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5G改變生活
5G時代: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的大變革 by 龜井卓也
2020-2-17 18:51
智能手機的革新
前面介紹了5G到底是什麼,以及現在世界上5G處於什麼樣的狀況;後面將介紹5G後的未來會是什麼樣。本章將介紹5G會使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在LTE剛出現時,誰都能夠直接感受到的變化就是,智能手機畫面上部表示天線的圖標(antenna icon)由3G變成了LTE。現在,各通信公司都將天線圖標標記為4G,消費者也有了正在使用4G手機的認識。
那麼,對於5G帶來的變化,我也首先從智能手機將會如何變化講起。
摺疊型手機的閃亮登場
在2019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以中國和韓國為主的手機終端廠家,發佈了適用5G的手機。在前文已經介紹了三星公司的GalaxyS10 5G,不過,最引起人們注目的是華為的HUAWEI MateX和三星的Galaxy fold這兩款摺疊屏手機。
摺疊屏手機是有兩個顯示屏的雙屏型手機,早在2011年就已經面世的京瓷公司生產的ECHO,2013年NEC生產的MEDIAS,2018年3月NTT DoCoMo推出的M(作為全網通的ZTE AXON M)等,都屬於這類型手機。因此可以說,摺疊屏手機這一概念本身並不是新鮮事物了。
不過,在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佈的這兩款手機,在「屏幕只是一個,屏幕本身摺疊」這一點上大不相同。這兩款摺疊屏手機在結構和設計理念方面有所不同:HUAWEI MateX是屏幕外翻,Galaxy fold是屏幕內翻,但都是屏幕本身可以摺疊。它們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覺衝擊,使人們產生一種未來感。
這種摺疊屏手機,依靠屏幕技術的革新,使得柔軟彎曲的顯示屏得以實現,與以往的雙屏型手機的不同之處不只是體現在技術方面,還體現了預先設定的使用方法的與眾不同。
雙屏型手機生成兩個畫面,比如一個是應用軟件的畫面,另一個是鍵盤的畫面,兩個畫面分別表示不同的內容,顯現出新的界面(UI)。而新款的摺疊屏手機顯示屏只有一個。也就是說,摺疊屏手機是一種具有單純超大型顯示屏的手機,不是以往的那種表示應用軟件畫面和鍵盤畫面不同內容的使用方法,它當初設定的使用方法就是用大畫面表示一個內容。
即使是雙屏型手機也能將兩個畫面表示成一個畫面,但是,顯示屏的邊框(bezel)把畫面分成兩個,沒有朝著用大畫面欣賞視頻及畫像這種使用方法的方向設計。
這種實際上搭載超大型顯示屏的摺疊屏手機,是最適合在移動狀態下欣賞大畫面、高精密度視頻的終端。能夠切實感受到5G的高速率、大容量的最好內容就是視頻。這種摺疊屏可以說是真正能夠體現5G時代的手機。
現在的手機都在往大畫面化、高精密化的方向發展,人們只要對大畫面、高精密的手機有過一次體驗,就絕對不會再用畫面小、畫質粗的手機。讓畫面和畫質取得飛速進化的,就是這次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佈的摺疊屏手機。
推出雙屏型手機的出發點之一,就是面向喜歡新事物的核心粉絲群。這次推出的摺疊屏手機,雖然在屏幕能夠彎曲這一點上給人的視覺造成一種衝擊,面向核心粉絲群也是促使其推出的因素之一,但它實現了朝著大畫面、高畫質的進化,是能夠直接享受5G帶來好處的手機。
這種新推出的摺疊屏手機,只要不出現剛推出時的各種不良反應等故障而產生商譽(reputation)上的問題,並且在價格方面讓人們覺得物有所值,得到普及還是完全有可能的。
低價終端也紛紛登場
雖然談到了摺疊屏手機的價格,但從總體來看5G手機的價格將給其普及造成很大影響。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也有關於「低價5G手機」的提議。
中國手機終端廠家小米發佈的Mi MIX3 5G雖然不具備HUAWEI MateX和三星的Galaxy fold那樣的摺疊功能,但也擁有相當大的畫面且沒有邊框的顯示屏,搭載了高通公司生產的最新芯片,可以對應5G,價格被控制在8萬日元(約5300元人民幣)以下。
與目前各手機終端廠家現行銷售的沒有5G功能的旗艦品牌相比,小米推出的這款手機的價格也是同等或以下的價格水準。如果能夠拿到比不是5G的手機還便宜的5G手機,那麼當然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低價的5G手機。
換個話題。在日本,現在對「通信費用和購買手機費用應該分離」有越來越多的討論。在此簡單介紹一下:日本的現行做法是當消費者想要購買手機時,都採取以簽訂通信協議為條件、對所購買的手機價格予以打折的銷售形式。也就是說,通信運營商需從收取通信費用賺取利潤來填補購買手機費用的折扣。因為對於通信費用,無論是頻繁更換手機的用戶,還是長期使用同一部手機的用戶,都等同收繳,所以,把從通信費用中賺取的利潤的一部分用來給手機打折是不公平的。從這一理由出發,通信費用就是通信費,購買手機費用就是手機費,兩者應該分開。這就是人們議論的內容。2019年3月,日本《電信事業法》的修改已經在內閣會議討論通過,今後,兩種費用分開將被當作慣例確定下來。
如果兩者分開的話,用來給購買手機打折的那部分資金就不需要了,那麼,通信費就會變得便宜。但是,購買手機的費用就難以打折了。
話又說回來,在5G手機的銷售正式開始的2020年,日本手機銷售就難以再打折了。那樣的話,低價5G手機貨源的多少,將會給日本的5G普及帶來影響。
上述的小米手機目前在日本還沒有銷售,但是,希望今後5G手機的陣容(Line Up)越來越強大。
給娛樂帶來新體驗
上一節介紹了由摺疊屏手機所帶來的顯示屏的大畫面化、高精密化的趨勢。用大畫面顯示屏所觀賞的內容首先就是娛樂,具體來說就是視頻,如今各通信運營商已經開始面向5G時代拓展視頻上傳服務。
打包上傳視頻服務的KDDI
KDDI於2018年8月開始提供將大型視頻上傳的打包套餐:au furattopurann25 NFLX pack(au平臺套餐25 NFLX不限量套餐)的服務。它比20GB的通信套餐au furattopurann20每月的收費高出1000日元,但是,比20GB通信套餐多出5GB,並且可以免費觀看在NFLX上增加的au視頻上傳服務的video pass(不限量視頻)。NFLX和video pass的每月收費分別為650日元和562日元,兩者加在一起就超過了1000日元,au furattopurann25 NFLX pack套餐就很划算,而且還贈送了5GB的通信服務。
不過,現在NFLX每月的收費已改為800日元,與au furattopurann20的收費差額變成了1150日元。
說一句題外話。在通信的世界有網絡中立性的要求,雖然不能詳細論及,但簡而言之,就是網絡應該是中立的,不能因為在網上傳輸的數據內容而產生差別或區別對待。
au furattopurann25 NFLX pack所追加的5GB大小的套餐除NFLX以外的通信也可利用,並非給NFLX提供的特殊待遇。可以說,這是避免觸犯網絡中立性原則的巧妙設計。
話又說回來,作為日本國內MNO(即移動體通信運營商NTT DoCoMo、KDDI和軟銀)之一的KDDI把視頻上傳服務打包在通信收費中的這種做法,成為加快通信運營商不靠通信而靠服務實現差別化趨勢的重要一步。
