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2章 成就帝業,建元前夕(1) - 水滸任俠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1842章 成就帝業,建元前夕(1)

水滸任俠 by 雲霄野

2020-3-9 18:45

繼續北往進取塞北之地,聯繫蒙兀室韋諸部試探各個部族頭領心思,蕭唐之所以事先召集蕭嘉穗、馬擴、花榮、呼延慶、段景住等頭領前來計議商榷,因為這次戰事他不會親自統軍出征,而是打算任命蕭嘉穗為督軍總掌各部兵馬主帥,花榮率領幾撥軍旅為正印先鋒,全權由馬擴、呼延慶、段景住打理與大漠各部首領來往交涉事宜。到底如今以割據做大勢力君主的身份,每逢戰事都去親力親為的做為主帥南征北討。

更何況時局已經發展到了這個階段,也終不可能一直以地方割據武裝集團君主的身份管制治下各處疆土。燕雲之地大半既然也已被納入己方勢力版圖之下,之前所顧慮到組建政權體系一些群體、一些能臣的短缺問題基本已確定能得以解決,有些大事,也時候擺到檯面上做出個決斷了。

而蕭嘉穗、馬擴、花榮等被蕭唐委以重任,也開始著手調撥各部義士精銳軍旅,關支甲仗軍資、備置糧秣兵餉期間,也是在等候另一撥軍馬前來會合北進。先前一直在天波軍中擔任偏將歷練行軍要略,歷經戰事也屢建功勳的楊再興,於軍中主將楊志奉蕭唐鈞旨協同韓世忠坐鎮關西之後,另擇選精銳將士,選練成軍,也是時候教他獨當一面,做為一路兵馬的主將北進出征,另建奇功。

自抗金起兵以來,蕭唐遂一直在思量未來因時制宜所將抉擇的立場和出路,這非但涉及未來己方勢力的發展方向,而從當初陸續共聚大義的兄弟如今也漸漸成為軍陣權力領導班子的核心將臣,也無不深知自家哥哥何止又是於金國勢不兩立?勢力壯大到如今這個地步,也終究不會被宋廷所容,順勢而為的大事,差不多也是時候有個結果了。

而直到蕭唐再度召喚匯聚於燕京的諸般要緊文武重臣時,最先跳出來捅破這層窗戶紙的,卻是方自從京東路察視宋廷禁軍,也已然敏銳的察覺到今番會議所為何事的李助,他肅整衣襟,隨即躬身施禮道:「如今以主公的身份,也不必在受宋廷法理約制而處處束手縛腳,而我軍與夏國、金國、高麗乃至大漠蒙兀室韋諸部彼此來往折衝樽俎、動以刀兵,也早已是自成一格以邦交國戰而論。更何況如今宋廷早已不願坐視哥哥以藩帥之名做大,先是那廝犯我等在先,彼此也並無甚君臣的情義可言,休說是造反,稱帝建制便又如何?

至於所謂的名正言順,宋廷皇帝於秉政治國方面也不過是昏庸無道的庸才,然而主公先前所慮者,一來順天應民爭取百姓人心;二來當初不願趁宋廷勢微更使得中原大亂,倒要教金虜得利而枉留千古罵名,否則當初我等或殺或擒,早可以將宋朝宗室一網打盡;三來主公兵馬雖眾,謀臣良將如雲,但根基不穩,尚缺乏施政能使民生富庶,府庫充盈維持國力,錢糧軍資可經得起國戰兵事的治國良臣。可如今卻是時機成熟,在天下人眼中,哪個又是以為主公是得宋朝扶持才得以勘定中原虜患禍亂?以臣所見,便是公然自立稱帝,與宋、金早便交惡的兩國南北對持,也足以傲立於天下矣!」

