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嶺南煥新
南明日不落 by 白面黑廝
2020-2-7 18:50
白明修令鄭森在廣州府好生養傷,同時也向天下頒布敕封,宣佈給鄭成功升爵親王,以瀛為號。白明修現在的小朝廷中,以澳洲明人和他從系統中招募的人才居多,後投入他府中的官員大多都在干校學習,尚未身居要職,也沒有人出來反對太子監國為什麼一改其父永歷封鄭家為潮王封號,而成了瀛王。
也只有鄭成功自己私下裡得了太子殿下的授意,告知他這個瀛是東瀛的瀛,鄭家雖不可能經略東南三省,但是未來如果大明開日本宣慰司,那麼許鄭家得日本通商之利。
鄭成功當日與白明修談了一整日,白明修也終於有機會找這個時代的大人物好好地聊一聊自己的志向了。白明修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生產力說」,在鄭成功耳朵裡即「天命說」。也提出了很多細節的道理,比如海權理論、工業革命、自由貿易和重商主義,乃至於殖民地。
對於曾經掌握東海南海的海上霸主鄭成功,很多東西其實以前都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待白明修提出來之後,方有恍然大悟之感。
白明修還笑著對鄭成功道:「瀛王,好好養傷,我的老師馬恩先生在廣州府開館授學,有空不妨多去聽一聽。」
鄭成功肅然起敬,他不覺得白明修一個十五歲的少年能想到這麼多的事情,那背後自然是有一位名師或者是大賢者。
「敢問太子殿下,此館何名?」
白明修咧開嘴笑了,露出兩排大白牙,「鐮錘館。」
——分割線——
外人是不知道鄭家在南海被莫名其妙的亂入艦隊給打得大敗,只道是太子殿下成功地接來了延平郡王,也就是現在的瀛王鄭成功。白明修還適當地讓自己新得到的兩艘120炮的一級戰列艦在廣州府晃了晃,甚至由於沒找好泊位,這兩艘船不得不拉到了別處,為了清理籐壺水藻順便拉上了岸。
鄭家士卒也被三令五申不得傳言瓊州海戰一事,彷彿這些根本沒有發生過。
白明修出海一趟,不到一周的時間,粵省又有幾個縣向太子監國獻上了降表。明軍聲勢煊赫,特別是太子一怒,引天兵天將,降下天罰雷火,將新會夷為平地。民間已經將太子當成是紫微帝星下凡,是終止亂世的神仙,凡是惹怒太子的,絕沒有好下場。
新會原本抗明叛逆,這一次又拒絕太子殿下的天威,這才被滅。太子殿下仁慈,饒了新會人一命,卻毀掉了他們的家園。粵省各縣也都害怕了,此時不敢再於明清之間搖擺,趕緊向南明獻上降表,好多縣城也很有創意,到處派皂隸去抓老百姓,抓到人就把辮子卡嚓一下絞了,收集了幾百上千條金錢鼠尾,獻給太子殿下,以示反清之心。
白明修收到了送上來了一堆堆的金錢鼠尾,也是無奈苦笑。
不過,粵省大半地區歸降,也讓白明修聲勢暴漲,更使得他錢糧收入增多,還令其接觸到更多人才。
自白明修進入廣州府的第二天,南明小朝廷就張貼佈告,招賢納士。白明修又直接開設了大明中央幹部學校,對外宣稱同國子監,招納而來的賢才,將再次接受培訓,再補缺。
至於各地方州縣,白明修是仰賴他的復去統管的。行政官員方面還是他的南明小朝廷的短板,但是他的軍隊體系卻能夠分散出餘力來幫助他完成很多工作。自大明復成立之後,就對於軍隊有著非常完備的組織建設,除了戰鬥指揮的體系,還有政治工作的體系。比起舊式軍隊,接受新思想新教育的復士兵,已經基本可以做到令由上出、不惜一切代價貫徹,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樣的東西更是軍中鐵律。
高喊軍民一體的白明修,也將好的軍隊都是能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大明復重要的目標。所以,當白明修派遣大明復進入各州縣,不僅沒有擾民亂政,甚至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大明復基層組織一面進入鄉村市鎮,組織市民農民進行自治,一面分配田地等生產資料進行恢復生產,順便清算一下漢奸惡霸和惡紳。
可即便如此,白明修的復也都是有限的,一個縣他最多撒出去一個連。還是有些地方他也是照顧不到的。不過也因為他敢玩這一套,所以當受田群眾和基層自治組織建立起來之後,他的復和南明政權也自然得到了當地群眾的擁戴。
這邊是白明修的雙管齊下,一面廣納賢才、通過干校系統進行培訓改造;另一面則通過軍隊進入基層,搞群眾路線,通過爭取民心,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組織。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讀書人在評論時局的時候寫道:「太子入粵不過一月有餘,嶺南煥然一新,氣象大異,有大治之兆。」
雖然這跟很多讀書人和上流階層所想的不太一樣,太子監國並未重用那些投清又復明的傢伙,也沒有對於上層格外熱絡,反倒是格外重視那些寒門孤子,或者是烈門遺族。一批甚至被老爺們認為是上不得檯面的泥腿子,居然也堂而皇之地跟他們的家族之星一同進入了「國子監」,成為了同窗。
只不過太子監國的刀筆吏也格外厲害,投靠滿清為虎作倀、迫害百姓的官員或者家族,都遭到了他的清算,一些家族也曾集眾反抗,都被強悍的復連根拔起,一些擔憂受到影響的家族,甚至舉家北遷,逃離了廣東。
廣東提督楊遇明仍舊假裝看不見廣州府的情況,甚至惠州本地很多客家大族已經跑去接洽太子監國,他也視而不見。
他可以看不見白明修,但是白明修不可能裝看不到他。惠州就在廣州府左近,有二萬清兵呆在這,白明修雖然不至於坐立不安,但總歸也是不舒服的。
於是乎,白明修率領他的騎二師和陸軍103團開往惠州。只是沒有想到楊遇明壓根沒有跟白明修打仗的心思,一聽說白明修大軍前來,索性棄城而逃,帶著大隊人馬繼續向東逃竄,進入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