軟銀的「免費套餐」
軟銀於2018年9月開始,實施新的收費套餐ultra giga monster plus(超大G怪獸套餐),這是50GB的流量套餐。但是,關於YouTube和Abema TV等的視頻上傳服務、LINE和Facebook(臉書)等的SNS套餐,都是不從50GB中減掉的套餐。
這種不將特定服務的通信計算在內的套餐被稱為免費套餐,美國的T-Mobile早就有這種服務了。
在日本雖然也有用MVNO(假想移動通信運營商,借用MNO的通信線路提供通信服務的運營商)提供這種服務的運營商,但正如前文所述,在都擔心觸犯網絡中立性原則的情況下,MNO將通信線路借給MVNO使用,著實讓業界感到震驚。
現在該公司正在開展截止日期到2019年9月底的「流量隨便用活動」,指定服務以外的套餐也給予免費。平等對待所有的通信,提供實質上的不限量套餐,目的在於避免觸犯網絡中立性這一原則。
充分發揮品牌作用的NTT DoCoMo
NTT DoCoMo既擁有日本國內會員人數最多的所有風格(all genre)的d TV(數字電視臺),也在開展專注於動畫片內容的數字動漫商店(d animation store)的視頻上傳服務。並且,還提供世界最大型的體育賽事轉播上傳服務的DAZN(總部位於英國的一家主要從事體育賽事直播和視頻點播服務的公司)上傳的視頻和DAZN for docomo(面向docomo的DAZN)的視頻。轉播體育賽事這樣的實況內容(live contents),將在高速率、大容量通信得以實現的5G時代迅猛傳播。
2018年7月,NTT DoCoMo開始提供「面向超值視頻的數字動漫商店」(d animation store for Prime Video)套餐服務。該套餐是由亞馬遜的「超值視頻」(prime video)裡的「數字動漫商店」(d animation store)提供的,其目的不僅在於吸引動漫的核心粉絲群,還要把各個年齡段從事各種行業的更多顧客吸引過來,為他們拓展多個頻道,以滿足亞馬遜用戶的各種訴求。2019年3月,該公司又增加了一個提供迪士尼內容的「迪士尼豪華套餐」。
軟銀之所以採取利用「超大G怪獸套餐」這種方式,來提供YouTube和Abema TV的可以免費視聽內容的做法,說到底是作為通信運營商想追求互聯網效用的最大化。而KDDI和NTT DoCoMo則擁有強大的品牌實力,採取了與擁有眾多社會地位高的王族會員、自己就可以把視頻服務上傳的OTT運營商(Over The Top:在通信基礎設施上提供互聯網服務的運營商,例如谷歌、亞馬遜等)同樣的做法。
不過,上述情況只不過是現在這個時點的一個截面,在這個對於大容量、高精密的視頻內容服務來說通信已經不再構成制約的時代,視頻上傳是特別容易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好處的服務,各通信運營商都將其作為爭奪消費者的主戰場。可以預見,今後各家通信公司都將在擴增視頻上傳陣容,以及通盤考慮收費套餐方面推出各種舉措。
「多角度」帶來的視聽新體驗
作為5G時代推進視頻上傳服務的理想狀態,也可考慮朝著在大畫面化、高精密化的基礎上再加上向多角度(multi angle)的方向發展。這是一種將現場活動(live event)的舞臺、在比賽場館裡正在參加體育比賽的選手等所有的對象,從各種角度拍攝後將其影像同時上傳,利用者可以從各種角度來欣賞的方法,它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
5G使高速率、大容量通信成為可能,所以能夠將多個視頻同時上傳,並且利用網絡切片技術,能夠實現視點的流暢切換。
此前的現場內容的視頻上傳,是作為一種實際上無法看到現場活動及體育館現場的情況下的代替服務。而5G時代,利用者能夠從自己想看的角度欣賞的多角度視聽,能夠帶來在現場及比賽場館的觀眾席上無法實現的體驗,這成為一種提供完全特殊價值的服務。這一方法將在活動現場及比賽場館這些視聽效果好的限定空間裡廣泛運用。
2018年6月,KDDI轉播位於那霸的沖繩蜂窩體育館(cellular stadium)舉辦的職業棒球公開賽時,對多角度視頻上傳進行了實證試驗。
這首先需要在整個比賽場館構建5G環境,然後用16部攝像機對擊球者所站的位置(batter's box)進行360度同時拍攝,為帶來平板電腦的觀眾實況上傳。觀眾可以一邊觀賞現場正在進行的比賽,一邊利用手頭的平板電腦從任何一個角度觀看擊球手的影像,或者回看被漏掉的精彩瞬間。今後,在比賽場館觀看體育賽事時,一邊看著手頭的畫面一邊觀賞現場的比賽也許會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
2019年1月,NTT DoCoMo發佈的「現場新體感」就是作為商用提供的服務。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選擇多個角度欣賞藝術家的現場活動,5G可以更自由地變換視點,從觀眾的角度將內容上傳(upload)使活動場館沸騰起來。這種互動(interactive)的觀賞方式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5G對XR特別有效
比手機和平板電腦更要求高速率、大容量通信的是VR和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等的XR(VR和XR等技術的總稱)。
XR的通信不僅傳送大容量的內容,還對站在利用者視點的移動予以實時反應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必須做到高可靠、低時延,可以說5G是特別有效的服務。
VR的5G實證正在積極推進,不過,對於作為比通常的顯示器更有投入感的VR的活用,現場活動、場館賽事、在線遊戲等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價值的內容是最重要的。
2019年3月,軟銀在福岡的雅虎網拍館利用VR技術,對能夠多視點切換的實況比賽進行了實時上傳。利用者不必親身到比賽場館就可以觀賞到實時的棒球比賽,不在同一地方的家人和朋友恰如在同一比賽場館觀戰,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要想得到這種體驗,不僅要求將拍攝的棒球比賽用現場直播(live streaming)上傳的通信,還要求做到將同是利用者的影像和聲音互換的雙方向通信。5G不僅下載快,上傳也非常快,所以,能夠很好地實現這種雙向的內容交流。
VR在日本國內的普及還不夠理想,但是,如果現場活動、體育賽事、遊戲等內容齊全的話,對VR的需求將會增強。目前尚未解決HMD(Head Mounted Display,戴在頭上觀賞XR的設備)的成本過高問題,而將現在用HMD來處理的數據依靠5G在服務器(server)一側進行處理的話,HMD會逐漸小型化和簡約化,從而降低利用VR的成本,這樣利用VR的障礙就會逐漸被克服。
在線遊戲也很強的谷歌
對時延要求更加苛刻的視頻內容應該是在線遊戲。在線遊戲不僅要求大畫面、高精密的影像上傳,還要求玩家的輸入能夠實時在遊戲中得到反應。
例如,遊戲畫面上有玩家正在操控的角色(character),玩家在摁下游戲遙控器的右鍵時,如果該角色不能瞬時向右移動的話,遊戲就無法玩了。
在此,以同樣是在線遊戲但通信量特別大而且不允許延時的雲遊戲(Cloud Gaming)為例。所謂雲遊戲,正如遊戲前面加了個「雲」,遊戲內容是在雲端完結的,是一種遊戲玩家通過自身的終端進出雲端來玩的遊戲。