李助越說語氣也不由越顯得有些激動,本來城府頗深的他此時眼中也已流露出一抹狂熱欣喜,而在場眾多頭領聽得李助把話挑明了說罷,大多人臉上也都變得複雜起來。

然而李助畢竟是個亂世當中要憑自己的能耐建下番事業,而要與宋廷死磕到底的造反狂熱分子。至於投從效忠於自己麾下的武將群體蕭唐大多也都不會擔心他們是否仍會對脫離宋廷自立而有甚排斥的想法。當中諸般統軍武將,有巴不得自家哥哥盡早能夠立國稱帝的,也有任勞任怨,本來身為宋朝國家良將的,隨後卻與宋廷兩相比較後仍肯為蕭唐所用,潛移默化中也接受了現在身份的。

明眼人皆知蕭唐與宋廷絕對不可能一直和睦相處下去,而早已有所察覺的,諸如劉法選擇了退隱收山,宗澤選擇盡可能與蕭唐合作抗金,但私下裡竭盡所能為朝廷遏制其做大的勢頭,而岳飛選擇毅然率領所部兵馬脫離蕭唐換而言之,麾下武將派系,以及以往彼此協作的統軍將帥當中不願脫離宋朝的,也早已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所以直到現在仍是一直追隨蕭唐的諸路將帥,都能接受終有一天自家哥哥會稱帝自立,而且其中大多人只嫌這一天來得有些遲了。

至於文官體系的態度,韓企先、劉彥宗、郭企忠等人還在大力著手於招攬他們的遼地漢臣同僚大批投順效忠於蕭唐,他們對宋廷無君臣情分,甚至當中大多人還仇視宋國,而關乎一個新興帝國的政治、外交、民生、經濟等方面著手考慮,治政人才的短缺問題立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決。蕭唐只需要考慮如何平衡這個派系將會在政權體系中所能掌握的權力,而得到這一個團體的擁戴,且是以一個新生帝國的氣象,在政治上也已完全足以與朝堂中雖然官僚濟濟,可仍是弊政極多,朝內仍是事端不斷的宋廷相抗衡。

更何況對於輔佐皇帝治國駕輕就熟的韓企先、劉彥宗等人而言,有生之年已經歷經所侍奉的兩個帝國的衰敗,可到了這時仍有機會站對了隊伍,可說是搭上最後一班船輔佐蕭唐稱帝立國,如此便是從龍之功,又何止是能夠保住這一世積累建下的功業?

是以在燕京離宮府邸當中,參赴此次至關重要的文武官員武都不約而同轉過了頭,在把眼乜向蕭唐的時候,在場幾乎所有人眼中都帶著期盼之色。而其中也唯有一個人生怕被別人看覷見自己臉上不甘的神情而垂下了頭,一抹狠戾之色,也從他的眼中稍閃即逝。

雖然已知曉麾下幾乎所有頭領的心思意願,就等自己一錘定音做下決斷,然而蕭唐卻是面色深沉,若有所思。也非是刻意擺譜做作要端著架子,這等大事,歷朝各代無論是馬上打下天下,亦或通過發動政變篡位的英主梟雄之輩,其中哪個不是在手下要臣力諫推舉之前經過三次推讓的流程之後,才正式決定建制登基?自古以來,每朝大多開國臣子搞三勸進、君主兩推讓而後假意勉為其難的答應,休說是後世,如今宋朝時節明眼人也知這已算是個稱帝立國、建元建制之前墨守成規的套路。

然而所謂的九五至尊、一朝皇帝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蕭唐心裡固然也不由得甚感萬般慨然的同時,也仍是在思量的是稱帝與不稱帝,實則也只是個名分的問題,但也恰恰正是因為這個名分,也不可避免的會牽涉到太多的重要決策。畢竟涉及興亡利害大事,如今走到了這一步,當真便已是稱帝建制的最佳時機了麼?

而蕭唐心中念著時,他抬起雙目向節堂內左面上首乜去,而落在了一直作為自己的心腹智囊竭力輔佐至今,而此時看來也是若有所思的許貫忠身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