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毛紀陞官 - 大明閒人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199章:毛紀陞官

大明閒人 by 大篷車

2019-10-24 22:12

  這是一副相關武事的征戰圖。畫面上一個年輕的將軍躍馬橫槍,劍指北方。

  那武將看上去不過弱冠之年,但卻意氣風發。騎在馬上,手中劍挺舉如松,遙遙指向北方,腦袋卻轉向後方,似在呼叫吶喊著什麼,又似在大聲下達著軍令。

  年輕小將的臉上滿是英武之氣,帶著幾分堅毅、幾分殺氣,還似乎有幾分頑皮。

  與先前那張士子圖一樣,這張圖上,也是整個中間都被這一個年輕小將佔據著。唯一不同的是,士子圖上滿空雲翳,再無其他;而這張圖上,小將胯下戰馬卻是立在一片地圖上。

  地圖似乎是一張涉及整個大明以及周邊的圖樣,看小將劍指的方向,正是北方的蒙古。

  眾人初時看這圖時,只當是說的某段昔日攻伐蒙古的片段。畢竟大明一朝,與北方草原就沒斷過征戰,故而也沒太在意。

  而此刻,杜甫震驚的指著的,卻正是這張圖。

  「怎了?」弘治微微皺眉,看向杜甫問道。

  杜甫兩眼直勾勾的盯著那圖,便連往常的禮儀都疏忽了。耳聽弘治問起,這才指著那地圖道:「這圖,這圖不對啊。什麼時候…….什麼時候蒙古竟全部統一了?竟連整個西北都囊括了?這怎麼可能,怎麼可能。」

  弘治和毛紀都是悚然一驚,急凝目看去,不由的都是倒吸一口冷氣。

  要說如今的蒙古,征戰連天,遠未能完全統一。小王子達延汗雖一家獨大,佔據了大半的草原,但在西北還有一個天生的對頭,那便是原先的國師亦思馬因一股勢力盤踞。

  正如前些時日,兩邊一直處在相互征伐的膠著狀態,以至於亦不刺部忽然的倒向亦思馬因,讓達延汗不敢全力西顧,只能先回頭對付處於腰肋的隱患,甚至不惜與大明朝廷談判。

  這種狀態,其實是大明朝上下都樂意看到的局面。只要蒙古一直這麼亂下去,哪還有工夫來犯大明疆界?大明正好趁機休養生息。如此等到他們狗咬狗兩敗俱傷的時候,說不定大明便可收那漁翁之利了。

  可是從眼前這幅圖上看,整個北方草原竟全是一個旗幟,現在西北的亦思馬因勢力,哪有半點蹤影?

  沒了亦思馬因,沒了亦不刺,豈不是說蒙古全部統一了?至少也是沒有大股的反對勢力了。這如何能不讓杜甫驚恐?便是此刻弘治和毛紀二人看了後,心中也是猛然沉重起來。

  這種事兒,只是想想就讓人擔憂。

  閣中,君臣三人一時無聲。半響,毛紀艱難的嚥了口唾沫,勉強道:「這……這會不會是畫的,嗯,畫的當年太祖初定中原後的景象?」

  弘治皺著眉頭,沒說話,只是定定的看著畫面一動不動。毛紀慚慚的收了話頭,他自己也覺得這個理由實在有些不靠譜。

  就說畫面中的那位少年將軍的神情,歷數大明之初各位名將中,壓根就沒聽過有這種模樣的。英武堅毅果敢卻又……頑皮……,這個,實在是太詭異了,整個一矛盾結合體嘛。

  當年太祖、成祖何等英明,這等軍國大事,怎麼可能委以這麼一位小將?

  再說了,蒙古當年敗退回北方草原,正是勢力最為衰弱的時候,各部落都是心懷鬼胎,甚至連如今達延汗所創的局面都不如,又哪裡稱得上全部統一?

  就這兩點,便顯而易見,這幅圖描繪的絕不是他口中的初定中原時的景象。

  可如果不是初定中原時的景象,這之後也沒有過這種畫面啊。歷數成祖靖難後的幾代帝王,主動出擊草原的,似乎也唯有那位英宗陛下了。

  土木堡之變,一直便是大明君臣永遠的傷痛。可是英宗雖寵信太監王振,但卻絕不是輕浮跳脫之輩,與畫中人肯定不是一回事兒。

  這都不是,那除非……

  毛紀低著頭苦苦思索,忽然一個念頭浮上心頭,不由頓時心中如被大錘重重一擊,猛地抬起頭來,臉上一片震駭之色。

  不約而同的,弘治皇帝也是同時轉頭看向他,面上略顯蒼白,眼中那驚疑震駭之意顯而易見。

  「這……這不是…….這是…….」毛紀顫抖著,詞不達意的脫口而出。只是那聲音出口,他自己都嚇了一跳。那聲音暗啞枯澀,全不類人言。

  「禁聲!」弘治忽的一激靈,低聲喝叱道。

  毛紀一哆嗦,霎時間滿面死灰,渾身一陣大汗湧出。

  君臣二人同時想到了一個可能,那就是這畫畫的根本不是以前,而是未來!

  預言,這是預言啊!

