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萬代
漢天子 by 六道
2020-2-11 17:44
宛城的南城這邊,只剩下兩千漢軍,現在他們主動攻出城來,人們的心裡還有些七上八下。
不過等漢軍將士來到城外,舉目一看,護城河對岸的鄧終軍已如同一盤散沙似的,成群成片的向後潰逃。
見狀,漢軍將士士氣大振,紛紛高舉起手中的武器,衝過吊橋,直奔對岸的鄧終軍追殺過去。萬脩更是手提著長槍,一馬當先。
進攻宛城南城的鄧終軍戰敗,消息很快也傳到北城那邊。
進攻北城的董訢軍聽聞此事,無不大驚失色,三萬之眾,且驍勇善戰的鄧終軍竟然敗了,只幾千人的漢軍還敢從城內反殺出來?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反觀以堅鐔為首的漢軍,得知消息後,士氣大振。堅鐔趁熱打鐵,率領著麾下的將士,也從城內主動衝殺了出來。
論兵力,董訢軍佔有絕對的上風,但現在董訢軍是士氣全無,軍心動盪,而漢軍則是士氣高漲,鬥志昂揚。
打仗,很大程度上打的就是氣勢。別看漢軍人少,但現在已在氣勢上壓倒了對手。
看著從城內主動衝殺出來的漢軍,董訢膽寒,心生怯意,何況,現在連鄧終都跑了,麾下的三萬大軍都敗了,自己又何必在此拚命?
想到這裡,董訢急急下令,全軍後撤。
現在他們想撤,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漢軍兜著董訢軍的屁股進行追殺,董訢軍將士被追得哭爹喊娘,人們是跑一路死一路,遺落的屍體、傷者,漫山遍野。
且說南城,萬脩率領著麾下漢軍,追擊出一段距離。望著前方敵軍倉皇逃竄的背影,萬脩漸漸放慢腳步,走到路邊,站定。
附近有幾名將官立刻上前,關切地問道:「將軍?」
萬脩將手中的長槍向地下用力一戳,向眾人擺擺手,說道:「我累了,坐在這裡歇會兒,你們繼續去追擊敵軍!」
聞言,眾將官放下心來,帶著各自的部下,繼續向前追擊。
萬脩含笑看著麾下的將士們如同下山的猛虎,眼中滿是欣慰之色。
他的手掌撫摸著槍桿,慢慢坐到地上,長長吁了口氣。以他目前的身體狀況,能堅持到現在,已經是個奇跡,現在他太累了,就想坐下來歇歇,好好的睡上一覺。
現在,對鄧終軍追殺最緊的是劉秀、任觀等人,他們是緊緊跟在鄧終軍的背後。
在劉秀看來,鄧終是己方的心腹之患,眼下可是除掉此賊的最佳時機,錯過這次機會,以後再想除掉這個人,可就不容易了。
任觀想的和劉秀一樣,兩人帶著任觀的手下兵卒,鍥而不捨地追殺鄧終軍。他們一直追出十餘里地,沿途殺傷的敵軍不計其數,但卻始終未能找到鄧終的身影。
當他們還在卯足力氣向前追擊的時候,後方快速跑來一騎,坐在馬上的是一名漢軍將官。
聽聞身後的馬蹄聲,劉秀回頭看了一眼,停下腳步。等那名將官策馬跑到近前的時候,劉秀揮了揮手,問道:「怎麼回事?」
見到有人擋路,漢軍將官急勒韁繩,停下戰馬,低頭定睛一看,他身子頓是一震,急忙翻身下馬,單膝跪地,插手施禮,說道:「微臣參見陛下!」
「城內可是出了什麼狀況?」劉秀面色凝重地問道。
那名將官急忙搖頭,說道:「陛下,城內無事,只是……只是萬將軍要不行了!」
劉秀聽後,倒吸口涼氣,忙追問道:「君游現在哪裡?」
「回稟陛下,萬將軍就在南城外!」
劉秀眉頭緊鎖,回頭望望鄧終軍殘部的背影,思前想後,對任觀說道:「任將軍,傳令將士們,不必再追!」
任觀心有不甘,但見劉秀的臉色不對,他未敢多言,躬身應了一聲,而後將命令傳達下去。
劉秀接過將官遞過來的韁繩,騎上戰馬,調頭往回跑。
當劉秀趕到萬脩這裡的時候,堅鐔以及眾多的漢軍將官們都圍在四周,不少人還在擦抹著眼睛。
看到劉秀到了,人們紛紛插手施禮,齊聲說道:「陛下!」
劉秀來不及說話,飛身下馬,快步穿過人群,走到萬脩近前。此時,萬脩還保持著坐姿,在他的身邊,還豎立著那桿血跡斑斑的大鐵槍。
「陛下?」萬脩緩緩抬起頭,挑起眼簾。
劉秀搶步上前,在萬脩面前蹲跪下來,說道:「君游,我在這裡!」
此時的萬脩,和剛才簡直判若兩人,面色死灰,雙目混沌,轉動之間,許久才會有焦距。
他目光呆滯地看著劉秀,良久,他嘴角揚了揚,笑了,說道:「瓦罐不離井口破,將軍難免陣前亡。臣有幸能歿於兩軍陣前,死亦可瞑目了。」
聽聞這話,劉秀以及周圍的漢軍將士們無不潸然淚下。
劉秀正要開口說話,萬脩繼續說道:「陛下啊!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陛下仁德,實乃天下黎民之幸,更是漢室之幸。微臣有生之年,能匡扶明主,光復大漢基業,此生無憾。」
劉秀淚水滴落下來,四周的將士,許多人都忍不住哽咽出聲。
