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一章 張經
絲路大亨 by 克裡斯韋伯
2020-1-19 21:02
中左所。
「真是一個漫長曲折的故事呀!」周可成放下手中厚厚的一疊信紙,歎了口氣:「莫娜這一趟北大年還真是遇上大事了!」
「師傅,您覺得這個阿勞丁——」
「萬人之英,氣魄非凡的英雄豪傑!」周可成毫不猶豫的給出了極高的評價,作為一個來自後世的穿越者,他對阿勞丁計劃的評價要比這個時代所有的人要高。假如他的計劃成功,東南亞將會崛起一個強大的伊斯蘭帝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西歐殖民強國通往亞洲和大洋洲的吸血管將被一刀兩段,沒有從亞洲數百年殖民貿易積累的資金財富,西歐工業化進程很可能會失敗,整個世界近現代史都將被改寫。當然從後世的歷史來看,這位阿勞丁王子最後是失敗了,但從信中所記載的故事裡不難看出其開闊的眼光、不屈不撓的意志、匪夷所思的勇氣、極其充沛的精力,像這樣的傑出人物在任何國家的歷史中都是不多見的。
「那您打算怎麼處置他?」
「原本我還打算在中左所多待幾天,看來是不行了!」周可成歎了口氣:「攤子太大,事情太多,手頭可用的人手卻太少。沒有辦法了,先去拜會一次知府大人,把這裡的事情安排一下,然後就回淡水,見見這位阿勞丁王子!」
在周可成於東山擊敗曾一本半個月後,在杭州西湖畔的一座園林裡,天剛濛濛亮,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各省御倭大臣張經便已經離開了臥室,踏著露水,在庭院裡咯吱咯吱的踱步起來。
時候確實還很早,熹微的晨光剛剛在朝東的屋脊上抹上一層乳樣的白色,滿院子的花樹山石還隱現在昨宿的霧氣裡。四下裡靜悄悄的,整座園林還在熟睡。不過張經覺得已經睡得很夠了,實際上他自從上任以來每天最多也就睡兩三個時辰,何況看完昨夜那封塘報後他更是合不上眼,各種各樣的心事不斷浮上心頭。
張經是八天前得知曾一本在東山被剿滅的消息的,剛剛得知這件事情的時候他還十分高興,畢竟在他的御倭戰略中,兩浙的位置是要先於福建的。所以他藉著先前八閩縉紳反對狼兵入閩的由頭,將「倚為干城」的狼兵都調往兩浙,抵禦倭寇的入侵,而福建則基本交給當地官紳來應對,那個泉州知府能夠贏得如此大勝,一舉將曾一本這樣的巨寇剿滅,這無疑減輕了他的負擔,使其可以將主要精力用來應付盤踞在瀝港、柘林等地的海寇。但昨天夜裡的這封塘報卻讓他感覺到了一種不祥的徵兆。
「茲泉州知府何文吉統率鄉兵,破大寇於東山,梟巨賊曾一本之首,解朝廷東南之憂。今莆田、泉、漳諸州海賊出沒,勾結海外蠻夷,出沒掠殺人財,遷何文吉為福建布政司參政,整飭兵備福建沿海諸州兵備。」塘報上這段話有兩層意思,首先嘉獎何文吉的功勞,然後升此人為莆田、漳、泉三州的兵備道,兵備道是明代中前期出現的一種官職,其責任是分理轄區軍務,監督地方軍隊,管理地方兵馬、錢糧和屯田,維持地方治安、抵禦賊寇進攻等,這個命令實際上已經將何文吉升為負責福建御倭海防的最高指揮官。越過張經這個負責東南御倭的方面大臣,直接委任一人擔任福建的海防事務,其中的意味實在是深長的很。
像張經這樣在宦海中浮沉了數十年的人物自然能從這幾句簡單的文字中看出更多背後的東西,就在曾一本被消滅之前不久,這個巨寇剛剛在廣東大大的撈了一把,甚至攻破了潮州城,逼得兩廣總督歐陽必進上書請罪,派出名將俞大猷為為兩廣備寇都指揮,曾一本才撤兵退到粵閩邊界的東山島,據說有船隻過百,兵馬上萬。像這樣的巨寇豈是區區一個文官帶著鄉兵能夠消滅的?而通過一些背地裡的消息渠道張經才知道這位何知府之所以能夠擊敗曾一本憑的不是當地的鄉兵,而是一批剛剛投順大明的海外藩國,而且聽說京師天子正在重修的寢宮,用的就是這藩國進貢的木材。這幾件事情湊在一起,這位何知府頗得天子賞識,升了兵備道;那蠻酋立下大功,宮中還要派出使臣冊封,也是個異數。
相比起何文吉在福建輝煌的表現,張經在兩浙的表現就顯得頗為遜色了,汪直與徐海在瀝港盤踞,不時出兵四出劫掠,而由於先前朱紈搞的兩桅以上大船入官政策,結果當地大船要麼被毀壞,要麼逃入海中成為海賊,船匠也多流離失所,官府要打造軍船一時也不得便,只得分兵把守各海口。可兩浙一帶海岸線曲折,陸路遠不如海路便捷。一時間明軍疲於奔命,十分被動,加之倭寇前鋒多為身經百戰的倭人武士,倭刀鋒利,長弓鐵炮可及遠,東南明軍多年不遇戰事,早已武備廢弛,在這種小規模的接觸戰中著實吃了不少虧。如果說原先還可以等瓦氏夫人統領的狼兵主力趕到之後再大舉出兵,但現在看來已經不能拖延下去了。
「東翁!」一個聲音將張經從思緒中驚醒了過來,他轉過頭來卻是自己的幕僚朱公節,只見其正張大嘴打著呵欠,看到張經站在院子裡連忙把半截呵欠嚥了回去:「您今日怎麼起來這麼早,天才剛放亮呢!」
「是呀!」張經歎了口氣:「始終睡不著,在床上翻來覆去,索性就起來在院子裡走走!」
「您莫不是為倭寇的事情發愁?」朱公節揣摩了一下張經的心思問道。
「是呀!」張經搖了搖頭:「我已經出任此官半年,可戰事一直不得進展,倭寇出沒無蹤,而官軍則疲於奔命。稍一交手,便屢屢挫敗,這般下去將士們則奪氣矣,如何與倭賊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