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五十八 袁紹非庸人
白馬掠三國 by 琅騎竹馬
2020-3-7 19:04
袁紹麾下騎兵之前被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給擊潰後,一直沒有辦法解決,而在烏桓等族靠攏之後,袁紹的短板便被解決了。
有了戰馬提供,財大氣粗的袁紹,頓時一下子騰出數千上萬的騎兵。
可以說烏桓是早就投靠了袁紹的,當然了,他們的投靠實際上看起來更像是結盟,那些烏桓人仍然擁有自治權,軍隊方面也不是袁紹能夠隨意就能調動的了的。
鮮卑更不用說了,他們本就沒有完全的選擇投靠袁紹,一部分在幽州鮮於輔、齊周的帶領下,鮮卑聯合劉虞舊部別樹一幟,自己扛起了一面大旗,幽州之內戰火燃燒。
當然,無論是烏桓還是鮮卑,表面上依舊對袁紹表現出了曖昧,這樣一個有實力的大軍閥更適合去利用,而不是惹惱他。
東漢末年,諸郡烏丸部首領各自稱王,位處東北的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的烏丸部落形成同盟關係,故稱之為三郡烏丸。
三郡烏丸的首領遼西烏丸大王丘力居死後,因為兒子樓班尚小,由頗有武略的侄子蹋頓代立,總攝三王部。
蹋頓在袁紹與公孫瓚交戰時主動遣使與袁紹和親,並幫助袁紹與公孫瓚作戰。
作為回報,袁紹不但與烏丸部諸王和親,還遣使詔拜烏丸三王為單于。
「史書記載:三郡烏丸承天下亂,破幽州,略有漢民合十餘萬戶。袁紹皆立其酋豪為單于,以家人子為己女,妻焉。」
為此,幽州的公孫瓚壓力愈發的沉重起來。
「袁紹匹夫,真是卑鄙無恥啊啊啊!居然還敢和外族聯手,哼!無恥之徒!眼下大漢江山破敗,諸侯割據稱雄,天下必將會陷入長時間的攻伐當中!」
「也許是十年!亦或者是一百年!無論多長時間,死傷的都是漢人而不是那些異族!等到我們漢人最虛弱的時候,這些異族就會像狼群一樣攻掠中原大地!。」
公孫瓚大聲咆哮著,目光之中滿是憤慨。
當然也有無奈,畢竟,袁紹就已經讓他很難受了,再加上驍勇的烏桓和鮮卑騎兵,如今白馬義從重創的公孫瓚,也是有些無能為力了。
最終,他決定不得不放棄薊縣,轉而選擇固守另外的堅城易京。
易京距離薊縣並不遠,當初劉虞對公孫瓚很敵視,為了自保,公孫瓚率領部隊撤出薊縣,在旁邊的易京鑄起牢固的防禦工事。
這一決定後來奏效,幫助公孫瓚扛住了劉虞十萬人的突然襲擊,由此可見,易京的防禦有多麼堅固。
即便如此,公孫瓚也不簡單能夠討好。
畢竟,他的對手袁紹,也不簡單!
滾滾長江,大浪淘沙,歷史之上的袁紹縱然失敗了,但他畢竟強大過,輝煌過,榮耀過。
袁紹,其實並非是一個無能的人。
袁紹早期的想法導致董卓來到京城,這間接導致了一系列血腥事件。
後來袁紹又計劃一舉殲滅曹操,但是他在官渡戰役中被打敗了。
因此,袁紹在民眾中的形象基本上是「英俊而無能」。
事實上,袁紹並非無能。
官渡之戰只是一場戰鬥,失敗了而已。
袁紹仍然強大,曹操遠不能消滅袁紹。官渡之戰就像曹操的赤壁之戰。
雖然敗了,但他們不能否認袁紹和曹操的能力。
古代的行軍和戰鬥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沒有人能保證在每一場戰鬥中獲勝。
曹操一樣強大,但他還是被張繡的長子和典韋將軍毆打致死,差點被呂布殺死,並被周瑜燒死在赤壁。
袁紹只輸掉了官渡之戰。總的來說,他仍然配得上這一代人才和軍事諸侯的稱號。
袁紹出身名門望族,袁氏四代人有五人官居三公,父親袁逢、叔父袁隗、伯父袁成分別擔任司空、司徒、左中郎將。而袁紹自己也是位居三公。
自秦漢以來,人才的徵用都是採用「察舉制」,從最初的當地有名望的的人推選,後來這些人都到這些名門世家做了門人,漸漸到後來推舉的人才就完全控制在這些名門世家手中,而袁氏四世三公,在名門中更是聲名遠揚,所以袁紹在當時的號召力非同凡響。
可是僅靠影響力還不足以召集天下有才之人前來投奔,這需要一個契機。
恰逢東漢末年,宦官專政,以趙忠、張讓等人為代表的宦官瘋狂迫害士大夫和太學生為首的「黨人」,這些黨人人人自危,紛紛隱居起來。
但是這個契機的關鍵點來了,黃巾起義的爆發迫使東漢朝廷停止迫害黨人,將黨人大赦於天下,正亦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這些黨人門紛紛想一展宏圖。
又聽聞當時任中軍校尉的袁本初敢誅殺宦官,再加上袁氏本名門望族,天下才德兼備之人紛至沓來。
黃巾起義之前袁紹便與張邈、許攸私交甚好,在此之後更是得大批有才之人鼎力相助!
從此袁本初開始飛黃騰達,可以說在會盟討董到官渡之戰這十五年之間是袁紹的巔峰時期。
在董卓政府的混亂時期,袁紹不同意董卓廢除皇帝,並呼籲對董卓的聯盟發起討伐,這一運動逐漸獲得勢頭。
可以看出,袁紹早期的開拓工作並不比曹操努力,他白手起家的才華也不亞於曹操。
其次,歷史上袁紹擊敗了許多有權勢的諸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孫瓚的滅絕。
要知道最初在北方的時候,公孫瓚的軍隊勇猛而數量眾多,公孫瓚一直想要趁機統一北方。
在這之前公孫瓚就是邊境名將,和大多數諸侯不同,公孫瓚並不是朝廷所封的封疆大吏,而是一個將軍,他的主要任務是防備北方遊牧民族。
這也就決定了公孫瓚的軍事能力比較強,而且公孫瓚也有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
不過歷史上於界橋之戰,袁紹以少勝多,打敗了公孫瓚,並且在後來的幾年裡面逐漸蠶食公孫瓚,最終消滅了公孫瓚。
袁紹能夠將其權力擴展到冀、並、青、幽四個州,總之,在東漢末年,很少有無能的人能在歷史書上留下筆墨。
袁紹能夠成為少數幾個擁有最高權力的人之一,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無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