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棉花供應危機 - 南明日不落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340 棉花供應危機

南明日不落 by 白面黑廝

2020-2-7 18:50

白明修第一次聽到類似這樣的事情,也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按照正常的市場供求關係,會出現原料暴漲,也是非常正常,可是像是棉花這樣不正常地狂漲,也是足夠值得警惕了。

「紡織業的利潤有這麼好的嗎?」白明修覺得自己有一點跟不上形勢了。

王勉武點頭,嚴肅地說道:「是的,其實長期以來,我國中下層百姓在紡織品需求上都處於一個低值,甚至是災年衣不蔽體。我們前年、去年都經歷了寒冬,由於農村地區實行的全面的農業合作化,並分田分產,統購統銷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使得農民們獲得了貨幣,農民一方面受到統購統銷政策限制,沒辦法進行私人大規模儲糧,但是棉布一類的紡織品對於農民來說,是同樣的具有重大價值的儲備物資。不論是江南、廣東還是兩湖的農民,他們發現自己家犄角旮旯田頭種的一些土豆、地瓜,足以讓他們在饑年活下去,那麼統購統銷收取他們的剩餘糧食也自然不是特別大的事情。拿到貨幣之後,農民們很自然地投向了供銷社……」

王勉武稍微嚥了嚥口水,繼續說道:「由地方公署、各國企乃至私企一起撐起來的龐大供銷社體系,雖然成立時間短,但是因為直接勾連農合,所以很快滿足了農民們很難保障的商品交換的需求。我們經發會走訪各地進行調查,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供銷社基本上有什麼商品,農民們就會買走什麼商品。農民對於我們現在發行的紙幣,仍舊存在一些不太信任的感情,能夠換成可以用的東西,他們就去換,於是我們發覺農民們到供銷社買棉布、買鹽、買糖、買酒,能買的他們都在買,各地的供銷社都時不時出現缺貨的情況。銷售端的火爆,自然引動了供應端。這個情況幾乎所有的生產者都能看得到。以前沒有人想過會存在供銷社這種銷售力強大的東西,只要把貨扔給供銷社,錢就回來了,這種好事不做白不做。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大量的資金湧入到了紡織業,僱傭技術工人,購買機器,建造廠房,好歹供銷社的採購還是有把關的,不然一大堆質量有問題的產品都會流入市場。」

白明修聽懂了一些,點頭道:「所以,現在的這個需求暴增,其實是一種報復性消費?」

王勉武道:「也不能完全這麼說,因為城市裡的紡織品消費也在增長,大家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會消費更多的紡織品。只能說,我國本身就是一個人口眾多、存在很強消費力的大市場國家,以往是生產力不足,難以供應廣大勞動人民的紡織品消費,現在因為我們紡織業工業化了,刺激出這個需求來了,就產生了現在這個局面。」

蔡佰這個時候也插了句嘴:「其實,最差的情況就是,市場根本是不理性的,原本棉花供應減少,價格上升,很多紡織廠已經提前把價格反應到了產品上,供銷社的棉布類紡織品價格已經提升了,可是價格越高,農民就越買。我們當時還擔心可能是存在炒作的可能,不過走訪之後,發現只不過是農民單純地在儲備紡織品,仍舊沒有超過他們自然消費的量。」

王勉武補充道:「已經出現一部分紡織廠商,在撤銷跟海運進出口商的訂單,把供應轉移向國內市場。大洋、廣得利、明遠等一些大牌船運巨頭對此都不太滿意,畢竟他們還想著憑借我國的工業品佔領其他地區的市場。」

白明修這個時候反而笑了:「這就是市場大的後果啊。」

想一想英國工業革命,紡織業發展起來之後,產品根本在本土消耗不掉。而到了大明這邊,場景完全就倒置了。蓬勃發展的紡織業,居然供應不了本土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還是自然基本需求。

白明修問道:「對此你們經發會有什麼想法嗎?」

蔡佰道:「這其實都是正常的市場行為,除了少數囤積居奇的,都是因為真實供求關係。所以,一方面我們只能組織各地區的農合,大規模地推廣棉花的種植,在原料供應上想辦法,另一方面,可能也只能看著棉花價格和紡織品價格出現一輪上漲。」

白明修知道這種事情是沒辦法避免的,工業革命確實有這麼強大的力量,生產力的增加會改變原有社會生產生活的面貌。一大群以前沒有消費能力的農民現在成了消費的主力軍。

這也是大明在社會變革方面優於英國工業革命的地方,白明修始終將提升全民經濟生活水平作為第一要素衡量,歐洲工業革命雖然將一部分農民改造成了具有部分消費力的工人,但他們的消費能力仍舊不足,更別說人口沒多少。現在英國人口才六七百萬人,這點消費力不如大明一個省。

棉花供應危機倒是也給白明修敲了一個小警鐘,他作為一個後來者,要是迷信市場的作用那就是真的該死了。很多東西能夠想到、能夠計劃到,必須提前進行規劃。

他還想著說,利用大明的強大工業力在海外市場拓展,但實際的情況反而是,大明的內需市場貌似更加的甜美一些。中國這塊寶地,自古就面臨著一個甜蜜的煩惱,中土天朝已經足夠優越,你還要不要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再去不那麼優越的地方開闢。本土市場都很夠吃了,再去考慮外國消費習慣、拿下一丁點的外國市場,真的不夠吃。所以哪怕到了後世,也有很多企業寧願提高本土市場份額,也不願意走到更遠的地方去受苦。這本質上還是天朝上國人民的一種傳統情結了。

白明修最後又問了蔡佰一個問題:「大明第一個經濟發展五年計劃你們做得怎麼樣了?」

蔡佰很明白皇帝陛下對此的重視,說道:「進度很快,應該能在年前共和院大議之前拿出方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