遊戲玩家通過終端輸入的信號被上傳,接到該信號在雲端處理過後的遊戲影像被連續播放,所以,無論從什麼樣的終端傳送過來,無須下載和安裝就能達到遊戲的目的。不過,在遊戲過程中通信始終不能中斷。
例如,想象一個利用手機觀看YouTube視頻的場景。無須在手機上進行設定,也無須下載視頻節目,只要選擇一個視頻節目,就可以連續視聽。視頻的再生處理是在YouTube的雲端進行的,所以,無論型號(spec)多麼落後的智能手機,無論從什麼樣的終端傳出,都能夠看到相同的視頻節目。不過,在視聽過程中要始終保持通信暢通。
對於雲遊戲,可以把它看成是帶著上述觀看YouTube視頻的感覺就能玩的在線遊戲。視頻上傳服務雖然只有類似選擇想看的視頻那樣的輸入信號,但遊戲必須要處理更加複雜的輸入信號,並立即反映在遊戲上。可以想象,這對於通信的要求之苛刻。
2019年3月,谷歌發佈了一款雲遊戲STADIA。在前文闡述了「用觀看YouTube視頻的感覺就能玩的在線遊戲」,實際上STADIA就是這樣的服務。在YouTube的Game Play上播放的視頻如今已經很受歡迎,視聽Game Play節目的用戶能夠無縫對接地玩這一遊戲,這件事情還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玩遊戲時,延時成為很大問題,因此,玩家們都儘可能在近處進行通信處理的邊緣計算成為必須具備的條件。谷歌在世界200個國家建有7500多家數據中心,成為世界上能夠構建邊緣計算環境的為數不多的運營商之一。正因為如此,該公司在提供STADIA服務方面具備了強大競爭力,在雲遊戲領域也將確立其壓倒性的優勢地位。
面向互聯汽車的革新
各種用途中最大的用途
以汽車為首的「移動」作為活用5G的用途,是5G各種用途中最大的。「移動」顧名思義是「動」,當然不能用光纜等固定通信來連接。LAN也因為提供區域有限而無法利用,所以,必然要求採用移動通信系統。
這其中,最受人們期待的用途就是自動駕駛。彙總解析從大量安裝於正在行駛的汽車裡的各種傳感器發來的龐大信息,立即反饋操控行駛的自動駕駛技術,要求同時具備5G的所有技術條件,即高速率、大容量、高可靠、低時延、大規模同時接通。
自動駕駛對應其自動化程度,被定義為從1級到5級,雖然達到完全自動駕駛即5級尚需時日,自動駕駛汽車開始普及被認為應該到21世紀30年代。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革新和積累成績是毋庸諱言的事情,但它還面臨如何確保安全,以及出現萬一的情況下責任的認定等需要解決的課題。
況且,要想用5G的通信環境覆蓋自動駕駛所行駛的道路,還需要鉅額的設備投資和相當長的建設週期。採用NSA方式難以展現5G的精彩表現,這就要求採用SA方式,但是要想具備這種通信環境同樣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雖說如此,依靠5G實現移動的革新絕非遙遠未來的事情,具備通信功能、與互聯網常態接通的汽車即互聯汽車(connected car)依靠5G將會得到迅速普及。
為了預防事故的汽車保險
最先得到互聯汽車好處的是汽車保險領域。雖然是處於普及期的服務,UBI(Usage Based Insurance,基於駕駛狀況的保險)之一的「基於行駛距離的汽車保險」,在日本國內各汽車保險公司的險種中,正在成為一般性的產品。
UBI方式的汽車保險大部分都是通過取得並解析汽車是如何使用的這些數據,對那些不經常開的汽車的保險費予以相應的折扣。這是這一方式的一般性做法。
如果是5G的話,不但能取得發動機在啟動狀態下持續多長時間、行駛距離多長等信息,還能彙總剎車及油門的使用方法、在車內的講話、安裝的行車記錄儀拍攝到的影像等與汽車行駛有關的各種數據。
根據對這些數據的解析,就能夠對駕駛者的駕駛技能、駕駛的精力集中度、危險駕駛的程度等進行評估,從而得出精度更高的風險評估結果。
不過,如今汽車保險的價格已經被降到很低,即使再想讓保險費便宜一些,其幅度也已經很有限了。考慮到保險的本來目的,今後可能要通過加大萬一情況下的補償力度,來實現高附加價值化。
如今,各保險公司已經開始強化互聯車的補償業務。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推出的「注視GK的車險」(GK:Goal Keeper,目標守衛者)、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推出的「私人駕駛代理」(drive agent personal)、損害保險JAPAN日本興亞(日本的一家財險公司)推出的「駕駛!」(DRIVING!)等車險,都是由簽約人提供行車記錄儀,利用從中得到的數據,再加上萬一時刻的緊急自動報警及趕到現場查看等,來協助駕駛人強化事故後的處理工作。
損害保險JAPAN日本興亞還開發出利用AI根據事故發生時,行車記錄儀拍攝到的影像自動得出責任分擔比例的系統。以往從事故發生到賠付都要花費2個月左右的時間,現在該公司正在將其朝著大幅縮短到約1個星期的方向努力。從發生事故後儘早支付保險金會給簽約人帶來更大的便利這一點來看,也可以說這是對事故處理的支持。
面向未來,車險將朝著預防事故的方向發展。保險的終極目標倒過來說就是保險不被使用的狀態。各家保險公司通過行車記錄儀等車載設備,以及手機取得的各種數據,將分析結果形成駕駛診斷報告,將其反饋給簽約人。
在高可靠、低時延的5G通信時代,當監測到駕駛中的危險狀況時,車載儀器裡發出警報,讓實時反饋成為可能。5G時代的汽車保險將從「為了應對萬一事故的服務」轉向「不讓萬一事故發生的服務」。
汽車本身也在不斷進化
不只是由互聯車帶來的服務變化,汽車本身也在不斷進化。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革新就是一個易懂的例子。
說一個不是直接說明問題的事例:豐田汽車自2018年10月開始銷售雷克薩斯品牌的ES系列,在其最高檔的車型裡安裝了數字後視鏡,它用攝像機取代了後視鏡,用在車內設置的顯示器確認後方的情況。這就是豐田汽車對汽車進化採取的解決方案。
梅賽德斯·奔馳的許多海外的汽車廠家都已發佈Mirror Cam(電子行車記錄後視鏡)這種數字後視鏡,但在大量生產的汽車上安裝使用的,奔馳是世界第一家。數字後視鏡不但能夠在車窗玻璃因雨滴和哈氣而難以看清的情況下確認後方,還可以依靠攝像機的變焦功能來擴大顯示器上的內容,能夠得到一般後視鏡無法得到的周邊信息,有助於更加安全地駕駛。
如果在數字後視鏡上安裝5G的話,不但可以將拍攝到的後方情況傳送到車內的顯示器上,還可以把從後方追來的車輛的行駛速度及車間距離都顯現在顯示器上,這可以為駕駛者提供更多的駕駛輔助信息。
法國汽車零部件廠家法雷奧圍繞互聯車提出了多項具有革新意義的解決方案,比如,2018年10月在千葉縣幕張展館舉辦的車展——日本高新技術博覽會(CEATEC JAPAN)上,法雷奧展示了它的XtraVue技術。這是一項讓前面行駛的車輛變得「半透明」,進而能夠通透看清前方影像的技術。從技術上來看,這就是用前方行駛汽車拍攝到的影像自然地覆蓋到自己汽車拍攝到的影像中,並將其傳送到自己汽車安裝的顯示器上的原理。
這就需要前方行駛的車輛也安裝攝像頭,並且也採用相同的解決方案,兩車保持協調,不是一個只靠自己的汽車就能解決的方案。但是,在所有汽車都成為互聯車的社會,也就沒有了全靠自己汽車解決的必要了。
前車的前方影像及處於擁堵狀態的最前方車輛的影像都能清晰看到,從對面方向開來的汽車右轉,以及自己的汽車想要超車時對面開來汽車的狀況都能及時把握,在前車的前面突然有行人出現時做好急剎車準備等,這使駕駛安全性大大提高。這一解決方案必須具備把前車的前方影像持續無時延地傳送給後車,而這必須由5G來實現。
