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戶籍改革
錦衣霸明 by 仗劍至天涯
2020-2-23 18:26
。
對遼東來說現如今最寶貴的是什麼?
不是那所謂的土地,也不是那所謂的金銀,更不是那所謂的礦藏,對現在的遼東來說最寶貴的其實是人口!
這沒有人,你即便是上述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
那不過是待宰的羔羊罷了!
較封閉的環境也讓遼東得以擁有數量眾多的人口資源!
這遼東不比他地,雖說在氣候上來說要惡劣些但土地肥沃那是眾所周知的,如果能在這遼東半島上聚集起人口謀發展那必定會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遼東督府·民生署·戶籍司。
對現在的遼東來說一切都講究規矩辦事,這細緻到終端的管理機構讓遼東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一人掌權的現象!
作為發展的核心所在這也讓人永遠是第一位,但讓秦鋒無力吐槽的卻是大明現行所實施的這一套戶籍制度,這明初出於穩定的思索便制定了極具代表性的戶籍制度,以職業為劃分細緻分了民戶、軍戶、匠戶、站戶、鹽戶等子承父籍永代不變的存在!
雖說這一套制度在推行之初卻是起到了穩定社會局勢的作用,可你要知道這其中還存在著很多缺陷,在秦鋒看來這對人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做什麼勞什子的高低之分,這社會想謀求發展首先要拋棄的就是門戶之分!
什麼士農工商的區分那就是對發展的最大阻礙!!!
這也使得早在鞍山政務廳時期孫傳庭他們在鞍山所推行的就是最基礎的戶籍造冊,以地域、府、縣、鎮、村進行最基礎的編戶造冊,以家為最終核算終端,在這其中戶籍所做的最大目的就是證明你是我治下百姓,再者就是便於統治人口數量!
當然進行編戶造冊之後地方官府也會根據百姓所拿戶憑進行土地分配,這有效的打擊了那些空戶領地、少繳賦稅的現象存在!
作為遼東的基礎所在這也讓戶籍司在這段時間內過得是最艱苦的存在,即便是現在所處是隆冬,這些戶籍司的官吏都已外派到諸府、諸縣去協助編戶造冊,畢竟隨之而行的是根據戶憑進行分田敲界碑!
這些都是不能打絲毫馬虎眼的存在!
而這一點孫傳庭玩的就比較壞了,在得到秦鋒的首肯之後那些從京城所來年輕官吏皆被外派到了艱苦一線!
讓他們跟隨遼東督府的官吏學做事兒,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有所跟官吏如實匯報,如果所做未完成考核的話就會降低一級,這對那些有官身在的京官來說是最大的折磨,即便是再抗議也起不到一絲作用!
別的不提就單說這袁崇煥在李士元手中就被玩慘了!
別看這李士元年紀不大可人家這閱歷在這擺著呢,想當初人家受了怎樣的罪?他向誰哭訴過?
自跟了李士元並幫助其協助民生署工作,那袁崇煥是一點悠閒時光都沒了!
這最初袁崇煥肯定是不願意啊,老子來遼東那是來救民於水火的怎到頭來卻讓他做這些刀筆吏才去做的繁瑣之事?這他娘的不是在侮辱他的身份嗎?於是乎肯定就做些李士元他們最初也做的事兒,畢竟這人都是從這樣的狀態下走過來的,這人都是從碰壁摔打中成長起來的!
人家李士元也不多說什麼,一切按制度來辦直接把袁崇煥給搞蒙圈了!
可這也激起了袁崇煥更大的反擊,但他這樣的做結果只會讓自己過得更加不好!
而這番整治也讓袁崇煥明白了一個道理,當然這如果沒有李士元和其的一番交談袁崇煥心中肯定還是不服啊!
可一番交談分析後讓袁崇煥明白了很多,就這樣袁崇煥他也發生了改變,當然這待遇也從跟隨李士元變成了前往地方協助編戶造冊!
這地方的工作那永遠都是用忙到昏天黑地來形容的,因為大批流民進入遼東使得諸府一直在安穩民心做準備,這府、縣、鎮、村的安置從果腹,再到編戶造冊,再到隨之推行按戶分田一點都馬虎不得!
就以袁崇煥這位外派到金州府梁關縣的民生署戶籍司的官吏來說吧,讓袁崇煥他怎也沒想到的是這編戶造冊本應是最簡單的存在,畢竟這百姓見到官府之人那都是多少帶有敬畏的,可事實上這一切都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簡單。
不識字,問東說西,膽怯的,憨大膽的,咋呼的,不講實情的……
這些時間呆在金州府梁關縣徹底是顛覆了袁崇煥的三觀,這明明是姓李卻非說自己叫張蛋,並說這還是他爹娘花了一斤糧食請算命先生給起的,還他娘的說什麼這要是改了就壞了他一家的運!
大哥,你這他娘的不就是在搞笑嗎?!
你說你一破產流民剛在這安頓下來,說什麼勞什子的運啊!
可是吧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每天都會遇到,對待這些生活在底層的百姓來說他們並不識字,這也使得他們的眼光只有短淺的那能看到的實實在在的存在,長期處於佃戶、軍戶等狀態下他們所想的是什麼?
能吃飽飯就不錯了!
要想做到讓百姓敬畏擁護官府,可這樣的基礎在於什麼?
這應該建立在官府的公平,唯有能幫助百姓去解決一切,那麼這治下百姓才會打心底裡敬畏擁護官府!
遼東諸府就是在這樣梳理百姓事宜的過程中重新確定威信!
畢竟這些百姓多部分都是從所謂的士紳名下逃離出的佃戶,那即便是在官府都未曾擁有戶籍的白戶!
這也是為什麼大明擁有著眾多百姓,可官冊戶籍上僅存在七千萬百姓的原因所在!
因為這其中的多數皆掛在地方權貴、士紳名下的沒有戶籍的白戶!
而就是在這樣一種狀態下遼東諸府官吏按照規矩不斷梳理著地方百姓的戶籍,一旦這最頭痛的編戶造冊完成了,那也能最終得到生活在遼東治下的百姓到底有多少,到了那時就能最終確保遼東的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