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禍亂本源
漢天子 by 六道
2020-2-11 17:44
劉秀也沒有難為胡晟,向他擺了擺手,說道:「胡縣令請起。」
胡晟神情激動地向前叩首,顫聲說道:「謝大司馬不殺之恩!下官多謝大司馬不殺之恩……」
劉秀問道:「聽說,王郎軍的糧草都囤積在貰城,可有此事?」
胡晟連連點頭,應道:「沒錯、沒錯!回稟大司馬,嚴……嚴奉把五萬石的糧食都屯放在了貰城!」
劉秀說道:「胡縣令帶我去查看!」
「是、是、是!」胡晟連聲應著,親自領路,帶著劉秀一行人去往城內的糧倉。路上,貰城的許多百姓都走出家門,雲集在街頭看熱鬧。
人們對劉秀都是只聞其名,未見其人,這次能有機會親眼目睹劉秀,百姓們都不願意錯過。劉秀比人們想像中要年輕的多,形象也好得多。
在百姓的心目中,劉秀要麼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要麼是三十多歲、奎武有力的漢子。
可事實上,劉秀只有二十多歲,文質彬彬,渾身的書卷氣,而且也沒有尋常官員的傲慢。
這樣的劉秀,讓人們自然而然地心生好感,許多百姓在路邊大聲呼喊道:「大司馬!」見狀,胡晟臉色一沉,怒聲說道:「這些刁民……」他正要呵斥路邊的百姓,劉秀向他擺擺手,勒停戰馬,向路邊的人群拱手說道:「在下劉秀,今日在貰城,擊殺王郎軍,
皆為光復漢室,諸位鄉親不必擔心,我漢軍軍紀嚴明,對城中百姓絕不會侵犯秋毫,若有害群之馬,諸位儘管向縣府舉報,一經查實,秀必嚴懲不貸!」
劉秀的這番話,不必讓周圍的百姓們吃下一顆定心丸,對劉秀也更加敬愛。很快,便有百姓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大聲喊道:「小人叩見大司馬!」
緊接著,擴散開來,越來越多的百姓屈膝跪地,齊聲高呼:「小人叩見大司馬!」放眼望去,街道兩旁的人群,黑壓壓的跪倒一大片。胡晟在旁看得暗暗咋舌,很多官員出行,街道兩旁的百姓也是跪地歡迎,但那可不是出於自願的,而是被軍兵強逼著
下跪的。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劉秀沒動一兵一卒,沒有任何的言語恐嚇,百姓們完全是自發的下跪施禮,通過這一點也能看出劉秀在民間的聲望之高。
劉秀見狀,急忙跳下戰馬,將附近的幾名百姓拉起來,可是現場這麼多人,他不可能一一拉起,只能拱手施禮,說道:「諸位快快請起,如此大禮,秀實在受之有愧!」
稍頓,他幽幽說道:「秀奉旨招撫河北,意在河北各郡,光復漢室,怎知王郎突然於邯鄲造反,導致河北諸郡,戰事連連,百姓深受其害,這皆是秀之過錯!」
其實王郎的稱帝,和劉秀半毛錢關係都沒有,若說有關係,也就是他當初沒同意劉林決堤黃河的意見,從而導致劉林轉而去支持王郎。
現在劉秀把所有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這非但沒有讓百姓怨恨他,反而更加敬佩劉秀的人品。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桿秤,誰善誰惡,人們也都有自己的判斷。
「大司馬禮賢下士,愛民如子,又豈是王郎之流能比!」
「大司馬不必自責,河北之亂,皆因王郎,與大司馬又有何干係?」
聽著百姓們你一言,我一語,劉秀心中也很是激動。
從縣府到糧倉,路程並不遠,可劉秀一行人足足走了一個多時辰。
終於到了糧倉,胡晟忍不住長長鬆口氣。
這一路上,劉秀和百姓們太過接近,他也是提心吊膽,生怕發生意外,倘若劉秀在城內有個三長兩短,劉秀的那些手下將士,不把自己生撕了才怪!
進入糧倉,舉目一看,偌大的院子裡,堆滿糧食的草棚一座連著一座。
五萬石的糧食可不是小數目,足夠五萬將士吃上一個月的。劉秀在查看的同時,問胡晟道:「城內現在可有饑荒?」
胡晟連忙躬身說道:「還好、還好!」
劉秀皺著眉頭問道:「何謂還好?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胡晟縮著脖子,咧著嘴,賠笑著說道:「大司馬,貰縣的糧食,養貰縣本地人,綽綽有餘,可是,有很多的流民也跑來了貰城,這些流民沒有吃的,入冬之前,情況還好點
,入冬之後,每天都會餓死幾個……」
這天寒地凍的,對於流民而言,生存的條件自然是越發的艱難。劉秀沉吟片刻,說道:「即日起,縣府對城內之流民,每日至少施粥一次。」
胡晟愣了一下,連忙說道:「大司馬,縣府的屯糧並不多……」
「倘若縣府的糧食不足,就從這些軍糧裡抽調。既然貰城現已歸屬漢室,貰縣境內,就不能再有餓死人的情況發生!」劉秀不容置疑,斬釘截鐵地說道。
胡晟急忙躬身應道:「下官謹記大司馬教誨,縣府即日起,每日定為城內流民施粥一次!」
耿純走上前來,對劉秀小聲說道:「主公的做法,固然可以救濟流民,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啊!」
河北的流民那麼多,能供養千人、萬人,但能養得起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上百萬嗎?