這些輔助安全駕駛技術,說到底是以人駕駛汽車為前提的,通信環境發生異常,以及開到通信環境之外時,汽車並不能停下,只要有人駕駛就沒問題。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等到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及全國到處都構建好5G環境,可以暫且以這種形式在汽車的移動方面活用5G。
並且,如果ADAS不斷進化,能夠做到自動剎車自動踩油門,並且對周邊情況的把握及監測障礙物的精度提高了的話,也可以無縫對接地直接進入自動駕駛時代。
比特斯拉還尖端的拜騰
中國的新興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EV)廠家拜騰(BYTON)提出的概念並不是把車與互聯網相連,而是製造接到互聯網上的汽車。
也有人將其與美國的電動汽車廠家特斯拉相比,但是,拜騰已經以數字後視鏡為標準配置,把儀表盤全面換為顯示器,安裝了與5G匹配的天線等,開發出了比特斯拉還要尖端的汽車。
拜騰在2018年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期間,發佈了其開發的BYTON Life。這款汽車在車載信息娛樂(in-vehicle infotainment)平臺上,將Amazon Alexa的語音系統與包括同乘人員在內的每個人的手機連接起來,利用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載技術)技術實現了車載軟件的更新。
拜騰不只是賣車,隨後還將提供數字內容及服務,用類似於手機的設計思想來開發汽車。可以說,拜騰是真正符合5G時代的移動汽車。
在醫療、護理現場發生的變化
醫療、護理也作為5G備受期望能夠活用的領域頻繁出現在各種媒體。
到了5G時代,無線區間通信的信賴度就會大大提升,那些更加關鍵的任務(mission critical,不允許因障礙出現而中斷或停止的業務)就能夠遠程開展了。5G使此前被認為難以採用ICT(信息通信技術)的課題或業務也成為活用對象。
遠程診療已經可以實用
遠程醫療涉及面很廣,首先介紹遠程診斷。遠程診斷把患者與位於遠處醫院的醫生連接起來,醫生利用高質量且高精密度的電視電話問診,對患者的表情、臉色、症狀等做出判斷,同時將電子病歷及X光照片電子化讓醫生和患者共有,從而讓患者能夠在自己家裡接受診斷。其目的在於滿足那些因所在地方醫生人手不夠、無法用車運送、從自己家裡難以移動到醫院的患者的要求。
2019年1月,在和歌山縣立醫科大學開展了活用5G的遠程診斷的實證試驗。該試驗用5G把該大學附屬醫院與離醫院約40千米的日高川町的國保川上診所連接起來,把該診所當作患者的自家,實證試驗能否利用5G實現偏僻地區的出診。
在試驗中,利用4K電視會議系統開展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溝通,依靠4K攝像機把高精密的患部攝影畫面、超聲波視頻、磁共振(MRI)成像與該大學附屬醫院的皮膚科、心血管內科、整形外科等專家醫生共用,從而實現診斷。
從參與實證試驗的專家醫生那裡得到了診斷非常成功的評價,診所的醫生得到了專家醫生的建議。並且,該大學的指導醫生還針對指導偏僻地區年輕醫生內視鏡使用方法的遠程醫療教育的可行性開展了實證試驗。在該縣有些地區患者往返一次醫院需要6個小時,而遠程醫療可以有效減輕移動給患者和年輕醫生帶來的負擔。
提高手術精準度的遠程手術支持
進一步深入的遠程醫療是遠程手術支持。所謂手術支持,是指醫生在進行手術的時候,為了針對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手術狀況做出最佳手術進展方案的判斷而給予的支持。如今在醫療領域,已經採用了將手術部位的擴大影像、手術用的設備狀況等都在手術室的顯示屏上顯示出來的解決方案。依靠5G,遠程的醫生也可以與手術現場的醫生聯手醫療。
以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為中心開發的智能治療室SCOT,把醫療設備與手術室設備用互聯網連接,形成了對醫療信息及手術中的畫像等實施一元化管理、在手術室內的大型監測儀器上顯示、充分利用第三方支持的平臺。
該平臺於2019年獲得日本內閣府舉辦的「第一屆日本開放創新大獎賽」的厚生勞動大臣獎,得到了非常高的評價。2018年12月,該平臺開展了依靠5G的遠程化實證試驗,利用高精密攝像機對整個手術過程進行拍攝,傳送給遠程的熟練專家醫生,還可直接聽取正在外地出差的醫生的見解,以此來提高手術的精準度。
像惡性腦腫瘤等高難度手術,對於應該在什麼位置動手術、該位置離重要的腦部及神經有多大距離、能夠在什麼地方安全摘除等,都可以開展由設備及專門醫生指導的「導航作業」。
有些醫生之所以被稱為高手,是因為他們同時具備基於各種信息的判斷力和能夠按照判斷動刀的技術力兩種能力。依靠導航,判斷力高的醫生與技術力高的醫生聯手,就能夠提高手術的質量。
如果來自遠程的導航成為可能的話,就可以大大促進上述那樣的醫生聯手。
中國也開展了依靠5G的遠程手術支持。據新華社的新聞網站新華網2019年4月8日發佈的消息稱,用5G把位於廣東省偏遠地方的醫院手術室與距其約400千米遠的廣東省人民醫院連接,把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的心臟外科手術的影像傳送給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多位心臟外科醫生,用聽從遠程實時指示的方法開展了手術。還採取了預先把患者的心臟用3D打印機再現,用這個模型進行溝通的新做法。手術得以成功進行,得到了高精密影像能夠無延時傳送這一結果。
像這種遠程診斷和遠程手術支持,因為要利用診察室和手術室,也可以採取將醫療設備和手術室設備用固定通信連接的方法。但是,那樣的話,就要在佈線時考慮到不能給醫生及助手的流動線帶來影響,做起來很麻煩,並且醫療儀器及手術設備有時也需要在手術室內移動。無須佈線就可構建能夠開展遠程診斷、遠程手術支持的環境,這是5G所具有的好處。
如果對急救醫療車輛內的業務進行支持,因為不能使用固定通信,充分利用5G就會具有更大意義。
前橋市於2019年1月開展了依靠5G的急救醫療高級化的實證試驗。設定一個因事故而受傷的患者被搬上急救車的情形,把在急救車內取得的檢查儀器的信息及拍攝到的影像傳送給急救醫院和醫生乘坐的汽車,在醫生的指導下開展急救。急救車輛成了互聯車,讓急救車和醫生的車能夠經由最佳路徑及時會合,實現包括移動的高級化在內的急救醫療高級化。
能否遠程接受海外名醫的手術
作為終極的遠程醫療,可以列舉遠程接受海外名醫手術的遠程手術。依靠5G的低時延通信,能夠將醫生的操作實時傳送,從技術上來講也許可能。但是,如果因為什麼理由通信出現故障就會導致致命的事故,因此,從患者的心理接受能力這一角度來看,要想成為現實還面臨很大障礙。
不過,把醫生的舉動傳送給在手術室中的機器人,由機器人進行手術這樣的情況已經比較常見。1999年,美國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出售的手術機器人「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其解決方案是用很小的傷口實施內視鏡手術,該系統由直徑很小的內視鏡和機器人手術鉗組成。做手術的醫生將手術部位用3D照相機拍攝的影像做立體成像處理,把內視鏡和機器人手術鉗從直徑為1釐米左右的傷口插入進行遠程操作。
