值此關頭卻也只能先把這兩個蠢貨盡量撈出來再說了。

  此時,他話說完了,偷眼瞄著上面臉色木然的皇帝,心中也是有些忐忑。眼見皇帝沉吟不語,眼珠兒一轉,瞄了一眼那邊默然不語的劉健,暗道一聲慚愧,又再開聲道:「陛下,言官本就是風聞奏事,或許有些許過大,但實無不忠不臣之心。還望陛下能以仁善之心體諒,無則勉之,勿使沿路堵塞。臣聽聞,此事已然有所傳播,朝野多有所議,若不能盡快有個明確答覆,恐非善事,還請陛下三思。」

  這話一出,弘治帝再也無法保持沉默,眉梢一挑,轉目看向劉健和李東陽二人。今日這裡,內閣三老只有他二人在,謝遷卻是因為天氣乍暖還寒,一時不慎病倒請了假修養。

  而倘若真如閔珪所言,那麼內閣處定然會是最先瞭解情況。可為何他卻並沒看到過內閣關於這事兒的奏章呢?

  而劉健也在閔珪所言出口後,微閉的雙眼猛的睜開,臉上有恚怒之色一閃而過。

  此刻眼見皇帝目光看過來,略一沉吟,隨即面現堅定之色,出前一步跪倒下去,伏首道:「陛下,老臣有罪,請陛下降旨,免去臣的輔政之職,歸家戴罪。」

  此言一出,大殿上所有人都是猛的愣住,霎時間寂靜無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