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七 黃巾的囧境
白馬掠三國 by 琅騎竹馬
2020-3-7 19:04
「如今我們和韓暹他們的幾路兵馬,在河內鬧出來的動靜有點大了,已經開始引起董卓的注意了。
牛輔那廝雖然無用,經過這幾天的交手,他最多不過只是一守成之徒罷了,但是其身後的董卓麾下,西涼將兵委實不一般。」
一邊說著,楊奉下意識的又扭頭,瞥了一圈四周,而後更加湊近了徐晃幾分,腦袋微偏,壓低聲音道。
「聽說當時在邊疆有著赫赫威名,手握五萬雄兵的并州軍、執金吾丁原,都在洛陽被董卓那傢伙,給輕易解決。
還有不久前那場聲勢浩大,彷彿波及大半個大漢軍閥的十八路諸侯討伐的戰鬥,參戰人員數十萬,不一樣被給整壓了嗎?」
一談及到這段時間裡面,零零碎碎聽聞到的,關於洛陽、虎牢關方向傳來的戰鬥消息,楊奉的臉色就有些不好看。
要知道,如今的他們,雖然依舊聚集了近十萬的黃巾士兵。
雖說軍中良莠不濟,但好歹各自的麾下,也有數萬人馬,聲勢亦是稱得上浩大。
但是黃巾的路,到底已經是日薄西山,昔日的餘暉罷了。
自從黃巾軍的精神領袖,天公將軍張角、地公將軍張寶,人公將軍張梁的先後逝去。
短短半年,當時有烈火燎原之勢的黃巾,赫然如同勁風催枯般被剿滅。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
穎川黃巾渠帥波才、小渠帥彭脫,青州黃巾渠帥管亥,東郡黃巾渠帥卜己,南陽黃巾渠帥張曼成...
還有張牛角、李大目、孫夏等等,這些黃巾中代表性的,將領級的人物陸陸續續被誅殺。
尤其是在張角死後,全天下的黃巾信徒心神惶惶,哪裡還有半點鬥志。
曾經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有著無堅不摧的堅韌信念的黃巾軍,似乎也開始逐漸逝去。
他們黃巾軍的軍魂,已經沒了!
想當初,波才、彭脫,張曼成、管亥等等,這些位一方渠帥,就算在臨死之時都不失是一條漢子。
是他們,用血肉,撐起了黃巾軍,這個全天下家喻戶曉的軍隊名號。
至於最開始,黃巾軍「賊子」的稱號,那其實只是大漢朝的那些世家,在確定出兵平亂後,硬加給黃巾的惡名。
最開始追隨張角的黃巾士卒們,是真正的信徒、教徒,本身並沒有做過任何傷天害理、擾亂百姓的事。
可現在,黃巾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骨氣。
半年前,當黃巾軍最為鼎盛的時候,長社一役,於長社城下戰死黃巾士卒數萬人,竟沒有一個黃巾士卒轉身後逃。
時過境遷,當日戰場中的黃巾軍已蕩然無存,如今的黃巾,淪落到與山賊、強盜同流合污。
或許是當初的血戰,不僅打沒了黃巾軍的領袖,也將那些黃巾士卒的鬥志和骨氣都打沒了。
黃巾的路,已經斷了...
要知道,他們這些黃巾軍,可不比割據各地的豪門世家。
原本,黃巾的根本,就只是一些為生活壓迫,起來反抗的平民百姓組成的軍隊。
既無名望、又無根基,唯一的依靠便是民心,便是天下百姓報怨大漢苛刻的憤慨之心。
但是如今,黃巾民心大失,又談何取漢而自代?
在計劃出兵之前,他們是因為聽說董卓被牽制住了大半的軍隊,才想著試著出來「撈」一票。
可是那曾料到,董卓的援軍居然這麼快就反應過來了。
楊奉嘴唇有些泛苦。
對於董卓,他心裡還是非常的畏懼的。
因為,根據零星的一些流言,當日董卓進駐洛陽時,曾大開殺戒,使得不少人為之恐懼。
以至於時至今日,洛陽乃至周邊仍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謠言。
比如說,他相貌醜陋,長的獅鼻闊口,頭頂雙角。
亦有人說,董卓好吃人心,凶殘至極。
也有人說,他性格粗暴,而且殺心很重,每天都要在太尉府中殺人取樂……
諸如此類的謠言,可謂層出不窮。
當然,這些對於楊奉來說,自然不是令他感到畏懼的原因。
最為讓楊奉心驚的,其實還是其麾下,那多達十數萬的雄厚軍隊。
如果真的對於調動全力的董卓,他,可還遠遠沒有招惹的資本。
心中有些彷徨和頹廢,楊奉望著眼前自家的猛將徐晃,喃喃的繼續低聲說道。
「想大漢自高祖斬白蛇起義,立國傳承至今已有四百餘載,根深蒂固,就連街頭巷尾的小兒都知炎劉正統。
眼下雖說大漢萎靡不振、皇權旁落,然天下仍有無數世家、豪門傾慕漢室……
我曾聽聞何進此人皆曾權傾朝野,把持朝綱,難道他二人便當真沒有絲毫不臣之心?
以我看來未必,只因天下百姓食炎劉米糧已久,大漢根深蒂固,難以動搖。
倘若當真有人行不義之事,天下必群起而攻之,或為私心,或為大義。
倘若在兩年之前,天下百姓皆恨朝廷苛刻,那時黃巾若能順利攻破長社、曲陽,抵達雒陽,或許還勉強能夠有取而代之、改朝換代的希望。」
說到這裡,楊奉便不住又長歎一聲。
「當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兵,幾乎推翻了暴秦。
他們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高祖皇帝,不過沛縣亭長,卻斬蛇起兵,推翻暴秦,擊敗項籍,建立如今大漢四百年江山。
曾經的我以為,他們都可以做大事,何以大賢良師帶領的黃巾軍,就不能做呢?」
「現在看來,呵呵,一切都不過是那些該死的世家和皇帝博弈的鬧劇罷了!
就因為陳勝吳廣他們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旦那些想要或者已經坐的江山的人,又豈能容忍一群百姓,在崛起鬧事?」
「更何況,如今黃巾之中良莠不齊,多少賊人假借黃巾名義作惡,以至於黃巾之名望一落千丈。
不說那些世家豪門,即便是在百姓眼中,亦與盜賊、強盜無異,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今黃巾若再想要成事,難入登天!」
說句心裡話,其實,他楊奉本來就不是要參加黃巾軍的。
原本他也是打算走大漢官僚制度,還準備了一筆錢財,準備去買官的。
只是,這年頭,講究門第。
他楊奉,歸根到底,只不過是一個出身貧苦的窮苦人家的粗漢罷了。
朝臣大多出於名門望族,對於楊奉這種出身的人,非常排斥。
再加上當時時局動盪,急於出人頭地的楊奉,以為張角能夠成事,才加入到黃巾軍的陣營。
現在看來,似乎到了,需要他開始準備,嘗試著擺脫這個身份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