這是一種將對皮膚和筋肉的切口控制在最低限度的低侵襲式手術,從能夠控制醫生手抖的纖細操作角度來看,與其說是通常手術的代替方案,不如將其定位為可以進行更高級手術的解決方案。
該系統自2014年開始在日本國內銷售,銷售額逐年攀升。遠程手術的構想並非依靠5G才得以實現的,應該深入討論的是如何利用5G將已經在醫療領域實施了的遠程醫療不斷進化。
2019年1月15日,新華網報道,用5G把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中國電信研究所與相隔約50千米的福建醫科大學連接,在電信研究所的醫師一邊注視傳送過來的高精密影像,一邊操控機器人,對福建醫科大學的豬進行了肝臟手術。據說豬的術後狀況穩定,手術取得了成功。
雖然是對豬實施的手術,但避免了遠程傳送延時就會發生致命事故的操作。這可以說是充分利用5G的成功案例。
不管怎麼說,由海外的名醫實施遠程手術即使在技術上可行,但是患者可能難以接受。在必須由海外名醫來實施重要手術的情況發生時,又因為往海外移動很費時費力而難以將其考慮在內。
雖然說單純的遠程手術難以實現,但是在因為什麼事情患者難以移動等特殊情況下,如何充分利用5G,或者以一種全新的做法開展遠程手術,期待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輔助護理者和被護理者雙方
在前文的遠程手術部分已經談到,5G能夠從其所具有的高可靠、低時延的特性出發,對從傳感器傳來的信息進行實時解析、判斷和反饋。它能夠以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輸入的信息為基礎,當即驅動促動器,所以可以被機器人技術利用。
在老齡化進展迅猛的日本,由於被護理者逐年增加和護理者人手不足,對護理機器人的期待不斷增強。只不過機器人未必都要呈現人形,只要能夠代替人自己行動,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幫助即可。
護理機器人既有輔助被護理者的,也有輔助護理者的。所謂輔助被護理者的機器人,就是輔助被護理者包括步行、喝水、吃飯等生活自理。最常用的可能就是為步行困難的被護理者提供的電動小輪車。也許會有人提出「電動小輪車是機器人嗎」這樣的疑問,但是從事下一代電動輪椅開發的WHILL(由來自索尼、奧林巴斯及豐田的工程師創建的公司)所生產的小輪車,具有自動行駛、自動停止、迴避衝突、跟從/排隊行駛的功能,能夠通過聲音輸入,一邊與乘坐人對話,一邊導航到達目的地。內藏藍牙功能,能夠利用手機進行遠程操控、確認行駛距離。可以說這是一部超出電動小輪車概念、輔助移動的機器人。
這種電動小輪車如果安裝上5G,被護理者無論在何處,護理者及其家屬都能掌握其所在場所,在小輪車因意外而發生側翻的情況下可以及時趕到現場,能夠起到守護作用。而且,在小輪車出現行駛到汽車道路這種危險的情況下,可以利用遠程操控讓其回到人行道上。
在自家、醫院、護理院等場所,小輪車可以自動行駛到被護理者所要去的房間及其他地方,能夠減輕被護理者的駕駛負擔。依靠輔助被護理者的機器人通信,家屬及護理者能夠進行更加細心周到的護理。4G情況下的小輪車就已經具有守護功能,5G小輪車與4G小輪車的區別在於不僅是護理程度不同,而且在出現萬一的情況下,護理者或家屬能夠對5G小輪車及時操控並介入。
用機器人技術輔助護理者
作為輔助護理者的解決方案,在此介紹穿著在護理者身上的發揮超過其體能的強化服。雖然說它未必是以輔助護理為目的而開發的,但是在護理過程中想讓被護理者移動時體力負擔過大、因勞動力人手不夠,以及在家護理的問題變得越發突出時,強化服具有成為有效解決其對策的可能性。
在這一領域發揮引導作用的企業Cyberdyne(位於日本筑波市的一家從事輔助肢體研發、製造、銷售、維修保養的企業),開發出了檢測從皮膚髮出的活體電位信號、按照穿著者的意思支撐身體動作的世界首套HAL(Hybrid Assistive Limb,混合輔助肢體)強化服。
強化服的原理是,人在想要屈膝伸腰的時候,會從大腦經神經向筋肉發出信號,這時就會有微弱的活體電位信號出現在身體表面,強化服檢測到這些信號並按照穿著者想要移動的意願來驅動穿著者的身體部位。這就是依靠強化服使穿著者超過體力的活動成為可能的解決方案。在將被護理者從床上移動到電動小輪車,或者在床上改變身體的朝向時,強化服可以減輕護理者的負擔。
雖然強化服不一定需要與外部的通信,但是將依靠強化服來增強護理者的體力輔助護理業務這一想法擴展開來的話,把必須具備強壯體力的護理業務完全由機器人來代替這一做法也應該是可行的。
實際上,豐田汽車的移動護理助手、松下電器的離床輔助機器人Plus等專用的解決方案已由多家公司提供。不過,在實際護理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體力勞動,需要具有更多用途的機器人面世。
2018年11月,豐田汽車和NTT DoCoMo開展了利用5G通信,遠程操控豐田汽車的人形機器人T-HR3的實證試驗,並取得了成功。
這個人形機器人的操控方法與一般的遙控有所不同,它採取了在操控者的體內安裝檢測身體動作的裝置,讓遠程的機器人做出與操控者完全相同的動作的方法。能夠完全再現操控者在機器人所在的場所存在那樣的活動,所以被稱為遠程存在。
要想讓遠程的人形機器人做出與操控者相同的動作,必須讓其能夠檢測到操控者的所有動作,這就要求操控者的動作能夠準確無延時地傳送給人形機器人。同時,還要將人形機器人的動作準確無延時地傳送給操控者,操控者必須能夠操控某一物體。此前,已用有線連接開展過試驗。但是,如果有線連接人形機器人的話,活動範圍就會受限。依靠實現了高速率/大容量、高可靠/低時延的5G,無線化操控得以實現。
5G實現了遠程存在,如果把護理現場的所有體力勞動都交由機器人來做,就能夠大大減輕護理者的負擔。一位遠程護理者如果能夠操控多部護理院的遠程存在機器人,那麼將有助於解決護理行業人手短缺的嚴峻問題。
機器人技術與5G的通信條件具有很高的親和性,將會成為很有前景的用途之一,特別是對伴隨著老齡化需求的擴大與人手短缺問題日益嚴峻的護理行業,該技術具有高度的可用性。
識別和個性化的革新
不斷擴展的非現金結賬
所有的服務都通過識別來進行,識別這一功能融入生活環境,也可以說是5G時代的重要變化。
作為在生活中識別的事例,比如在商店購物結賬時出示會員卡、積分卡的場景。用紙質的蓋章卡無法進行識別時,出示塑料卡的條形碼、利用手機的會員應用軟件顯示二維碼(QR碼),並讓店員看過之後,識別才得以完成。
在此我想闡述識別促使生活方式發生怎樣的變化,關於識別是什麼、怎樣識別不做深入介紹。簡而言之,發生的變化就是與「這次購物是由哪位來付賬的」聯繫在一起,為此,如果是與會員應用軟件裡的信用卡聯繫在一起的話,就能依靠識別結賬。
要想不用他人的信用卡,而用自己的信用卡結賬,則必須引入識別機制。近年來,非現金結賬(無須使用現金的結賬)成為人們的談論話題,要想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條件就是識別。對於喜歡現金結賬的日本人來說,讓識別很容易進行的技術或服務是促進非現金結賬推廣的必要條件。
在此稍微介紹一下非現金結賬的推進趨勢。無論對於消費者還是運營商來說,持有和使用現金要花費成本。在目前日本這種與信用卡不同的新的支付服務雜亂存在的情況下,像這種既不增加消費者和加盟店的負擔,又能提高消費者的便利度的非現金的理想狀態,正在以經濟產業省為中心展開討論,2018年4月,其公佈了《非現金·願景》。在這個願景中,為了與實現非現金化所涉及的相關者的視線保持一致,對於市場環境的共同理解及給非現金化做出定義,其發佈了「面向2025年的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實現超過40%的非現金結賬比例」「朝著將來成為世界最高水準的80%努力」這一目標,舉產、官、學之力向前推進。