劉秀苦笑,他何嘗不知道施粥這類的做法是治標不治本,只要還有戰事,只要還存在戰亂,最終倒霉的人,都是百姓。
他瞇縫著眼睛,意味深長地說道:「河北禍亂的根源,並不在郎,而皆在義軍!」
赤眉、銅馬、大彤、高湖、青犢等等,大大小小數以百計的起義軍在河北各地,四處亂竄,攪得民不聊生。
當初各支起義軍的宗旨都是志在反莽,可現在王莽已死,新莽朝廷已滅,但這些起義軍都沒有解散,還在各自為政,四處洗劫。
這種情況下,河北又豈能太平?河北的百姓,又豈能安生?
聽聞劉秀的這番話,耿純心生敬佩,主公之言,是直接說到根子上了。
河北的困境,並非是王郎造成的,說白了,王郎就是個在亂世之中,渾水摸魚的投機者。真正的禍根,是散佈在河北各地的起義軍。
起義軍揭竿而起的初期,是百姓們為了生存,鋌而走險,反莽反朝廷,發展到現在,他們的訴求雖然都已得到了滿足,但要他們自己解散,那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人都有私心,都有慾望,隊伍好不容易壯大起來,又怎麼可能會自己解散,人們又怎會白白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利。為了讓自身繼續生存下去,也為了繼續擴大自己手中的權利,各地起義軍還在不停的招兵買馬,河北的情況並沒有因新莽朝廷的覆滅而有所好轉,反而更加混亂,無法無
天。
目前,河北這裡,包括冀州、幽州,大的勢力可分為三股。
一股是劉秀所代表的更始朝廷,一股是以王郎為首的邯鄲趙漢朝廷,還有一股就是起義軍。只不過起義軍的情況比較特殊,它不是一個整體,內部大大小小的起義軍有上百支之多,各自為政,有的相互配合,有的也存在爭端,為了各自的勢力範圍,甚至不惜大
打出手,鬥得你死我活。
耿純向劉秀拱手說道:「主公是一語中的!」
劉秀苦笑,說道:「即便明知道禍亂的根源在哪,我們現在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讓劉秀去平定各地的義軍,那是不分輕重了,首先劉秀還沒有那麼強盛的實力,其次,目前對他最直接的威脅就是王郎,他不可能放棄攻打王郎,轉而去平定各地的
起義軍。
見劉秀清楚的知道禍根在哪,也能理得清輕重緩解,耿純不再多言,向劉秀躬了躬身子,退到一旁。
劉秀在貰城期間,全面恢復漢制。
縣府的官員,要求必須穿戴漢制的官袍,民間的各種苛捐雜稅,全部廢除,因違反莽制而被抓入獄者,全部釋放,對於流離失所的流民,縣府每日定時施粥等等。
這些舉措,讓劉秀越發的贏得民心。消息很快也傳到貰縣周邊,就連其它縣城的百姓都希望漢軍能盡快攻打過來,趕跑王郎軍,接管自己所在的縣城。
這日早上,劉秀接到銚期呈交的探報,以嚴奉為首的三萬王郎軍,現已由臨平南下,直奔貰縣而來,看架勢,是準備強攻己方所在的貰城。
另外,鄧禹也派人傳來消息,提醒劉秀在貰城做好防守準備,只要能頂得住嚴奉部一天的攻勢,己方的援軍便可從嚴奉部的背後殺到。
到時,己方兩面夾擊嚴奉部,不愁嚴奉部不滅。
接到消息的劉秀,沒敢多耽擱,立刻著手佈置貰城的城防。貰城城內的流民數量不少,這時候倒是派上了用場,劉秀派人徵召流民參加城防,既補充了自己這邊的人手,也可以讓流民們一日三餐,溫飽有了最起碼的保證,可謂是
一舉兩得。
在鞏固貰城城防期間,城內的許多百姓也自發的參與到城防工作中,幫忙運送滾木、礌石,趕製箭矢等等。在軍民的通力合作下,貰城的城防可謂是日漸堅固。
其實貰城的北面就是洨水,城邑自身是有天險做協防的,只不過現在已是深冬,洨水業已被凍成冰河,根本阻擋不了嚴奉部的大軍。
三日後,以嚴奉部越過洨水,抵達貰城。
因為後面有鄧禹、吳漢、耿弇三路漢軍追擊,嚴奉片刻都不敢停歇,全軍上下只稍做休整,他便下令大軍攻城,務必要在天黑之前,撕開貰城的城防,攻入城內。
在嚴奉的號令下,三萬之眾的王郎軍,對貰城的北城展開了猛攻。嚴奉軍跑得倉促,軍中並沒有攜帶大型攻城武器,完全是靠著人多勢眾,硬著頭皮城頭上衝鋒。
貰城方面,劉秀親自上陣,於城牆上指揮己方將士作戰。隨著王郎軍的主力推進上來,雙方的攻防戰開始全面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