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謀定勝天
三國之大漢重生 by 凌風笑諾
2020-1-16 18:58
諸葛亮被驚到了,高定卻驕傲了。
親眼見證過徐庶大軍南下時的威猛,讓高定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就憑他手中一萬多的郡兵和孟獲帶來的幾千蠻兵,硬生生擋住了號稱「天下無敵」的劉琦大軍,確實值得他驕傲。
雖然諸葛亮帶的這部隊甚至都算不上劉琦手中的正規部隊,但它不頂著劉琦的名號嘛?
反正擋住了是事實。
這讓高定傲驕的小尾巴翹上了天。
戰局暫時穩住了,司馬懿也放心了不少。有得打就好!
就怕沒得打!
就怕被輾壓!
大山有大山的好處,沒有騎兵的輾壓,靠兩條腿兩雙手,誰能比誰差到哪兒去?
只要戰術得當,利用好地形,這仗,有得打!
不過,孟獲邀請前來助戰的其他部落已有人抵達益州郡,需要孟獲回去接待。司馬懿也需要跟孟獲一起回去。他得親自見見這些人,看看他們有什麼需求,有什麼慾望。
要想馬兒跑,就得給馬兒餵飽。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光瞭解對手不行,還行清楚自己的隊友,才能加以利用。
留下孟獲帶來的人馬,和提前為高定制定好的戰略,司馬懿隨孟獲一起返回了益州郡。
司馬懿在還好,高定就算不服也得受著,司馬懿能壓制住他。就算司馬懿一直在背後活動,不怎麼出名,但他代表的是曹操。
曹操是誰?當朝丞相!權力滔天,可謂天子以下,萬萬人之上的存在。
既然選擇了投向曹,高定當然想有拿得出手的功勳以為日後爭取更大的利益。
經過這麼些日子與諸葛亮的交手,高定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此次諸葛亮所率領的南征漢軍並不像徐庶當年南下的主力那麼強大,相比而言甚至弱的不只是一星半點。
因為,換作劉漢集團入川時的任意一支主力,對於他手中這點郡兵和蠻兵來說那都是輾壓。可事實表現出來,諸葛亮的部隊沒有這個優勢。
那麼,對他來說,這便是獲取功勳的大好機會!
說實話,在他眼裡,司馬懿調伐有度,能夠料敵於先,處處為劉漢大軍設置障礙,他挺佩服。但他總覺得司馬懿太過保守,明明佔優的時候都不衝鋒,甚至連偷營都沒用過一次。他總覺得司馬懿少了些勇氣與魄力。
但偏偏孟獲卻如此信任司馬懿,完全聽由司馬懿調度。
要知道,說起來這越嶲郡有大軍兩萬,可真正的戰鬥力還是靠孟獲帶來的那五千蠻兵。
這下機會來!
諸葛亮大軍經過幾輪折騰下來,已露疲態。而己方的司馬懿和孟獲都去了益州郡,指揮大權落在了他手中。
看來是上天要給他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接手部隊後,高定便推翻了司馬懿制定好的用兵方針。
誰特麼說的別人來攻就只能被動防守?
當然他能早早地混在益州,熬死了幾屆刺史州牧,他個人也沒有那麼蠢。
能從一個小小的部落首領混到越嶲王,再混到官方承認的越嶲太守,腦子和手段其實都是夠用的。
在小試了幾個回合後,高定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諸葛亮大軍並非精銳,戰鬥力並不比己方強多少;諸葛亮部隊所攜糧草並不充余,要想維持這場戰爭,其糧草補給是個大問題!
或許在糧道上動點手腳,眼前的大軍便熬不了幾天了!
糧道……
在益南的茫茫大山中,糧草運輸確實是個大問題。
山與山不一樣,益南的大山其至不如秦嶺、巴山山脈那樣險峻,但這裡樹木叢草多,行軍的難度雖比不上當年兵進漢中,但也差不了多少。
叢林,防火攻是第一法則。道路崎嶇倒沒能難住天才諸葛亮。
在做益州刺史的這兩年,針對益州多山區,不利運輸的問題,諸葛亮和夫人月英早就設計出了一種叫做「木牛流馬」的運輸工具,以便民生。
其巧思妙構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思維,能夠大量地節省人力。只不過速度偏慢,其木質結構在使用中也頗有不便。雨濕路滑時很不方便,而且怕火。
不過人類對火是很崇敬。
尤其是少數民族。
火神,是許多民族普遍崇拜的自然神之一。因為有了火,才使人類與動物界徹底分開,從而吃上了熟食,火在促進人類的發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人類的社會生產活動有著重大的影響。火的應用,使人類較早地認識了它的功用以及和自身的利害關係,從而對火產生了敬畏之心,併當作神物加以崇拜。
所以,在南中那廣袤的叢林中,火是賴以生存的神明,是支撐人類文明的工具,卻從來不是戰爭的利器。
這給諸葛亮的南征提供了諸多便利。
若蠻軍真的不擇手段,在叢林中用火的話,別說諸葛亮,就算當年徐庶帶著主力也很難拿下那一大處區域。
這是一種固定思維。
高定也不會想著改變。
不過,他也覺得自己憑藉手中的部隊和孟獲留下來的常年生活在叢林的蠻兵便足已戰勝諸葛亮了。
不求全殲,把他打回去還是沒問題的。
——————————
戰場形式,瞬息萬變。
高定在計劃著如何逼退,諸葛亮卻在算計著如何拿下高定,拿下越嶲。
司馬懿和孟獲走後的這幾天高定時不時的派兵出城與劉漢大軍過招,他在試探並尋求破敵之策。
同樣,他的行動也給諸葛亮分析的機會。
「叛軍更換了指揮官!」
這是諸葛亮這幾天觀察下來作出的判斷。
邛都並非沒有影密衛設立的情報網點。但確實沒有象中原地區以及江東地區長期經營以來佈置的那麼完善。
而且以司馬懿與劉漢勢力多年的交手經驗來說,他不可能不知道劉漢勢力在各地都有情報網路。所以他在出手反劉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拔出所以可疑勢力。
這也是諸葛亮南下後便很少收到從南中地區內部傳出來消息的原因。
臨陣應變,是一個合格統帥必備的素質。
很顯然,在這一點上,諸葛亮比高定高出的不只是一星半點。
諸葛亮生性謹慎,他又怎麼會不知道糧道的重要性?
沒有內部出來的消息,他又怎麼會放過戰場上的每一點每一絲資訊?
可以說,如果只要諸葛亮願意,高定派出來的斥侯可能一個都回不去,更別說支打探劉漢大軍的軍情及糧道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