利用了5G特性的識別
5G將成為實現識別的高級化、推進非現金化的技術基礎。
日本航空與KDDI於2019年3月開展了利用5G的「無須觸摸搭乘門閘」試驗。在登機口門閘的上部設置了5G天線,發出的5G電波向下方照射,存有登機牌信息的手機在包中無須拿出即可通過。
現在也有人提議,反過來利用5G的毫米頻譜難以飛遠的電波特性,僅在搭乘門閘的下部安裝一個通信裝置的新的識別方式。
這一方法的好處是無須提供二維碼,即使在兩手都拿著物品的狀態下也可通過搭乘門閘。就像JR東日本的suica(中文俗稱西瓜卡,是由東日本旅客鐵路公司開發的一種可以充值、非接觸式的智能乘車卡)那樣,識別與結賬可同時實現的門閘具有更高的實用價值。
例如在購物中心及店鋪的入口處設置了那樣的門閘,也許就能夠提供無須通過收銀臺就能購物的服務。
作為無須到收銀臺結賬的辦法,JR東日本在2018年10—12月,在JR赤羽站的站臺上,實證運營了無人結賬店鋪。在這種店鋪裡,把西瓜卡接觸位於入口處的西瓜卡讀取器後,進入店鋪,拿到所購商品,再把西瓜卡接觸讀取器,在結賬的同時出口門閘自動打開後,顧客就可以離開店鋪。
在入店時用西瓜卡接觸讀取器來識別來店顧客,在店內設置的多部攝像機跟蹤顧客,顧客每拿到一件商品都被識別並加算應付額,離店時用西瓜卡接觸讀取器,結算合計的購物款。
在這個例子中,依靠西瓜卡把來店顧客和結賬聯在一起,依靠用攝像機拍攝的影像把來店顧客和所購商品聯在一起;在7-11的試驗店鋪裡,用工作證把來店顧客與結賬聯在一起;在羅森(LAWSON)的試驗店鋪依靠用手機讀取商品條形碼把來店顧客和所購商品聯在一起。總之,把來店顧客、所購商品、結賬聯繫在一起的方法有很多。
在美國亞馬遜開辦的食品零售店Amazon Go裡,在進店門閘處用Amazon Go應用軟件掃描二維碼,之後把所購商品放入包裡離店即可,用來店顧客手機裡的在亞馬遜櫃檯註冊了的信用卡結賬。
根據科技媒體Tech Crunch於2018年1月23日發佈的消息稱,Amazon Go來店顧客的識別目前是通過二維碼進行,以後將採取購物行動不是通過臉識別,而是利用多部攝像機把來店顧客在店內移動時的動作連續捕捉,確保是同一顧客的連續性,來識別該顧客購買的商品這種方法,以此來避免關於個人隱私的問題。
非現金的資金流不僅僅是單純地把現金結賬改為用信用卡或者手機錢包及二維碼結賬,而是無須在收銀臺結賬這一行為,給來店顧客帶來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為此必須具備順利識別的條件。其實,通過5G的無須接觸門閘的人,也許就連識別這樣的事情都根本沒有察覺。期待5G帶來的識別革新。
用數字標牌改變廣告
即使在結賬以外的用途方面識別也非常重要。進行識別這件事情,能夠把其後的行動(動作)及隨之而產生的數據與個人聯繫起來。非現金結賬的目的不僅在於消除來店顧客在店鋪內的等待時間,以及提高收銀臺業務的效率,還在於通過識別、結賬把來店顧客與所購商品聯繫在一起,據此能夠提供適合來店顧客的屬性和愛好的信息。
像這樣把信息提供和服務與個人的屬性和愛好吻合起來的方式被稱為個性化,提供被個性化了的信息特別有效的手段是廣告。在網上店鋪,接受根據以往的購物經歷所做出的被個性化了的商品提案,也已成為很常見的事情。
出現在手機服務裡的廣告已經被高精準度地個性化了,但是,5G時代其餘的廣告也將被個性化。拿DOOH(Digital out of Home,戶外數字廣告)作為具體的例子。它是指利用設置在戶外及車站裡的數字標牌(電子招牌,也就是大型顯示器)上傳的廣告。
戶外數字廣告把戶外廣告數字化,使其能夠上傳視頻,並且省去粘貼的麻煩。近年來,作為動態的戶外數字廣告,即上傳與外部環境相連動的廣告,成為一種新的做法。
由數字標牌展覽會舉辦的數字標牌獎2015年的獲獎作品,就已經實現了動態戶外數字廣告。
例如,在日本發行的面向女性的雜誌CanCam的廣告,與位於都營大江戶線六本木站的月臺上的數字標牌並排,在畫面上展示身穿裙子的時裝模特,每當有電車進站,裙子就會隨風飄擺,這就是實現了與電車連動型的動態戶外數字廣告。潘婷(Pantene)所做的防晒化妝品的廣告,把紫外線計測儀設置成數字標牌,顯示與紫外線量相連動的收費,紫外線強的話收費就低、紫外線弱的話收費就高,這是與紫外線量相連動的動態戶外數字廣告。
在海外事例也不斷增多
在海外也有許多動態戶外數字廣告的事例,其中很著名的是在倫敦皮卡迪利轉盤設置的大型數字標牌——不列顛航空的廣告。
這個廣告從一名男子坐著的畫面開始,到站起來仰望天空走動,最後用手指向天空,在那個手指尖的延長線上出現了不列顛航空的飛機,並在畫面上顯示飛機是從哪飛來的。這一與飛機連動型動態戶外數字廣告給人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動態戶外數字廣告通過與電車的進站、紫外線量、飛機的飛行這些周邊環境信息連動並顯示在畫面上,大大提高了廣告效果。如前所述,如果能夠利用5G實現個性化、動態戶外數字廣告,那麼廣告效果更會顯著提高。
也就是說,通過識別位於動態戶外數字廣告設置場所周邊的潛在視聽者,不僅把周邊環境,還要根據潛在視聽者的人數、屬性及愛好的不同上傳不同的畫面,從而達到廣告效果的最佳化。
以不列顛航空的廣告為例,假如數字標牌設置場所周邊女性多,就上傳關於飛機飛往地點的女性喜歡的觀光景點及西餐館的廣告,那樣的話就可能會使廣告的效果更好。
進而與移動結合起來的個性化、動態戶外數字廣告,可以說是把5G所具備的技術要求都充分利用了的廣告。
就像JR東日本的列車頻道(Train channel)那樣,在電車、地鐵、公交車上設置的廣告,其周邊環境、視聽者都在短期間不斷變化。通過活用5G,位於畫面周邊的視聽者的信息與車輛每一次停靠的車站周邊的店鋪及其空座情況都被充分利用,就有可能上傳最佳的廣告。
例如晚上六點左右,在下班回家的多是男性乘坐的車輛裡,如果能夠實時傳送靠近下一個停車站旁邊新開張的小酒館空座情況的廣告,就會得到比通常的靜態廣告更好的廣告效果。
並非是「夢話」
瞄準利用5G的戶外數字廣告的動態化、個性化這些革新,NTT DoCoMo和電通於2019年2月設立了名為LIVE BOARD的合辦公司。在該公司設立之時,NTT DoCoMo提出了公司發展的目標,即利用其所擁有的移動空間統計(基於移動通信系統運用數據的人口統計),充分利用在廣告設置場所周邊每一天、每個時間段出現的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人數,並充分利用5G,將廣告效果達到最佳化。
上文所敘述的那樣的廣告絕非夢話,在不遠的將來它們就會變成現實。
從智慧城市到社會5.0
邁向超智慧社會
不只是戶外數字廣告,在生活中目所能及之處都與互聯網相接的時代,城市的應有狀態也在發生改變。
你也許聽說過「智慧城市」這一詞彙,它是2000年前後開始提倡的「充分利用ICT,以此來解決城市問題,提高生活質量」這一構想。在提出智慧城市的當初,太陽能發電及電動汽車等與電相關的新技術發展迅猛,根據這一狀況,如何讓城市的能源管理最佳化,成為人們討論的主要議題。
依靠IoT終端(用於實現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傳感器和攝像機等,為達到某種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成本較低的終端)的多樣化、最適合IoT的低廉通信服務,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促使AI的進化等數字革新,來解決涉及面更廣的城市問題和社會問題。作為這樣一個綜合性的概念,「社會5.0」這一構想為人們所提倡。
