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預料之外的結局
三國之大漢重生 by 凌風笑諾
2020-1-16 18:58
「顏將軍刀法無雙,褚佩服!還望將軍饒恕在下剛才的無禮!」許褚是個直爽的漢子,雖然他認為在戰場上相遇他不一定會輸給顏良。但是,願賭服輸,方顯男兒本色。
「取巧而已,當不得真!許將軍武藝高強,良佩服!」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不僅是武藝,人品一樣值得尊敬。顏良頓時對許褚的印象大大改觀。
「哈哈……英雄惜英雄,當浮三大白!來人,上酒!」曹操總是在適當的時候出現。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說曹操曹操到」的含義吧?
打了架,顏良的心情似乎好了許多。
酒也喝了。
那話也可以說明了。
曹操和程昱的一唱一和也成功的把顏良的仇恨拉到了張飛身上了。
文丑確實是張飛殺的呀!
曹操還說明了與劉備的關係,那種微妙證明開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說顏良再戰張飛,為文丑報仇的機會是一定會出現的。
在袁尚的鼓勵下,顏良成功地被曹操收入麾下,猛將行列再次擴大。
韓猛?只能算是收復顏良的一個添頭罷了。
——————————
曹操的隊伍再一次擴大。
戰爭還要繼續……
休整兩日,大軍繼續向東征伐。
能拿下的地盤,絕對不放過!
寒冷的北風吹不滅曹軍狂熱的心。
勝利,總是讓人興奮!
……
燕國也已經被曹洪、曹休拿下。曹休甚至憑著手中的五千士兵突襲了漁陽郡治漁陽城。
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還有漁陽、右北平、遼西三郡。三個關內的郡。
為什麼要搶?三郡之外有長城啊!
曹操是什麼人?
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
雖然他並不懼怕劉琦,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劉琦的優秀。拿下冀州和幽州的部分地區,他的地盤可有很大面積與劉琦接壤的。
目前是和平共處,但是他們自己心裡都很清楚「天無二日」、「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曹劉之爭,不過是早晚的事罷了。
那麼,現在爭搶地盤的時候,肯定是要搶佔有利地型的。
劉琦雖然得到了幽代許多地盤,但都在長城以外。
如果在滅袁戰爭中讓劉琦有機可乘,扎進了關內,那麼曹操將會如刺在背,非常難受的。
可惜……
曹操想搶,劉琦這邊當然也不會放過到嘴的肥肉。
袁譚在右北平遇到了關羽和他的兩萬大軍。落沒的袁譚不再奢望自立門戶了,他只想好好地活下去。
活著,才意味著一切!
「袁將軍為何在此?」關羽行軍慢,但也是雨雪天的常情。
「譚已敗,燕國已失,特來乞降!還請關將軍收留!」
「這……」
這特馬多尷尬?
人家請來的援兵呢,戰場都還沒到,就喧兵奪主佔了人家兩個郡。
這下還連主人都給收降了……
那,那是不是應該安慰一下呢?
「怎麼不見袁將的家眷?」關羽問道。
「唉!一言難盡啊……」袁譚實在是沒臉。
關羽沒到戰場,並不代表他不知道戰場的情況。
張遼的龍騎營分支在大東北晃蕩了兩年多了,早就摸清了冰天雪地作戰的門路了。
大軍雖然去遼西接收地盤了,但斥候早就到燕國附近溜躂幾圈了。
其實關羽還是想幫一把袁譚的,畢竟拿了人家的好處。況且袁氏兄弟撐的越久,對曹操的發展是越不利的。這將間接拉大曹操與劉琦間的實力差距。
但是,他這次出征的時候從昌黎帶了個大才。
一個被歷史淹沒的人才--公孫康。
看看他的歷史功績吧:
遼東太守公孫度長子(一作庶子【1】)、車騎將軍公孫恭之兄。
公孫康在其父死後繼任遼東太守。建安十二年(207年),擒斬圖謀不軌的袁尚、袁熙兄弟,將其首級獻予曹操,被拜為左將軍,封襄平侯。
建安十四年(209年),公孫康大破高句麗,陷其國都,並討伐韓濊,設置帶方郡。死後因二子年幼,由公孫恭繼任。曹丕稱帝后,被追贈為大司馬。
在那個大漢民族羸弱、北方異族南侵的年代,還能對外擴張領土的還有誰?
雖然劉琦收降了公孫家族,卻並沒有淹沒他的才能。
關羽征三韓時曾征當時為其父昌黎太守公孫度的從事的公孫康為參軍。
公孫康雖然沒在戰爭中提供什麼戰術戰略計謀,但是在後勤調度和戰後的安置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貢獻。
關羽非常認可這個人。
本想將他一直帶在身邊的,奈何公孫度因病去逝,公孫康不得不返回昌黎接任太守之位。
戰爭再起,關羽知道自己在政治和安民方面的人手非常不足。
所以大軍路過昌黎時,關羽特意進城請公孫康隨軍參軍,並攜出冒黎從事陽儀,準備讓他接手遼西。而昌黎郡則暫時交於公孫康之弟公孫恭暫為打理。並書信報於長安。
說其實遼東公孫家其實還是蠻有實力的。只可惜地域偏遠,而身邊一直都是強大的鄰居,限制了他們的壯大。公孫瓚、袁紹、曹操……
還有那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劉琦!
不過也好!被關羽看重的公孫康,將會站到更為廣闊的歷史舞台之上。公孫家也不會再像歷史上一樣做埋沒在那不起眼的東北角落。
公孫父子能夠在一角發家,尤其公孫康最後能在強大的曹魏面前自保還能世代封侯,想想就知道他的能力絕對不會差了。關羽帶著他就是為了利用他的政治頭腦和治政能力來彌補自己的缺陷。
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非常英明的。
關羽本打算從左北平入關的,這樣大軍到達燕國最少會省下10天時間。就算最後還是來不及救助袁譚,但會更早地遇見袁譚並給其幫助。也許,袁譚不會那麼早的敗亡。
但是,公孫康的提議是先取遼西,再入右北平。這樣即得好處又能少出力,把好處先拿到手比什麼都實在。這個比較符合劉琦的作風。但是按他所想,幫還是要幫的,最好最後還能得到更多的好處。
只是袁譚這一敗來得太快了一些,完全超乎了他的預料。
不過,這個結局似乎比想像中來得更要完美。
也不知是公孫康運氣好呢,還是他早就計算好一切。反正這一結局讓關羽第一次採用他的計謀就收到了奇效,關羽反正對他是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