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零章 整理內務
妻為大都督 by 蜀中布衣
2019-12-22 19:11
然令新軍將士們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訓練依舊是惡夢一般。
清晨卯時集結之後,崔文卿也不多話,先是讓大家一個五里長距離的奔跑,其後稍事歇息便開始長達一個時辰站軍姿訓練。
經過昨日的軍姿訓練後,士卒們有了很大進步,忍耐力更是提高了不少。
然即便如此,也依舊有人直接站得暈倒在地。
這些暈倒之人與昨日的待遇一般,依舊送去由郎中整治,其餘之人站姿依舊。
待到軍姿訓練結束,時間已近午時,新軍大營的火頭兵將飯菜抬了上來。
比起昨日的飯菜,今日的菜餚豐盛了不少。
一來是因為崔文卿念及新軍訓練辛苦,二來崔文卿知道必須要有充足的營養補充,方才能夠保障接下來的訓練。
簡單的用罷午膳,隊列訓練正式開始了。
隊列訓練首先是報數。
每火除去火長指揮隊列,其餘九人按「一」到「九」的順序依次報數。
根據崔文卿的要求,報數的聲音必須又快又洪亮。
這樣做的目的便是為了體現出新軍將士的精氣神。
報數之後,則為立正稍息跨立等方面內容。
有了站軍姿的基礎,這三個內容訓練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許多。
立正之時,新軍將士們個個挺拔如松,極具精神。
稍息之時,新軍將士們腳尖飛快點地而出,動若脫兔。
跨立之時,新軍將士們雙手後背,昂首挺胸,展現出了昂然之風。
光此三項,足令人刮目相看。
一時之間,整個訓練場都是報數聲、口號聲。
及至夕陽銜山,朝霞漫天,一天的隊列訓練終於結束。
原本新軍將士以為終於可以如昨天那般好好休息。
然直到此刻,他們才懂得崔文卿昨日下達的休息之令是多麼的難得可貴。
因為晚上大家還有任務,那就是整理內務。
說到整理內務,所有新軍自然都一臉懵逼,全然不明白此乃何意。
崔文卿正容解釋道:「古人常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所謂整理內務,便是讓諸位新軍將士打掃整理各自的物品東西,使之乾淨整齊,擺放一致。」
言傳不如身教,說罷之後,崔文卿帶著白亦非以及五名新軍校尉,隨意來到了一處新軍營帳中,開始教授整理內務要領。
這是一座軍中常見的營帳。
以布幔為主要材質,塗以桐油等油脂防雨,整座營帳大概佔地在五丈寬敞,可住軍卒二十人左右。
崔文卿走進帳內認真打量了一番。
營帳一側為一片可睡二十人的通鋪,上面被單散亂,堆滿衣物,大概是因為夏季的關係,散發著陣陣汗臭。
而在另一側,則放著牛皮甲冑以及長槍刀劍盾牌等物,擺放甚是凌亂。
更讓白亦非有些汗顏的是,營帳內地面上丟了不少東西,有吃剩的大餅,有擰開蓋子的水囊,更有不少個人物品
見狀聞味,跟隨崔文卿一併進來的寧貞忍不住摀住了瑤鼻,身為女子的她自然對髒亂差的忍受力不如男兒。
倒是崔文卿渾不在乎,坦然自若沒有絲毫的異常。
待稍事思量,崔文卿沉聲言道:「諸位校尉,大家眼前的這座營帳便是一座普普通通的軍帳,以每座軍帳住二十人計算,兩千新軍也就是一百座營帳。見微知著,相信新軍其他營帳也如這座營帳一般髒亂。現在,本官就以整理內務的標準,給大家講解。」
崔文卿話音剛落,還沒有繼續開口,一個滿臉鬍鬚的校尉卻是忍不住了,拱手言道:「崔大人,請恕本將冒犯,從古到今軍營之內,幾乎都是這樣的模樣,將士們訓練勞累、征戰疲乏之後休息還來不及,怎會有力氣和精力來整理什麼內務。」
見到有人開口質疑,立即又有一個年輕校尉點頭附和道:「李校尉說得不錯,崔大人,軍隊最為關鍵的是訓練出色以及打贏戰事,這整理內務有何作用?以末將看來,實屬浪費時間!」
「對對對,浪費時間!」
「不錯,男人就該粗獷一些,何能夠如娘們一般整理收拾軍帳!」
……
校尉們七嘴八舌議論不止,顯然都對崔文卿的命令充滿了質疑之聲。
倘若是其他人,以崔文卿的脾氣,他直接下令執行便可,畢竟邱邵雲的故事可不是白講的。
然面對這幾個可謂是新軍領軍主將的校尉,他覺得還是有解釋的必要。
畢竟有時候不能光以命令服人,還得讓人家心甘情願才行。
故而,崔文卿平靜而又清晰的解釋道:「本官這套訓練之法總結來說,可為兩句,第一句話是出門看隊列。也就是說,軍卒們在演武場上的表現,便是以隊列好壞來決定的。」
「至於第二句,便是進門看內務。」
「整理內務是體現軍卒做人必須一絲不苟,做事實事求是之風,更可以培養軍卒嚴謹的訓練生活習慣,因為內務和訓練都嚴謹才能訓練出真正的戰士。」
「這幾日本官反覆強調紀律的重要性,在我看來,紀律的養成要從每一個細節開始。如果一個軍卒能夠依照命令自覺的整理內務,那麼他在任何時候都很難違抗命令了。如果平時就斤斤計較哪些命令要聽,那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那麼戰場上也會先盤算一下得失,然後才會選擇是不是服從命令。」
「整理內務看似很簡單,然也是訓練中關鍵的一環,說不如做,只有做過之後,大家才會懂得內務的重要性。」
待到崔文卿說完,幾位校尉臉上都是露出了深思之色。
稍事沉吟,還是剛才那鬍鬚校尉忍不住嘟噥道:「可是大人,要咱們這些軍中粗漢從事打掃之事,實在為難啊,就好比逼我們繡花一般。」
聽到如此比喻,在場許多人不由苦笑了起來。
這個比喻實乃貼切。
軍中都是五大三粗的漢子,倘若真要他們拿著繡花針繡花,實乃太過困難。
然而崔文卿聞言,卻是靈光一動,想到了一個巧妙的典故。