所謂社會5.0,是指把狩獵社會作為社會1.0,繼農耕社會的社會2.0、工業社會的社會3.0、信息社會的社會4.0之後的第5階段的社會。把前文所述的數字革新視為產業革命,應把自20世紀後半期持續至今的信息社會轉向什麼樣的社會,圍繞這一課題的討論不斷取得深入。
在2016年1月日本內閣會議決定的《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把「最大限度地活用ICT,促進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走向融合,通過這些舉措使人們更加富裕」的社會定義為超智慧社會。
為了實現超智慧社會,設定了涉及多個方面的課題,如能源管理的最佳化、道路交通系統的高級化、製造業工序的革新等,通過產、官、學攜手,相關各省廳攜手,舉國一致為構建新的社會付出努力。
建設以人為中心的社會
在社會5.0時代,把氣象信息及發電站的運轉情況,工廠及寫字樓,各個家庭的太陽能發電狀況及電力使用狀況等一定區域的發電、消費的多種信息彙總,利用AI解析,以此來實現能源管理的高級化。
努力目標不只是各個家庭的能源管理最佳化,而是通過整個社會的能源穩定供給、溫室氣體的減排等減輕環境負荷。
在交通領域,利用AI對汽車的傳感信息、實時反映道路寬度及行車線、標識等信息的三維動態地圖、目的地及其行駛路線,以及駕駛者和同乘者的愛好等信息進行解析,來實現交通最佳化。
不只是滿足移動者的需求,還要謀求通過削減二氧化碳的排放、擴大消費搞活地方等舉措解決社會問題。
在醫療、護理領域,利用AI對個人的實時生命數據(vital data,脈搏、血壓等活體信息)、醫療機構的信息、醫生和患者的溝通履歷等信息進行解析,不僅能達到維護人們健康、患者早期恢復的目的,還能解決削減醫療費及護理費等社會成本及醫護人員的人手短缺問題。
這些都是與本章前半部分介紹的5G的實證事例很相似的做法。5G是社會5.0的基礎,所謂5G實證,也可以理解為對社會5.0構成要素的技術實現可能性,以及對利用者的有效性進行驗證。也可以說是,作為活用5G的場景集合體來實現社會5.0。
作為圍繞智慧城市的進化可以列舉出如下三點:
1.能夠通過手機及可穿戴終端(手錶等的穿著型終端)向IoT及消費者的普及取得各種各樣的數據;
2.通過AI的進化能夠把上述各種數據當作解釋變量使用;
3.根據AI解析的結果提高未來狀況預測及個性化的精度。其結果謀求在提高每個人的生活質量的同時解決社會問題,即所謂的「建設以人為中心的社會」,就成為社會5.0的核心。
與地方公共團體攜手
與人口集中的城市相比,人口減少及老齡化進展迅猛的地方社會問題更加深刻,社會5.0作為解決它的有效做法,經常以搞活地方的文脈予以說明。
像輔助安全駕駛及遠程醫療那樣的解決方案,在不能駕駛汽車的老年人不斷增加、醫生短缺這些問題日益嚴峻的地方才會更好地發揮作用。
利用ICT對生活方式的革新,通過新的智能手機及新的在線服務,無論哪個大都是以城市的年輕人為起點。而通過社會5.0開展的革新是以地方為起點,這一點也可以說是社會5.0所具有的特徵。
雖然已經在日本國內的多個城市推進了以實現社會5.0為目的的工程,但是日本國土交通省自2019年3月開始公開徵集目的、在於創造社會5.0實現場地的智慧城市活動方案。本活動方案的提案者把地方公共團體當作包含其他成員在內的參與者,作為政府來支持由地方公共團體開展的社會5.0活動。
在本書的第1章涉及了通信運營商強化夥伴關係的情況,在那裡也包括了與地方公共團體結成夥伴關係。NTT DoCoMo與山梨縣、靜岡縣、大阪府、高知縣、沖繩縣的4個町村(與那國町、國頭村、大宜味村、東村)、前橋市、廣島市等簽署了目的在於通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搞活地方的合作協議。
KDDI與足立區、御殿場市、福山市、薩摩川市、白馬村等,軟銀與德島縣、廣島縣、犬山市、宇治市、高浜市、東鬆島市、福山市等簽署了合作協議。
如果包括實施了實證試驗的城市,還有數量更多的地區面向社會5.0開展了推進事業。對於通信運營商來說,在地方出現的社會課題是5G商務的種子,所以通信運營商必然會圍繞爭奪地方公共團體展開激烈競爭。
不過正如前文所述,廣島縣與NTT DoCoMo和軟銀兩家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福山市也不只是和KDDI,還與MONET科技公司(軟銀與豐田汽車的合辦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
從這種情況可以看出如下構圖:通信運營商不是作為場外隊員確保與地方公共團體的關係,地方公共團體也有意把通信運營商分別利用。
作為通信運營商的意圖,可以認為是想創造社會5.0的樣板城市,把在那裡構建起來的解決方案再向其他城市推廣。
在比城市人口密度低的地方,通過手機和平板電腦獲得的通信費收入難以與城市相比,為此,依靠通過實現社會5.0開發出的解決方案,從當地的產業和地方公共團體那裡得到的收入,可以確保繼續開展5G投資的後續資金。從這一點考慮,與地方開展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信運營商在地方認真地挖掘需求,構建商務模式,就可以達到分階段地拓展5G區域的目的。在5G區域拓展了的地方充分利用其通信基礎設施,尋求實現社會5.0的新做法。
取代智能手機的設備
已經成熟的智能手機
在本章的最後,對「5G時代也用智能手機嗎」「在智能手機之後人們拿著走的終端是什麼」這些將來的個人裝置問題展開探討。
對智能手機構成威脅的個人裝置尚未出現,各家智能手機終端廠家仍將發佈它們的5G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的時代仍將持續。
不過,近年的智能手機已經難以在外觀上推出差別化的舉措。物理按鈕沒有了,屏幕邊框沒有了,in-camera(在智能手機屏幕的側位,拍攝自己這一面的照相機)的切口也沒有了,比上述這些再洗練的部位已經找不到了。
雖然說依靠摺疊的結構使之大畫面化是容易想到的差別化方法,但即使三層摺疊、四層摺疊這種結構從技術層面來講能夠實現,但是如果厚度和重量增加的話,就與攜帶終端不相符,即使能做到更加大畫面化,在外出地點也難以打開使用。
如果說改變外觀已經難以做到,那麼就要考慮功能的進化。增加所安裝的照相機的數量、附加寫字筆之類的輸入顯示器、提高音箱的質量、附加新的識別/結賬功能等,各種強化功能的做法都在考慮之中,今後都將得以實現。
但是,能給消費者帶來驚喜、讓消費者感到心潮起伏、能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及每天的行為等諸如此類的革新已經非常困難了。無論是從外觀來看還是從功能來看,可以說如今的手機已經非常成熟了。
能伸長的可佩戴終端
如今,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生活中所必要的所有功能都集中於手機,而可以從手機那裡衍生功能並取得成功的是可佩戴終端。比如,我們現在偶爾能看到在車站檢票口使用裝有西瓜卡功能軟件的裝置和在便利店使用蘋果手錶結賬。
