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王客氣了
戰國魏武卒 by 酒中狐
2020-2-20 20:05
這是發生在華王遇刺之後的事情了。
博望坡此人得知青豚遇刺之後,當即便嚷嚷著要點齊人馬,殺入秦地,為君上報仇。
當時滿朝的文武都勸博望坡冷靜一點,甚至唐佳也親自出了面勸說。
哪知道這個被忽悠的瘸了腿的憨貨,竟然以滿朝文武再無男兒,學一介婦人縮頭當了烏龜,當即便將眾人氣了個半死。
甚至還說唐佳乃是牝雞司晨,又將唐佳氣了個臉色鐵青。
最後,這廝硬是沒有人管得住,然後諸將一起合力,強行控制了他,丟到一邊的房間關了禁閉。
待到下午青豚回來,這廝又狀告眾人冷血無情,富足安逸的生活,磨沒了諸人的膽識……
青豚得知詳情,親自下令將博望坡投入禁閉室內冷靜冷靜。
青豚看了虎一眼,都是這廝幹的好事,若不是他內心奸詐似鬼、外表憨厚老實,怎會將博望坡帶成了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蠢貨!
陳平笑道:「君上,楚王之事,臣以為當有楚王先行向吾國遞上降表,這樣的話吾國也能立於不敗之地!」
張良看了陳平一眼,卻是欲言又止。
青豚笑道:「張卿有話儘管請說罷!」
張良道:「陛下,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而今楚王欲要投效吾國,而吾王又以遇刺為由,封閉四方通道,臣以為,此時外界必然會討論楚王此舉的意義,甚至有人想要藉著此事,打探陛下是否真的病重!」
青豚微微皺眉,道:「繼續說!」
張良拱手,道:「陛下以病體示人,因此,吾等必須以陛下病重為前提,來商討此事!」
他轉頭看向諸位大臣:「諸公,若是陛下當真病重,楚王行此投效之舉,諸位該當如何?」
唐洲當即道:「若是陛下病重,楚王又有這個舉動,某必然會猜疑楚王此舉的真正含義,是否聯合別國,打探吾王的真實消息!因此,某必然會建議先行打探清楚楚王的真真意思,再做決定。
鄭萬則是道:「那樣的話吾等有兩個選擇,一,陛下病重,我等只有接受楚王此舉,以來安定人心。二,陛下無事,吾等商討拖延時間,好使外界以為吾國人心大亂,做不出決定。」
侍立在一側的甲士劉邦突然道:「陛下,微臣有不同意見。」
「說罷,吾華國並不阻塞言路。」青豚跪坐在席位上,點了點頭。
劉邦道:「或者為了混淆視聽,故意反其道而行!」
「善!」青豚大笑:「劉屯長此話正中寡人心思,的確是如此,所以這就是兩條路,四種解讀了!」
眾人紛紛點頭,的確是這樣,道路為由接受與不接受這兩條,但是給外界的判斷,卻是四條可選的預判了。
張良笑道:「既然如此,臣以為當接受!」
他環顧一周,道:「陛下,諸位,吾等不但要接受,還當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勢,迅速接納楚國!」
「諸位可還有異議?」青豚詢問道。
眾人紛紛彎腰:「臣等沒有異議!」
「那好!」青豚道:「立刻通知邊關成舟將軍,即可出發,控制尚在楚王手中的所有土地!」
眾臣領命。
青豚繼續道:「還有,將博望坡給寡人派到戰場上去,這廝必然是手癢了,告訴他寡人就不見他了,准許他在楚國立威,但是,若是楚人不反抗,不得濫殺無辜!」
青豚沉思一會,再次道:「收復了楚國之後,兵力一部駐紮與楚國,另一部給寡人拉到大江對岸去!」
「陛下!」虎急切道:「陛下,秦國之事還沒有查清楚,若是這時候將兵力放入江南地,是否?」
青豚搖搖頭:「無妨,縱然寡人做的再嚴密,秦王還是會有所懷疑的,孤要以吞併楚國,然後再行擺出南下之勢,唯有如此,秦王才會放手東出,到了那時,寡人落下的暗子,才能發起!」
信鴿從南陽城中飛出,桐柏、信陽……一路無數處聯絡點,接受了消息,然後繼續將軍令傳遞下去。
成舟得到了消息,當即留下一曲人馬守護城池,餘下的軍士,卻是全部帶去了楚境。
「嘩嘩嘩!」
「砰砰砰!」
兵卒們衣甲鐵葉片的碰撞聲,和腳步踏在冰凍的堅硬地面上的腳步聲,響徹在壽春城頭。
城內百姓紛紛閉緊了房門,透過門縫觀察著這陌生的軍隊。
而一眾早已得到了消息的貴族們則是紛紛出現在城外,迎接華軍的到來。
成舟端坐在戰馬上,卻見當面一人帶著十二旒天子冠,正捧著楚國的土地人口田冊,等待著他呢!
成舟並沒有佔領者上國大將的矯情,卻是當先翻身下馬,不待楚王負芻開口,便先行迎了上去:
「華國將軍成舟,見過楚王!」
「使不得!」
見到成舟並沒有志得意滿的那種高傲,負芻內心也好受了很多,他連連開口道:「使不得,將軍乃是上國之卿,等同於某這下國寡君,寡人負芻見過將軍!」
「哈哈,大王客氣了!」
成舟那是從普通士卒做到了華國四大將軍的位置上的人,早已成了人精,客氣話兒卻是不斷湧出:「天寒地凍,外臣勞累大王親自出城迎接,倒是罪過罪過!」
負芻苦澀的笑了笑:「亡國之君,哪來的什麼尊貴可言!」
成舟笑道:「大王請!」
「先走程序吧!」
成舟的熱情,倒是讓負芻心中好受很多,想來熊心那小子並沒有欺騙他……
也許,投靠華國,也是一個將祭祀傳承下去的辦法……
負芻當即按照慣例,將田地人口簿冊,獻給成舟,而成舟則代表華王,給了負芻一定的安慰。
當晚,負芻要為成舟騰出宮室,成舟哪裡肯,卻是住進了項家的府邸。
負芻此時尚能控制的國土,已經只剩下了三成多一點,面對咄咄逼人的項家,眾多楚國封君們都是一邊抵抗著項家的分化拉攏,一邊觀察著負芻的態度。
甚至有人還保持了中立,等待時局變化之後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