  無論這個預言是否準確,都屬於絕對的絕密,絕不是毛紀這個區區侍讀該知曉和參與的。

  那麼,此刻偏偏他竟身不由己的陷入其中,難說天子會不會為了保密而弄死他。翰林侍讀放在外面或許很大,很有身份。但是在朝中,連個屁都算不上。死一個毛紀,能保證這種不知準確與否的不安定消息傳出,對於天子來說絕不是難以決定的。

  正是想到了這些,毛紀才會如此心如死灰,絕望至極。

  弘治喝叱完他,低著頭在閣中來回踱步。整個閣中靜悄悄的,弘治腳下龍靴落在地面的輕音,停在毛紀耳中便如催命的追魂鼓一般,震的他雙股發軟,簡直就要癱在地上去了。

  好半響,弘治忽的站住,淡淡的道:「毛卿,你在翰林院時日不短了吧。」

  毛紀渾身一顫,勉強打起精神,顫聲道:「回陛下,臣……臣蒙皇恩,為侍讀學士已然三年有餘。」

  「唔。」弘治不置可否的應了一聲,停了停,才淡然道:「也算有些資歷了。如此,明日入東閣吧,輔助李卿家,好好跟他學著,莫叫朕失望。」

  毛紀一呆,隨即腦中就是轟的一聲,只覺一顆心飄啊飄的,不知雲裡霧裡去了。

  明朝內閣制度規定,內閣最高領導者一人,稱「首輔」;其次設三到四人不等,與首輔共同治理政事,稱為「次輔」。首輔、次輔統稱為入閣,這便是閣老稱呼的緣由。

  而再往下,為幾位閣老服務的,則各有四五人不等,這些人不算入閣,但卻也稱輔,名為群輔,都在文淵閣辦公。

  而所有這些在文淵閣辦公的人,首要一點,必須具備大學士身份。明代大學士身份從高到低依次為:華蓋殿(後改中極殿)大學士(首輔)、謹身殿(後改建極殿)大學士(次輔)、文華殿大學士(群輔)、武英殿大學士(群輔)、文淵閣大學士(群輔)、東閣大學士(群輔)。

  毛紀本為翰林侍讀學士,再往上升,必須要經過翰林侍講、翰林學士兩級。之後,才有可能晉陞閣學士。但只是可能,更多的選擇卻是入六部六科,或者三司兩院任職,少部分人可能外放主政一地。再之後,才可能有入閣的可能。

  明代文人,入閣,便是仕途的巔峰了。

  而今,本以為必死的結局,忽的峰迴路轉,竟然一步青雲,直接受封為東閣大學士,可以入文淵閣跟著李東陽理政了,離著真正的入閣,不過是咫尺之間,這個餡餅掉的實在是太大了。大到毛紀完全被砸暈了。

  「毛學士,毛學士!」耳邊有人在呼喚著,似乎還有人在扯自己衣袖。

  毛紀猛然警醒過來,迷茫的轉頭看看,卻見正是太監杜甫一臉笑容的看著自己。見他看過來,拱手笑道:「恭喜大學士,賀喜大學士。還不趕緊謝恩?」說著,暗暗打個眼色。

  毛紀這才猛省,臉上又是激動又是慌亂,翻身拜倒,哽咽道:「陛下隆恩,臣……臣……」他心神激盪,一時間竟無語凝噎。

  弘治卻並不見怪,淡淡的擺擺手道:「罷了,好好辦差就是。休負了朕的期望,你明白嗎?」

  毛紀聽著這淡淡的吩咐,忽然便覺一頭冷水兜頭而下,霎時間清醒過來。

  皇帝兩次說莫負了期望,又特意說讓自己跟著李東陽學習……毛紀想到關鍵處,頓時明悟過來。深吸一口氣,再拜堅定的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負所望!」

  弘治這才臉上露出笑意,點點頭,親自上前扶起他,又再溫言勉勵兩句,這才揮手讓他退下。從頭到尾,再沒提什麼圖啊畫啊什麼的。

  毛紀自然明悟,眼神兒都不帶瞄的,恭敬的施禮後,轉身去了。

  待到毛紀走後,弘治這才又再沉下臉來。當著廠衛的面,或者杜甫這些人的面,他可以震怒,可以恣意,因為這些人都是皇家的家奴。但是當著大臣們的面就不行,他必須謹言慎行,努力做一個寬和仁愛的賢明主君。這,便是帝王的規範。

  「把這些好好收了,交於娘娘親自收藏,不可外洩片言隻字。違者,誅!」

  杜甫心中一凜,忙躬身應是,手腳麻利的將一張張圖畫收好,親自送往皇后張娘娘處。

  弘治獨自站在閣中,霍的推開窗子,霎時間一股清風撲面而來,吹的他衣袂飄動,鬢髮舞動。

  「蘇默蘇默…….」他低聲呢喃著,眼底閃過迷茫,又時而劃過森寒。如此百般變幻過後,終是化作一聲無言的歎息。

  目光望向遙遠的天際,眼神中的犀利不再,卻多出幾分無奈和無力。風聲颯然,吹起他鬢角飄帶,隱約可見幾縷白髮零星隱現。

  這一代帝王,大明王朝的掌舵人,富有四海,權威顯赫,卻又有誰能知,他的艱辛和付出呢?

  或許,也只有她了。那個一直和自己相依為命,不離不棄的女人。無論自己是隨時可能死去的皇子,還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他想著想著,臉上神色漸漸柔和起來,滿是追憶溫馨之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