2018年4月,IDC(國際數據公司)發佈稱,全世界可佩戴終端的出廠數量預測值2018年約為1億3290萬部,2020年約為2億1940萬部,年均增長率(CAGR)約為13.4%。具體到日本國內,從2018年的89.2萬部增長到110.3萬部,年均增長率約為5.5%。
無論是世界範圍內還是日本國內,可佩戴終端的大部分都是手錶型的。截至2016年前後,可佩戴終端的主流還是面向愛好運動的人記錄運動量的手環式簡約廉價的專用終端,但2017年以後以蘋果手錶(Apple Watch)為代表的具有多種功能的手錶型終端成為主流。
可佩戴終端本來就是小型的,顯示器也是小型的,能夠組裝的零部件也很有限。為此,廉價的專用終端成為主流。但是,以蘋果為首的終端廠商依靠其強大的硬件開發能力,以及即使是小畫面也不失操控性的巧妙的UI設計能力,手錶型的多用途終端佔據了優勢地位。
根據IDC所做的2018年第四季度的可佩戴終端出廠數量的調查結果,蘋果佔有超過六成的壓倒性市場份額。蘋果手錶與其他蘋果產品在識別方面的聯手(如果佩戴蘋果手錶就可以自動登錄由該公司開發生產的個人電腦)、連接4G(即使蘋果手錶自身也可以在任何地方通信),以及結賬功能(用蘋果手錶自身即可結賬及在自動檢票口剪票)等方面,不斷追加新的功能。同時,這些功能都可以輕鬆利用,處理速度等基本性能也在不斷提高。相對於專用終端,其多用途終端的優勢不斷得到鞏固,已經部分代替了手機的功能。而且,蘋果讓其手錶具有了超越手機替代品的意義,那就是保健功能。
蘋果手錶具有光學式心率傳感這一讀取心率數值的功能,可以設定其在心率達到一定程度以上時發出提醒。還具有監測佩戴者摔倒並及時發出通知的功能。通過這些功能,蘋果手錶已經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
而且,蘋果手錶最新的系列還安裝了心電傳感功能。這是能夠讀取心電圖數據的功能。不過,在日本這一功能必須取得作為醫療儀器的認證,因此它目前還不能被利用。
監測摔倒這些功能即使是手機也有可能做到,但是心率及心電圖的常態化監控,如果不是經常接觸肌膚的可佩戴終端則不可能做到。所以說,蘋果手錶絕對不單純是代替手機的手錶型終端,它還在向具有保健功能的醫療儀器的方向發展。
高可靠、小容量的通信
既然蘋果手錶不是手機的替代品,手機用戶也有理由佩戴蘋果手錶。從現狀來看,蘋果手錶的啟動及應用軟件的利用還需要依靠iPhone。但是,蘋果手錶自身也可安裝應用軟件,將來只靠蘋果手錶就可以生活的狀態也可以實現。
在這裡以蘋果手錶為例,要說明的是,目前正在普及的面向消費者的終端中,可佩戴終端處於最有發展前景的地位。
要想讓可佩戴終端普及,那麼它就不能只是手機的替代品,還應該具有與可佩戴終端名稱相符的價值,比如像上文所講的保健功能。
要想實現傳送心率和心電圖並且在萬一的情況下發出通知的功能,就對通信提出了既要有可靠性又要具備實時性的要求。而且,為了實現這些保健功能所要傳送的數據容量並不大,因此就需要高可靠、小容量那種類型的通信。
把可佩戴終端用於日常生活通信,不一定限於具備滿足高可靠、小容量這一條件,還有可能利用5G通過網絡切片技術,把用於保健功能的通信與用於日常生活的通信區分開來,通過收取不同的通信費來提供。
基本上已經實現的「普遍存在」
那麼進一步來看,未來智能設備將會有怎樣的發展呢?ICT領域瞬息萬變,超長期的未來預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與對未來進行預測相比,更為重要的是揭示未來的願景並朝著實現它們的方向邁進。
回顧過去的10年中,日本曾經提出「普遍存在」(ubiquitous)這一網絡願景。總務省把普遍存在的網絡社會定義為「無論何時、何地、何事、何人都可以上網的社會」。
在智能手機和IoT正在普及的今天,看起來這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對比在還沒有iPhone、功能手機還佔有主流地位、上網需要利用個人電腦的當時,如今的智能手機和IoT是既先進又能夠引發人們共鳴的願景。作為相關領域的人們朝著實現這一願景努力邁進後,才有了今天的形勢。
據說ubiquitous這一詞彙的詞源是拉丁語,但是利用ICT的文脈使用這一詞彙的,是美國帕羅奧多研究所(PARC)的計算機科學家馬克·維瑟(Mark Weiser)。ubiquitous的本來意義為普遍存在,也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存在。他所提倡的ubiquitous computing這一概念,是指在生活的所有場所都有計算機存在(也被翻譯為普適計算)。
智能手機也可稱為移動計算,也就是實現了能夠拿著電腦走的社會。移動通信系統及數據中心的進化被稱為雲計算,也就是實現了並不在意電腦在何處、從自己利用的終端就能與它接通的社會。如今,普遍存在的這一願景可以說已經基本實現了。
不過,回到ubiquitous的本來意義——「無論何時何地都存在」上來,我們還仍然在使用自己的終端,也未必達到了普遍存在的程度。包括智能手機和可佩戴終端在內的個人裝置,在將來是否還能夠存在,這是在描繪5G及其以後的未來時應該討論的問題。
5G實現了「普遍存在」
關於識別和個性化的革新前文已經闡述過。如果在生活流動線的所有場所都有攝像機(照相機),能夠像Amazon Go那樣追蹤同一人物的話,依靠個人裝置的識別就變得沒有必要了。進而在生活流動線的所有場所都設置數字標牌,在那些標牌的屏幕上鎖定視聽的個人並將畫面個性化的話,使用自己的手機查找周邊事物也就變得沒有必要了。
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有屏幕,如果那時看到的畫面與自己的手機發揮同樣作用的話,也就沒有必要拿著手機到處走了。
索尼和愛普生等公司提供的短焦投影儀與通常的投影儀相比要小,能夠在較短的距離投放出較大的畫面。即使在沒有設置數字標牌的地方,使用這種投影儀也能夠把畫面投放在所有的牆壁上。在所有的消費者的生活流動線的所有場所都設置攝像機及數字標牌雖然說難以考慮(問題出在成本上),但從技術上來看並非不可能。
如果將這些用5G接到互聯網上,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普遍存在」,也就是自己的電腦處於「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存在」的狀態。別說智能手機,所有的個人裝置都不再需要了。
根據2019年1月8日的Business insider(美國著名的科技博客、數字媒體創業公司、在線新聞平臺)發佈的消息,中國百度的創業者李彥宏在電視上的新年特別節目裡發出了「智能手機在20年以內消失」的預言。其理由是現在智能手機所做事情的大半,在家電裡安裝的AI都可以做到。
他所說的「家電+AI就可以代替手機的功能」,與「生活流動線上的所有終端+用5G連接的AI就可以代替智能手機」基本上是同一主張。
ICT把集中與分散反覆地向前推進。利用者要想舒適地享受服務,首先應該將分散的個人裝置高功能化。如果互聯網變得更加高速,如果用雲計算解決就可以,那麼個人裝置的功能就都可以集中到雲上。
但是,如果有新的服務得勢、互聯網成為掣肘的話,還是利用個人裝置來完成讓人感到更舒適,這就又要追求個人裝置的高功能化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依靠對5G的革新,個人裝置的功能重新集中到雲上及邊緣上,如果在所有場所設置的數字標牌使用低功能、低成本的產品就可以的話,那麼作為其終極的狀態,個人裝置成為累贅的未來就在等待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