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移民事務部
南明日不落 by 白面黑廝
2020-2-7 18:50
相較於白明修的大格局,白蓮教和新復社的那群人根本就不是白明修著力去對付的人,他甚至關心都很少,自然有錦衣衛和相關部門的人處理。如果這個龐大帝國處處都需要白明修親自過問的話,那麼白明修可就太失敗了。
可即便如此,白明修現在仍舊是個忙人。
理政院仍舊是處理著絕大多數的行政要務,發到白明修這裡定奪的,往往是提綱挈領的一些東西,比如國家戰略、改革步驟,乃至就是國防、外交、貿易和殖民者這四大板塊。
而在他的身邊,也逐漸形成了一個圍繞著四大板塊而形成的資政班子,分別是兵部尚書趙旭、禮部尚書楊來瓊、貿易顧問蓋哲和移民事務部尚書薛恕亭。基本上白明修身邊的這群人,都是完整的系統僱傭兵班子,倒不是白明修不想用本位面出生的人,而是這些人大都沒有那麼專業的訓練,雖然少數如袁懋功、張煌言等人學習的速度也很快,但是真正要能堪大任,還是得扎扎實實地訓練幾年。
白明修也不是個喜歡開會的人,不過關於呂宋的這檔子事,他還是必須要開會進行佈置的。
「……軍費開支包含後續的駐守費用,嗯,96萬3千兩,好吧,現在打仗是越來越貴了。」白明修拿著這份「賬單」吐槽道。
實際上他這一次從江南突襲大沽口,拿下京師,整體的軍費消耗也不過是400萬兩,當然這個數字也不能作準,畢竟他有很多的費用其實可以用系統來抵掉。直到經歷副本他瘋狂地招募兵馬之後,他已經不得不完全靠著自己系統這邊的金手指幣套現各種物資,來滿足龐大的軍隊需求了。
趙旭還是解釋道:「畢竟這次長途奔襲,出動海軍以及各種後續船隻運輸,花費了不少銀子;再加上,要維持當地的駐軍,不斷地消弭掉抵抗力量,鎮壓當地土著,這些都需要持續的投入。不過好在,孟輝少將非常努力地在呂宋島刮地三尺,已經接收了西班牙人的大量財富,算是平抵了部分兵部的預算。」
白明修抬起頭來,說道:「後續佔領整個菲律賓群島,還是要花費一些精力。一些關鍵的島嶼上,我們還是要進行駐軍的。嗯,移民事務部要注意安排一些新的移民計劃,我們要向呂宋群島進行移民的轉移。」
薛恕亭尚書還是有些汗顏地對太子殿下表示:「殿下,現階段我們還只能更大範圍地進行移民政策和好處的宣導,但是我國國民安土重遷的思維十分濃重,至今為止,因為觸犯法律被判處流放的『遣送移民』,以及失去生計被我們收容的『難民』,佔到了現階段我國對各宣慰司移民比例的92,只要少數的人真正願意踏上移民這條路。」
這個事情白明修自己都格外頭疼,現在大明的人口畢竟還不像是後世那麼多。也就是堪堪不大到一億人口,仍是在人口恢復的狀態。甚至在很多省份,因為人口的縮減,人地矛盾都沒有特別嚴重,更不要說要移民的程度了。
歐洲產生的向全球移民的原因非常多,一方面是宗教清洗導致很多新教徒不得不前往新世界,一方面則是很多歐洲人在本土缺乏必要的生產資料,不得不到新世界碰一碰運氣,這兩部分才是人口遷徙的主力軍,至於那些為了掠奪、為了傳教而跑去新世界的,其實並不是主要。
白明修知道,自己現在決不能眼睛只放在中華本土祖地上面,華人必須早早地謀劃向世界各地擴張,發展自己更多的生存空間,同時也是為了大明的國家利益。僅僅是大明的這些宣慰司,就具備非常大的經濟利益可以獲取。對於西方人來說,他們需要的可能都是些「土特產」級別的貿易產品,亦或是將當地人變成一個剝削的獨家市場,但熟悉後世經濟運作的白明修,卻很清楚這些地方在經過發展,並跟大明本土形成一個經濟體系之後,能夠帶來多麼大的好處。
緬甸宣慰司是大明最早入手的宣慰司,甚至早於漢地各省,得益於吳敏這一絕世良臣的治理,緬甸現在的gdp已經極為可觀了。緬甸現在不僅有著大片的田地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而且為大明提供了重要的銅,緬甸的寶石也成為了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吳敏不僅滿足於寶石的出產,而且在緬甸本地建立了全產業鏈的珠寶加工行業,終端產品直接出口歐洲。僅僅兩年的時間,來自緬甸的各種精美珠寶和寶石,已經成為了歐洲人最珍奇的寶物。僅僅寶石一項,緬甸就為大明提供了幾百萬兩的利益。
爪哇的情況雖然沒有緬甸這麼強,但是也是不錯。爪哇的熱帶種植園經濟為大明現在提供橡膠、蔗糖、和棕櫚纖維,雖然都是比較初級的產業,但是經過初級加工和次級加工之後,變得越發有價值。
以這種角度看,這些看上去蠻荒落後的地區,只要用心去經營,產生的經濟效益堪比漢地的一個省。再加上白明修是嚴重的「華人生存空間論」的擁躉,更希望讓更多的華人在這些地方開枝散葉。就以爪哇來說,爪哇現在並不是後世那人口上億的擁擠島嶼,落後的生產力和衛生醫療條件,讓這個島嶼上人口其實也就百十來萬,白明修搞了一大批江南人遷徙了過去,使得整個爪哇島的華人人口預計在三年之內就會超過土人的人口,成為島上的最主要民族。
只要堅持這個操作,白明修能讓華人在17世紀末成為整個東南亞地區所有土地上最主要的族群。爪哇的這個工作已經基本上幹完了,那麼下面一個顯然就輪到同樣擁有非常好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的呂宋了。
白明修搬出了曲線救國的主意,說道:「如果不願意直接移民,那麼便以招工的形式,跟勞工簽訂少則三年,多則十年的勞動協議,用比較高的價格吸引他們到呂宋去工作。不管是開礦、做生意、種田,我們肯定還是要倚仗漢人的,讓當地人幹活兒估計就給他們氣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