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萬世師表 by 詹姆斯·希爾頓
2020-2-13 18:55
布魯克菲爾德學校就在馬路對麵的一排老榆樹後,被爬山虎覆蓋著的圍牆泛著黃褐色。圍牆後是一個由一些18世紀的老樓圍成的四方院子,遠處是數英畝的運動場,與之相連的是小村莊和沼澤地。正如韋瑟比所說,布魯克菲爾德是個有歷史的地方。學校成立於伊莉莎白女王執政期間,最初是個文法學校[1]。要是學校的運氣好點的話,也許會成為像哈羅公學[2]那樣的名校。可惜運氣沒那麼好。學校從開辦以來經歷了起起落落,既有輝煌的日子,也有差點關門的時候。在喬治一世[3]執政期間,學校曾有一段光輝歲月。不僅重建了主樓,還添置了不少教學設施。但從拿破崙戰爭[4]結束一直到維多利亞王朝中期[5],隨著學生的數量的不斷減少,學校也就沒落了。1840年,韋瑟比來到這裡工作後,學校稍微有些起色,但之後便再也沒能恢復到過去最輝煌的狀態。儘管如此,這所學校也算是二流學校中的名校。幾個有聲望的家族一直支持著學校,而學校也培養了一些在當時舉足輕重的人物,比如法官、議員、殖民統治者,以及一些貴族和主教。當然絕大多數人從學校畢業後都成為了商人、工廠主和專業人士,也有零星的幾個人成為了鄉紳和牧師。像布魯克菲爾德這樣的學校,儘管不是名校,但有時勢利的人羞於承認自己從沒聽說過它。
若布魯克菲爾德不是這樣的學校,也不會聘用奇普斯了。說到奇普斯這個人,無論是在社交還是學術方面,都只能算泛泛之輩,絕非出眾之人,沒有超出布魯克菲爾德學校的水準。
他是也花了一段時間才認識到這點。最初,他的夢想是成為名校的校長或是高級教師。這並非是因為他的自負或妄想,只是在20歲出頭的年紀,他也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很有抱負。但經過不斷嘗試和失敗,他才漸漸意識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比如他的學歷並不高;還有儘管他維持課堂秩序的能力還不錯,而且也在一直有所長進,但他並不能應付得了所有的情況。大約在1880年,也就是他在布魯克菲爾德學校工作了10年後,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太可能在別的地方謀求到更好的發展。同時也開始有了在這裡安定下來的念頭。40歲時,他在這裡落地生根,日子過得很快活。50歲時,他成了同事眼中的老前輩。60歲時,在一個年輕新校長的帶領下,他成了布魯克菲爾德的老臉麵——老布魯克菲爾德晚宴上的貴賓,上訴法院在審理所有與布魯克菲爾德歷史和傳統有關的案件時,他也是座上賓。1913年時,他65歲。那年他退休了,收到了一張支票、一張書桌和一個鐘。他搬到了馬路對麵的威克特太太那裡。這份體面的工作總算有了完滿的結局。在人頭攢動的期末晚宴上,大家為老奇普斯歡呼三聲。那的的確確是三聲歡呼,但他的職業生涯並沒有就此打住。之後還有出人意料的尾聲,這彷彿是為一位不幸的觀眾演奏的返場曲。
※※※※※※
註釋:
[1]文法學校:英國的文法學校被認為是擁有特權的學校。學校可以按照入學考試的成績優劣來挑選學生。
[2]哈羅公學:位於倫敦西北角,是英國歷史悠久的著名公學之一。它於1572年創建,最初的目的是為當地的男童提供受教育的機會,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與演變,哈羅公學逐漸成為了富家子弟的學校。
[3]喬治一世(1660年—1727年):漢諾威選帝侯、英國國王。
[4]拿破崙戰爭:1799—1815。
[5]維多利亞王朝中期:約1850—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