萬脩慢慢轉頭,看向戳在身旁的長槍,他握住槍桿,向上提了提,卻未能把槍拔出來。堅鐔含著淚,走上前,將長槍從土中拔出,橫著放在萬脩的腿上。他低垂下頭,輕輕撫摸著長槍,而後慢慢抬頭,環視在場眾人諸將,斷斷續續地說道:「諸君當牢記,日光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漢土之上,就不容賊寇猖獗。諸君
身為漢臣,當竭盡所能,輔佐陛下,平定天下,光復大漢之基業,我在九泉之下,亦可安心。」
像堅鐔那麼鐵骨錚錚的漢子,在聽了萬脩的這番話,都禁不住泣不成聲。
萬脩收回目光,又看向面前的劉秀,斷斷續續地說道:「陛下……仁德……大才……當……當興漢室於……於千秋……」
說完這句話,萬脩的頭慢慢垂了下去。見狀,周圍的漢軍將士們無不放聲大哭。
劉秀亦是淚流滿面,在萬脩的屍體前,跪了下來,向前叩首。
堅鐔強忍著心中的悲痛,走到劉秀近前,顫聲說道:「陛下不可!」
天子上可跪天,下可跪地,但豈能跪臣子?即便堅鐔是個粗人,但也知道,這不合規矩。
劉秀一字一頓地說道:「朕,跪拜忠烈!」說著話,劉秀再次向前叩首。
貴為天子,尚且跪拜,何況是其它人?一時間,嘩啦啦的甲冑聲響不絕於耳,堅鐔以及漢軍將士們無不跪伏在地,向萬脩叩拜。
劉秀麾下大將,東漢的開國功臣之一,槐裡侯萬脩,於建武二年,在宛城過世。和劉植不一樣,萬脩並非戰死沙場,而是病死的。
不過萬脩在病入膏肓之際,親自上陣,與敵死戰,雖為病故,但卻死得轟轟烈烈,可歌可泣。
像萬脩這些漢軍將領們,他們都是有信仰的人,他們的信仰就是漢室。
萬脩在臨終之前,都還在提醒著劉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君者,當善待百姓,也只有這樣,漢室江山才能千秋萬代。
可惜,萬脩沒有機會看到劉秀一統天下的那一天,更沒有機會看到兩百年後的三國亂象,但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的理想的確是實現了。
漢室朝廷雖早已滅亡,但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世世代代皆以漢人自居。漢,千秋萬代,並不為過。
鎮守宛城的漢軍將士們,並沒有因為打退了鄧終軍和董訢軍的聯手進攻而陷入到狂喜當中,全軍反而因為萬脩的病故,蔓延著悲痛的情緒。
漢軍將士,用長矛拼成擔架,將萬脩的屍體小心翼翼地放在擔架上,屍身上覆蓋著漢軍的大旗。
人們抬著萬脩的屍體,邊往宛城走,邊大聲唱吟:
「批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
「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兒。與子征戰兮,歌無畏。」
他們唱的,正是漢軍的軍歌。
萬脩是扶風人氏,現在那裡正被赤眉軍佔領,漢軍將士們無法把萬脩的屍體送回他的家鄉。堅鐔找劉秀經過一番商議,最後決定把萬脩葬在宛城。
這裡雖然不是他的家鄉,但卻是他最後戰鬥的地方,是他拚死守護的地方,他應該被葬在這裡,英烈的英魂,應與宛城同存。鄧終和董訢,聯手進攻宛城不利,被漢軍打敗,損兵折將無數,最後兩軍收攏殘兵敗將,散兵游勇,再一統計,原本兩軍合計是五萬大軍,現在只剩下可憐的兩萬人,宛
城一戰,他們足足打光了三萬將士。
雖說鄧終和董訢兵合一處,重整旗鼓,但已然無力再對宛城發起像樣的攻勢,另外,任觀的倒戈,也讓宛城的兵力增加了兩千多人。
宛城的戰事開始趨近於平緩,與此同時,南陽的南部戰況,也發生了變化。吳漢軍在被鄧奉及其盟友四面圍困之際,選擇主攻南方的秦豐軍。
秦豐的勢力不容小覷。早在王莽還活著的時候,秦豐便在南郡造反,拉起一支起義軍,先後攻陷宜城、鄧縣等十餘個縣,擁兵數萬之眾。
即便後來劉玄稱帝,也沒能動得了秦豐這支起義軍,秦豐更是在自己的地盤,自立為王,自稱楚黎王。
秦豐之所以要和鄧奉結盟,很簡單,他絕不能允許南陽落在劉秀的手裡,一旦南陽被劉秀的漢軍攻佔,那麼漢軍的下一步,肯定是直指他的南郡。
所以對於秦豐來說,他和鄧奉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有鄧奉在,漢軍就打不下南陽,也無可奈何他的南郡,鄧奉若是戰敗,他的南郡也就危險了。
在和鄧奉結盟聯手的這件事上,秦豐可是真心實意的。這次他率軍進入南陽,協助鄧奉,與吳漢軍作戰,所帶的全是他麾下的精銳將士,秦豐把他的家底都搬了出來,就要想將吳漢軍全部徹底殲滅在南陽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