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名門正派2 - 漢興 - 穿越架空 - 免費小說 - 冰楓論壇

首頁 小說中心 A-AA+ 發書評 收藏 書籤 目錄

簡/繁              

第734章 名門正派2

漢興 by 碩鼠就是我

2020-1-27 18:43

鑒於登封縣城內的嚴重武裝衝突造成巨大傷亡,軍方認為攻打少森寺的戰鬥將會更加激烈,因此華軍特意調來了攻城臼炮,數萬大軍把少森寺所佔的山地圍的嚴嚴實實,擺出一副準備強攻的架勢。



然而這樣的準備之下,戰鬥反而沒能打起來,看到軍隊開始構築攻城陣地後,少室山上的少森寺主體和其他廟宇一個接一個開門投降。



事後仔細想想,僧人們放棄抵抗其實也不值得奇怪,畢竟他們要對抗的是一個帝國。



可千萬別信什麼擁槍反抗暴政的鬼話,你槍再多能多過國家?何況軍隊已經把大炮拖來了。



對於如何解決盤踞山林的武裝勢力,華軍有著豐富的經驗,畢竟不論大江南北,華軍幾乎在每個縣轄境都進行過剿匪戰鬥。其中很大土匪一部分在看到軍旗後,都會自覺投降,爭取寬大處理。



這次少森寺投降,其實跟土匪投降也沒有太大不同。



按照軍隊的指令,投降的僧人每10人一組,高舉雙手從指定道路下山投降,期間,沒輪到投降的人,需要把武器搬到寺廟正門口,華軍能夠清楚看到的地方。



這當然不能保證所有人下山投降後,山上不再有任何武器,不過這確實能盡量削弱死硬分子的實力。



這一次,少室山上沒有死硬分子。



每次下山投降的僧人人數都不多,因此雖然絡繹不絕,頻率很高,但仍然走了一天兩夜才算完成。



期間,共有2千7百多僧人,9百多香客,以及3百多女子下山投降。



1797年12月28,華軍進入少森寺,開始對全寺進行搜查。之後又從寺內逮捕了2百多躲藏在山上,沒有投降的僧眾。



軍方在山上繳獲了1萬1千件冷兵器,9百多支各種口徑和型制的火槍,以及幾門木炮。



粗製濫造的火藥2千多斤,鉛子2萬多枚,此外還有箭矢和弓弩、鎧甲等裝備。



如果計算在登封縣城內繳獲的武器,不得不說,這少森寺的武裝勢力實力還算不錯,只是缺乏統一的指揮,以及更大的野心而已。



少森寺武裝清理乾淨之後,徐世楊下令內閣牽頭成立聯合調查組,審查少森寺和登封縣俠客對抗帝國軍隊的案件。



由於涉及面太廣,內閣派出刑部和吏部官員上百人,組成是個臨時法庭,專程來登封處理此案。



徐世楊和他點名必須來的包拯負責坐鎮登封縣衙,掌控全局。



畢竟已經臨近過年,為了不讓無辜者受到太大牽連,徐世楊從周邊地區調來一些肉類和麵粉,結合少森寺內查抄出來的物資,在城外老百姓的臨時暫住地支起數百口大鍋,給大家包餃子,以安撫民心。



於此同時,宣傳部的人深入到老百姓中,宣傳帝國的政策和法規,請他們主動站出來揭發少森寺的罪行。



那個失去兒子的老婦人,則在白航雲的攙扶下,成了第一個正式向帝國狀告少森寺的苦主。



有人帶頭,很多事情就容易解決了。



喝著滾燙的餃子湯,吃著鮮美的韭菜豬肉水餃,看著瘦弱的老婦人在縣衙怒斥少林寺強搶民女,毆人致死的暴行,老百姓們終於意識到,這登封縣確實變天了。



這裡是帝國的登封縣,不是少森寺的登封縣!



於是,有冤的伸冤,有仇的訴仇,站起來主動狀告少森寺的百姓不斷向縣衙湧來。



華軍打開大門,一排十五組統計人員分別給每個苦主登基造冊,刑部調查員根據苦主的證詞,開始調查這些案件,並且依次提審少森寺僧眾。



並案審查的,還有各路俠客在登封縣直接對抗軍隊的案件。



這件事倒是不用苦主首告,因為帝國軍方就是受害人,而一向強勢的軍方可不會輕饒給他們造成這麼大傷亡的俠客們。



共和1797年末,1798年初這場發生在登封的大案,曾被史家稱為帝國第一大案,因為這件事涉及面及廣,不僅是少森寺的僧俗信眾,還牽扯到參加南洋遠征的3百少森寺僧兵、帝國的其他佛寺、帝國在登封的地方官,以及整個綠林的絕大多數所謂名門正派。



因為少森寺有著「天下功夫出少森」的美名,也有綠林正道第一大門派的牌位,因此登封縣境內常年有著其他自詡正道的門派派來交流學習的弟子,以及仰慕少森,慕名而來的遊俠少年。



少森寺對麾下佃戶,以及來登封做生意的小商人窮凶極惡,但對這些江湖人和有背景的大商人禮遇有加。



以往那些剛剛出道的少俠,若是在登封遇到什麼困難,去少森寺拜拜寺門,大都能獲得幫助,比如那些盤纏,或者在寺裡住幾天歇歇腳,治治傷之類。



這種作風,讓少森寺維持正道第一名號的同時,也讓僧人們在綠林之中名聲奇佳。



何況,登封縣被捕的俠客幾乎遍及帝國轄境內大部分正道派別,因此武林門派、豪傑們紛紛出動,四處找人遊說,想要替登封被捕的某些人脫罪。



之前,帝國對漢人民間武裝一直保持正面看法,因為那個時候剛剛統一不久,周邊還有很多敵對勢力,帝國需要維持民間的尚武精神和對外開拓的進取精神。



因此,帝國對這些武林門派不僅沒有壓制,甚至給了不小的支持——帝國不禁甲、不禁槍、不禁聚眾,在目的地官府登記之後,甚至也不禁遠行、移民。



帝國統一之後,武林正派、地方豪傑們也算投桃報李,這些自詡有功夫在身的傢伙,積極投身帝國對外擴張的行動。



他們即參軍服兵役,也不斷派遣子弟門生參與對外開拓,秦、晉、楚等屬國都有大量綠林子弟自行攜帶馬匹武器軍糧參與,帝國的正規野戰軍中自然也有不少綠林人士。



這讓帝國軍方之中,很有一些跟綠林關係不多的官兵(雖然軍銜都不算高),也讓綠林人士,跟帝國地方官多少都有些不錯的交情。



結果就是,這麼多綠林門派、地方豪傑一起替自己的弟子鼓噪,一時之間居然也有了些聲勢浩大的樣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