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四章 公債與新軍4
絲路大亨 by 克裡斯韋伯
2020-1-19 21:02
「那您的意思是?」
「我們發行公債的目的是為了籌集軍費,軍費是用來幹什麼的?除了支付軍餉之外,其他的都用於要購買武器、火藥以及軍隊所需的各種物資,那麼這些物資的供應商將會是誰呢?」
「您的意思是——」今井宗久又驚又喜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軍需物資將會從我們這裡購買!」
「當然,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當然列位將會是最優先的供貨商!」周可成笑了起來:「所以其實你們用不著拿出那麼多現錢來,只需要報上來一個認購公債的數字,然後等到採購物資的時候,將其抵消掉你們拿到的訂單,多退少補就好了!」
「好,好!」長桌旁的豪商們欣喜若狂,按照周可成的說法,他們可以從這次公債兩頭賺錢:一頭是公債的利息,另外一頭則是出售軍需品賺錢,這種玩法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自然覺得無比新鮮。不過這也不奇怪,周可成玩的就是國家財政發行國債擴張信用,提振經濟,歐洲列強之所以能夠在數百年時間裡從一個偏僻的半島征服全世界,靠的就是這種軍隊、銀行、軍工業滾動發展,只要能打贏,就可以無休止的滾下去。(打輸了自然也就沒有以後了)
「那就請諸位先列下自己認購公債的數目吧!」周可成笑道:「我有兩點請諸位注意:首先只有我們都認購了公債,界的市民和其他商人才願意認購;其次,軍需品的供應將會和認購公債的數字是相關的!」
豪商們心領神會的點了點頭,很快眾人就在一張認購表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認購的數字,周可成粗估了一下,算上自己認購的四十萬枚銀幣,大概有九十萬枚銀幣了,心中不由得一定,搞定了三分之二,剩下的就好說多了,實在不行,不足之數自己買下來或者乾脆拿到中左所賣給大明的縉紳也可以。其實蘭芳社也用不著付太多錢,在船上有一千兩百支火繩槍、還有四百匹戰馬、八頭戰象以及一些其他軍用物資,加起來就可以抵掉不少了,倒也用不著付太多現金。
「周先生!」一名商人突然問道:「我想要問您一個問題,您打算親自指揮這支軍隊嗎?」
「不!」周可成搖了搖頭:「這支軍隊是用界發行的公債籌集的資金組建和供養的,那麼指揮官的人選自然應當由界的和議眾來決定。當然,作為和議眾的一員以及這一期公債的最大認購方,我應該擁有大將人選的推薦權,這個應該沒有問題吧?」
「沒有問題,沒有問題!」
「當然沒問題!」
長桌旁的商人們趕忙連聲稱是,在這個問題上他們還不至於蠢到去捋周可成的虎鬚。
「我推薦我的好友張經張大人!」周可成突然回退了一步,將張經讓到了前面。
「張經?」
「這個人是誰?」
「怎麼看上去像是個讀書人?」
面對一群倭人懷疑和窺探的眼神,完全沒有準備的張經愣住了,還沒等他說話,耳邊便傳來了周可成的低語聲:「張大人,您不是想要掃平倭寇嗎?這難道不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諸位!張大人乃是我大明的名將,曾經領兵討伐安南,迫使安南莫朝太祖莫登庸向我大明俯首稱臣;其後十餘年都在指揮大軍和南方、西南的蠻族和叛軍交戰,屢戰屢勝,曾經擔任過我大明相當於右近衛大將的高官。只是因為受到奸臣的陷害,才不得不東渡大海,來到貴國避難。以他的韜略,我相信一定能夠承擔起這個責任來!」
這些商人中不少人雖然不太清楚莫登庸是誰,但都知道在日本官制中右近衛大將乃是執掌右近衛府的武將,乃是極難以受任的高官,通常都是由權臣都會出任(說明我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例如織田信長就出任右近衛大將(以大納言、右大臣的身份兼任)。而在整個江戶時代,幕府將軍也都兼任右近衛大將之職(德川家康本人則出任左近衛大將)。看張經的眼神頓時大不一樣了,趕忙走上前來向張經下跪叩首道:「得見殿下尊顏,我等幸何如哉!」
張經在日本多日,張經和眾豪商的對話也能聽的個七七八八,他正要起身將其一一扶起,卻被周可成按住了:「張大人,君子重而自威,你若要統兵,首先就要樹立威嚴,切不可自輕!」
張經沒奈何,只得抬起右手:「諸位起來吧,張某此時不過是一個罪臣,如何敢受諸位的禮!」
張經雖然此時只是一襲青衫,但為官多年的他形容氣度卻是不凡。眾豪商不敢怠慢,紛紛見禮之後坐下,周可成又舉出織田信長、勘兵衛、中村良仲、羽茂高玄、阿勞丁等人,眾豪商也推舉了數人,加起來一共十人方才結束。
離開議事廳,周可成向站在走廊上的豪商們點頭致意,他穿過長長的花崗岩鋪地的走廊,阿勞丁緊隨其後,周可成捋了捋頷下的鬍鬚:「成為十將軍之一,你有何感想?」
「將軍只有一個,我從沒聽說一支由十個將軍指揮的軍隊能打勝仗的!」
「這樣他們就無法發動兵變了!」周可成笑了起來:「再說,我不是任命了張經做首席將軍了嗎?」
「我只是奇怪為什麼你不自己來當將軍?」阿勞丁問道:「那些日本人雖然心裡戒備,但也只有接受!」
「因為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周可成歎了口氣:「我要執掌全局,全局你明白嗎?這裡只是我事業的一部分,戰爭的是勝負不光是取決於戰場上的將軍,更多的取決於工廠的工匠、船隻上的水手、田地裡的農夫以及金庫,尤其是金庫,我必須確保蘭芳社的金庫始終充盈,這才是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