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太子殿下的日常(三) - 南明日不落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206 太子殿下的日常(三)

南明日不落 by 白面黑廝

2020-2-7 18:50

上海大概是現在17世紀亞歐大陸上唯一的一座不夜城,到了晚間,城市中的路燈便會亮起來,雖然白明修還沒有讓科技樹躍升進入電氣時代,不過發電機、輸電線路以及電燈這些局部的科技樹已經給點亮了。

其實白明修覺得自己現在讓手下的科技人才們去搞內燃機、無線電報一類的東西,還是有希望在短期內成功搞出來的,只不過系統反覆要求過他,不能讓他將科技樹點得太高,否則將會引來不利的後果。白明修也就索性沒有讓人去做,畢竟蒸汽機的科技樹他都沒有完全點好,而且就算弄出了內燃機等東西,他現在也不具備大規模開採原油和冶煉原油的能力。

這座城市已經逐漸變得有人煙起來,雖然大明復獨立旅仍然作為「禁衛軍」在軍管這座城市,不過白明修已經陸續放了很多人進入上海,畢竟他將理政院遷了過來,而且還開始運營上海的各種工廠,甚至之前白明修還搞了一波騷操作。

因為許多江南地主掌握過於龐大的土地,白明修就搞了一套換地政策,1:3兌換澳洲、爪哇或緬甸土地,1:15兌換四川土地,或者用100畝土地兌換一套上海的洋房。不換基本上是不行的,按照遞進地稅的繳納辦法,那些土地可能幾千幾萬畝的地主們,光是一年的地稅都可以讓他們輕鬆破產。大明新行的地稅是徵收明兩,而且跟收成完全是無關係的,就是一種單純的財產稅。比如在江南,個人擁有50畝以下土地是不徵收的,50畝以上就開始徵收,基本在500畝以上,地稅就會收到田畝市價的50。

許多大家族不得不將田畝分配於族中人丁,但是財產權給到個人家庭的時候,再想要凝聚回到大家族,就非常困難了,畢竟地權辦公室只認他們簽發的田契。

多少江南地主並不能夠理解這個時節以100畝江南的田產換一套上海的房子是多麼有先見之明的事情,尤其是他們很多人發現一套所謂的洋房也就是200多平米,甚至後院都不如他們一進小房的院子大。

大多數大地主在沒辦法抗拒新規定的情況下,只得選擇了跨區換地,以及將土地賣給公家,或將土地轉租給新成立的農業合作社。轉租給農業合作社的土地,只需要繳納最低一檔的地稅,而且農業合作社會跟地主簽訂一個長約,比如20年之內承包,頭五年免租,後面十五年一次付清,或者付給他們租金。

農業合作社是不跟地主們簽訂收成比例租子的,因為這種情況又等同於舊有的租佃制度了。農合的背後是強有力的政府支持,等於半強行的將土地從地主們手裡集中起來,再交給農民們進行耕種,而且是組織農民們進行合作耕種。

中國實在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國家,每個地區的情況就不太一樣。農合的形式也必須搞得多種多樣。在江南這邊,大明的分田基本上給到每戶的田地相對比較少4-10畝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每個村的所有農民家庭都加入農合。農合作為基層組織,安排農民們的生產和其他活動。更主要的,提供農民們良種、農業技術、肥料以及未來可能提供更多農業機械。農民在完成自留地的耕種之後,如果還有剩餘勞動力,則耕種掛在農合下面的土地,手法上既包括承包自種,也包括共同耕種。承包自種的形式,其實等於將土地以不剝奪土地所有權的形式,從地主手中流轉到了農民手中;共同耕種則是計工分,多勞多得。

農合的另一大作用,就是協調經濟作物的耕種,經濟作物直接導向現金的收入,從而可以很好地改善農民的收入。而即便是糧食,農合直接對接國有糧食公司,以統一價格向各農合收購,糧食公司的價格是穩定的,算是一層保險,防止出現豐年糧賤,多收了四五石結果導致破產這種事。

大多數江南農民是還沒有意識到農合到底是怎麼樣一種強大的存在,不過看在分地免糧的面子上,農民們還都是非常積極地入社。

大多數江南地主對於朝廷一系列的新政還是搞得有些心驚膽戰,這個大明跟以前那個讓他們佔盡便宜的大明已經全然不同了。不是沒有人想過搞事抗拒,但是前段時間鄭成功在江南搞得轟轟烈烈的清肅活動,已經讓許多士紳名流破家破產,甚至給發配到了海外,眾人基本上只能噤聲,甚至這一時期還有很多士紳寫詩諷刺,說光復後的大明還不如韃子仁慈。

這當然是胡說八道,在輿論中只能算是一種非主流。江南也已經開始刊行大量的代表官方聲音的報紙和雜誌,輿論已經很好地控制在了太子殿下的手中。新學也開始蔚然成風。

畢竟清廷當初可是敲詐勒索,什麼招數都用,更是殺了不少人。太子治下,一切依法辦理,經濟類的罪行除非重大,不至於死罪,最多也就是罰錢,或者就是給扔去爪哇島。於是乎,從這個時代後,吳語中就有了一些諺語,例如死去爪哇一類的詞,用來罵人。

說起來,上海的洋房還是有些富戶用土地換了來。一些人已經知道靠土地八成是很難賺錢了,在看到工商政策向好的局面,就來到上海來經營商業。很快地,第一批十七世紀的炒房團已經出現了,只不過現在的炒還比較初級。

畢竟,一個如此與眾不同的現代城市,寬敞的水泥馬路和路燈,有著各種各樣的工廠和商業公司,有一個通達各地的大港口,善於商業的新興資產階級已經看到了利益潛力,如同嗅到血腥的鯊魚一樣,開始逐漸湧入上海。

東方魔都也就是在1662年的冬天開始,逐漸展現出自己的魔力。從那個時候就定居上海的江南人們,總是自居正宗老上海,甚至很多年後都還誇耀,自己曾經在什麼館子見到過年少時的太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